第字的古今異義,字的古今異義

2021-03-19 18:18:55 字數 7641 閱讀 5883

1樓:匿名使用者

第dì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第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部首筆畫

部首:竹 部外筆畫:5 總筆畫:11

五筆86:txht 五筆98:txht 倉頡:hnlh

筆順編號:31431451523 四角號碼:882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b2c

基本字義

1. 次序:~一。次~。等~。

2. 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科~。及~。落~。

3. 封建社會官僚貴族的大宅子:宅~。府~。門~。進士~。

4. 但:運動有益於健康,~不宜過於劇烈。

5. 姓。

詳細字義

〈名〉1. (形聲。從竹,弟聲。本寫作「弟」。本義:次第,次序)

2. 同本義。有時也用於數字前表示次序 [order;grade]

第,次也。——《小爾雅·廣詁》

書稱題亦言第,因其第次也。——《釋名·釋書契》。按,用於書冊次弟字,故又加竹。」

楚國第。——《左傳·哀公十六年》。釋文:「次第也。」

然臣輩惜程藝天下第一。—— 宋· 王儻《唐語林·雅量》

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3. 又如:等第(名次等級);第次(等級;次第);第老的(排行最小的);第三本《詩經》(指宋朱熹編注的《詩經傳》);第六感覺(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屬的視、聽、嗅、味、觸覺五種感覺以外的敏銳感覺)

4. 大官的住宅。本指古代按一定品級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後也通稱上等房屋為第 [residence of a high official]

北闕甲第。——張衡《西京賦》。 薛注:「館也。」

公大怒…出…旬乃還第。——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5. 又如:第宇(官邸);第舍(宅第,住宅);第室,第屋(第宅);第館(第宅);府第;宅第;私第;門第;進士第

6. 科第。科舉時代考試合格列入的等第。也指取得的功名 [pass grades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十餘年,書生用(因)甲第為相國。——清· 周容《芋老人傳》

7. 又如:及第;落第;不第

〈動〉1. 品第;評定 [pass judgment;evaluate]。如:第名(評定名次);第目(猶品第);第功(評定功勞等次);第品(評定品級;評定高低)

1. 〈代〉

〈方〉∶這 [this]。如:第位(這位);第塔(方言。這裡);第歇(方言。現在;此刻)

〈副〉1. [古]∶這 [this]

2. 僅;只;只是;儘管;只管 [only;for the moment;by all means]

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明史·海瑞傳》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勝。——《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連》1. [古]但 [but]

第以今日事勢觀之。——清· 林覺民《與妻書》

第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憤。——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字的古今異義

2樓:匿名使用者

詞語概述

古漢語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的詞,即古今異義。   如:「太丘捨去」(《陳太丘與友期》)中的「去」,古義是「離開」,後來演變為「到某地去」。

  這類詞語在閱讀文言文時要加以注意。   詞彙的發展,體現在實詞上,最顯著的就是詞義的古今變化。古今詞義的差別,因其演變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幾種:

編輯本段詞義擴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孟子》)中的「江」「河」與「淮」「漢」並列,指「長江」和「黃河」。「江」和「河」在古代是專有名詞,現在擴大為用於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

得更求好女」(《西門豹治鄴》)的「好」,專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現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質,對人、事、物都可以修飾限制。

編輯本段詞義縮小

如,「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屬,現在專指**。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製品,現代只把「一種鋪蓋屋頂的建築材料」稱為「瓦」。

編輯本段詞義轉移

有的詞古今詞義差別很大,詞義發生了轉移,即由表示甲事物變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負的男子,現在則專指為革命事業獻身的人;「哭泣無涕,中心不戚」(《莊子》)中的「涕」指眼淚,現轉移為「鼻涕」了;再如,「聞」,本指聽見,是聽覺,現一般指「嗅覺」。

編輯本段感**彩變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識淺陋,並沒有貶義,現在的「卑鄙」則指品質惡劣,已變為貶義詞。

編輯本段名稱說法改變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稱呼,在現代漢語中已換成另一種說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或固定短語中還保留著。如成語「目不識丁」現在已改用「眼睛」一詞;「寡不敵眾」中的「寡」現在已改用「少」字。

編輯本段詞義弱化

如,「很」,古義是**,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現在表示的程度不怎麼高深。「怨」,古義表示仇恨、懷恨,現在表示埋怨、責備。

編輯本段詞義強化

如,「恨」,古代表示遺憾、不滿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懷恨。「誅」,最初只是責備之意,後來強化為「殺戮」的意思。

編輯本段古褒今貶

如,「爪牙」古時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屬於褒義,如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今閣下為王爪牙,為國藩垣。」。

而現代漢語中的「爪牙」則是「比喻壞人的黨羽和**」,為貶義。   如,「明哲保身」古時指通達事理,洞見時勢,善於避威就安,適應環境,是褒義詞,如《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現代漢語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堅持原則,只顧自己的處世態度,為貶義。

  如,「渾渾噩噩」古時用來形容人渾厚嚴正,為褒義,如楊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周書噩噩爾。」句中的「渾渾」是「渾厚」的意思,「噩噩」是「嚴肅」的意思。

現代漢語中則用來形容人渾濁無知,愚昧糊塗,為貶義。   如:「卑鄙」古義:

地位低,見識淺。今義:品德低,含貶。

例:《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編輯本段古貶今褒

如,「乖」古時指偏執,不馴順,為貶義,如《林黛玉進賈府》:「行為偏僻性乖張。」而現代漢語中則用來形容人聽話,安順。

  如,「鍛鍊」其本義為「冶煉」,古時多用來指玩弄法律,羅織罪名,對人進行誣陷,屬於貶義,如《後漢書·韋彪傳》:「忠孝之人持心近後,鍛鍊之吏持心近薄。」而現代漢語中則指通過體育運動是身體強壯,培養勇敢機智的品德,或通過生產勞動和工作實踐來提高素質和能力,變成褒義詞了。

  如,「潑辣」古時指凶悍,蠻橫不講理,為貶義,如《水滸傳》(第十二回):「(牛二)專在街上撒潑辣,**。」而現代漢語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義。

編輯本段名稱說法改變

如「市」古義:買。例:「願為市鞍馬」。   如「謝」古義:告誡(也有謝罪的解釋)。

幾個字的古今異義 10

3樓:法國波爾多

引古代術語。見載於清施定庵《弈理指歸圖·凡例》。大致有兩種含義:

(1)指引回被敵方切斷的棋子。近人徐去疾《圍棋入門》:「自遠應援圍中之子,使其乘機得出曰『引』。

」或相當於現代的「渡」。(2)即「退」。徐潤周《圍棋術語圖說》:

「引,也是引回之意。」

引yǐn

(1)(會意。從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將射發。本義:拉開弓)

(2)同本義 [draw a bow]

引,開弓也。――《說文》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說林訓》

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戰國策·楚策》

長城以後,引弓之國,受命單于。――《史記·匈奴列傳》

丁壯者,引弦而戰。――《淮南子·人間訓》

柄鐵摺疊環復…引之長丈許。――明·魏禧《大鐵椎傳》

(3)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滿(拉弓至滿)

(4)拉,牽挽 [draw]

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呂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引車避匿。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說新語·方正》

(5)又如:引日(拉轉日輪);引手(拉回手);引曳(牽拉)

(6)延長;延續 [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孫孫,忽替引之。――《詩·小雅·楚茨》

(7)又如:引日(拖延時日);引年(延長年壽);引時(遷延時日)

(8)伸著 [stretch]

引首顧曰。――馬中錫《中山狼傳》

使者持刀趨前,濟引頸待之。――《新唐書·卓行傳·甄濟》

(9)又如:引首(伸長頭頸,抬起頭。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頸(伸長頸項);引臂(伸臂)

(10)

牽連;攀供 [involve in]

果引張勝。――《漢書·李廣蘇建傳》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連捕)

(12)

引導 [guide]

引之表儀。――《左傳·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轉(扭轉;轉回);引風吹火(引風助火勢。喻指煽風點火,加重事態);引商刻羽(指講究聲律、造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演奏)

(14)

帶領 [lead]

復夜引兵。――《資治通鑑·唐紀》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稟告、上書);引領(帶領);引線(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決、自盡 [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選·潘岳·寡婦賦》

(17)

又如:引決(自殺);引訣(引決);引藥(服毒自殺)

(18)

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引入上諭中。――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19)

又如:引喻失義(援引例證以明理而失去大義);引經據古(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

(20)

薦舉 [re***mend]

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史記·魏其武安侯傳》

(21)

又如:引援(推舉;引薦);引預(引薦,使之參與)

(22)

招致 [incur]

必親引問。――《資治通鑑·唐紀》

(23)

又如:引納(招致接納);引惹(招惹)

(24)

執持 [hold]。如:引杖(持杖);引杯(舉杯。指喝酒)

(25)

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戰國策·燕策》

引次江北。――《資治通鑑》

(26)

又如:引避(引退,迴避);引遁(退卻,逃走)

(27)

選用 [elect]。如:引賢(選用賢才)

(28)

吸引 [attract]

引入黃婆洞。――《廣東軍務記》

(29)

又如:引類呼朋(呼引同類);引狗入寨(比喻主動把敵人或壞人引進來);引流(導引水流)

(30)

辭職 [resign]。如:引老(告老。年老辭官);引去(離去;退去)

(31)

舉起;豎起 [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戰國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豎著耳朵);引飲(舉杯而飲)

(33)

承認 [recognize]

權引咎責躬。――《三國志·吳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過(承認過失);引罪(承認罪過)

(35)

延請 [send 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記·魏公子列傳》

(36)

取過來,拿出 [take;get;get sth.out]

引佩刀。――《漢書·李廣蘇建傳》

引壺觴。――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顧顧

gù看例:左顧右盼

顧姓是源於夏代顧國的姓。

顧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於夏末商初,出自顧(今河南範縣);還有一支形成於西漢初期,出自會稽(今江蘇蘇州)。

據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顧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諸侯,今濮州範縣東南二十八里有故顧城,是其地也,子孫以國為氏。又,顧氏譜雲:

越王勾踐七代孫閩君搖,漢封東甌,搖別封其子為顧餘侯,漢初居會稽,亦為顧氏。」

據史書記載,夏朝時,昆吾氏的子孫受封於諸侯國顧國(今河南範縣),與附近的巴姓昆吾國和彭姓韋國,都是夏朝在黃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東部的屏障。夏末商初時,顧國被商湯滅掉,亡國後的顧國王族子孫,散居全國各地,以國名為姓氏,從此中國開始有顧姓。

而另一支顧姓源自遙的子孫。漢朝初年,越王勾踐的裔孫搖,因佐諸侯滅秦有功,被封於東頤(今浙江永嘉),後來搖又封自己的兒子於會稽,人稱顧餘侯。後來顧餘侯的子孫以其封地的名稱號的「顧」為姓氏,從而又形成一支顧性居民。

這兩支顧姓,一支起源於北方,另一支起源於南方,後人便稱為「南顧」和「北顧」。至今顧姓人在談論其淵源時,仍有「南顧」、「北顧」之說。

顧氏得姓後,「北顧」發展不及「南顧」,南顧很快成了會稽一帶的大姓,漢魏六朝時與陸、朱、張三姓合稱為會稽四姓。由於顧姓主要發源和成長於會稽,所以會稽也成了顧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後來,這支顧姓中的人西遷武陵(今湖南常德),並迅速發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顧姓的又一郡望。

三國至唐代,顧姓一直是江東四大姓之一;唐以後,由於種種原因,顧氏不斷向南北各地播遷。至明代,不僅分佈於今山東、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陝西、山西、河北、內蒙等地也有顧姓人居住。

但是,綜觀顧氏家族史,從古至今,其發展繁衍中心卻一直在江浙一帶,因此,顧姓歷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蘇。例如:三國時吳國丞相顧雍,西晉時支援司馬睿的江南士族領袖、顧雍之孫顧榮;東晉畫家顧愷之;南朝時期的文字訓詁學家顧野王;元朝畫家顧安、文學家顧瑛;明朝武英殿大學士顧鼎臣、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學者顧炎武;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清朝詞人顧貞觀、學者顧棟高、校勘學家顧廣圻等,都是今江蘇人。

唐朝詩人顧況為今浙江人,五代南唐畫家顧巨集中為江南人;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顧君恩為湖北人。

在古代顧姓名人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在中國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顧愷之,和清代思想家顧炎武。顧愷之,東晉義熙年間任通直散騎常待,多才多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其畫主要是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

後人評其作畫是「意存筆先,畫盡意在」。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等,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顧炎武,明末清初人,他學識淵博,在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等方面,都有研究。

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在音韻學方面,有承前啟後之功。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是我國歷史上最受尊崇的學者之一。

在近現代史上,顧姓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例如:現代史學家顧頡剛,曾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主持標點《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史等。在科學技術界有顧濟之,任《辭海》水利科副主編,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審稿工作;顧震潮,大氣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對中國氣象預報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藝術界有著名滬劇演員顧月珍;鋼琴演奏家顧聖嬰,曾多次在國際**比賽中獲獎,被譽為「天生的肖邦演奏家,真正的鋼琴詩人」。

顧姓在當今中國按人口數量排列的百家姓氏中居第8l位。

顧①回頭看。《素問·刺腰痛》:「少陽令人腰痛……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

②看視,瞭望。《靈樞·大惑論》:「餘嘗上於清冷之臺,中階而顧,匍匐而前,則惑。」

③考慮,顧慮。《靈樞·通天》:「太陽之人……舉措不顧是非,為事如常自用。」

古今異義字古今異義字

1 默而識之 論語 十則 識 古義 記 今義 知道,認識 2 居十日,扁鵲復見 扁鵲見蔡桓公 居 古 停留 過了。今 居住 住所。3 不治將益深 扁鵲見蔡桓公 益 古 更 更加。今 多用於名詞,利益 益處。4 臣是以無請也 扁鵲見蔡桓公 請 古 問 的意思。今 邀 聘 求之意。5 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

氓的古今異義,詩經《氓》的古今異義

氓,有兩義 一是漢語詞語,在古代多讀作m ng,在現代多讀作m ng,氓 說文 氓,民也。本義為外來的百姓,這裡指自彼來此之民,男子之代稱,流氓 li m ng 原指無業遊民,後來指品質惡劣 不務正業 為非作歹的人 氓 一詩中有哪些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氓 一詩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

古今異義詞,求古今異義詞的古今含義 ?謝謝

講 義 古來 義,談論詩文 自今義,講解文章意bai思。旨 古義,du甘美 今義,主旨,主題zhi。長 古義dao,促進 今義,增長。蓋 古義,大概 今義,蓋子。但 古義,只 今義,但是。是非 古義,這不是 今義,正確和錯誤。古今異義詞 求古今異義詞的古今含義 謝謝 妻子 古義 妻子和兒女 離妻子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