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遺傳學的簡史,遺傳學的發展規律歷程是怎麼樣的

2021-03-19 18:20:11 字數 4478 閱讀 1540

1樓:手機使用者

奠定近代人類遺傳學基礎的是英國的高爾頓﹐f.﹐他注意到「先天與後天」的區別和關係﹐提出了優生學這一名詞﹐並首倡雙生兒法﹐用來研究遺傳與環境的關係。2023年美國c.

法拉比首次報導了人類的某些疾病(如短指趾畸形的遺傳)是符合孟德爾定律的。2023年英國數學家g.h.

哈迪和德國內科醫生w.魏因貝格各自發現了在隨機婚配群體中的遺傳平衡法則﹐奠定了人類群體遺傳學的理論基礎。2023年f.

伯恩斯坦通過對人類的abo血型遺傳的研究﹐提出了復等位基因學說,成為人類免疫遺傳學的先驅。2023年英國醫學家a.e.

加羅德報道黑尿酸尿症﹐提出了人類先天性代謝缺陷概念。2023年美國生物化學家l.c.

波林在研究鐮形細胞貧血時提出了分子病概念。2023年美國學者g.t.

科裡發現糖元累積病ⅰ型患者的肝細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因此將先天性代謝缺陷與酶的缺乏聯絡起來﹐從而開創了人類生化遺傳學。隨後2023年莊有興等首次證實人類體細胞染色體數為46﹐2023年法國遺傳學家j.勒熱納等發現唐氏綜合症是由先天性染色體異常引起的(見染色體病)﹐從而使人類遺傳學又派生出新的分支醫學細胞遺傳學和臨床遺傳學。

60年代中又產生了藥物遺傳學和體細胞遺傳學。特別是2023年m.c.

威斯和h.格林首次通過人鼠體細胞融合的方法確定了胸腺嘧啶激基因(tk)位於人的17號染色體上﹐從此全面地開展了人的基因定位工作。70年代以來採用了分子遺傳學的方法﹐特別是工具的應用﹐有力地推動了基因定位和產前診斷研究工作的發展。

遺傳學的發展規律歷程是怎麼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遺傳規律

遺傳病或人類遺傳性狀在上下代之間的傳遞一般遵循以下規律:

(一)分離律 (law of segregation)

在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生殖細胞中,這一規律稱為分離律,是由奧地利著名遺傳學家孟德爾於 2023年通過豌豆雜交實驗所發現,又稱孟德爾第一定律。100多年來,這一規律被用來解釋許多人類遺傳病和性狀的遺傳規律。

(二)自由組合律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孟德爾在總結一對相對性狀遺傳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遺傳。發現以下規律 : 兩對或兩對以上的等位基因位於非同源染色體的不同位點時,在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非等位基因獨立行動,可分可合,有均等機會組合到同一個生殖細胞中。

這是由於在形成配子的減數**過程中,同源染色體要相互分離,非同源染色體隨機組合進入不同的配子中。自由組合律又稱孟德爾第二定律。

(三)連鎖與互換規律 (law of linkage and crossing-over)

自由組合律主要針對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遺傳規律。但許多基因位於同一染色體上,這一現象稱為基因連鎖。 2023年美國遺傳家摩爾根及其學生在孟德爾定律基礎上,利用果蠅進行的雜交實驗,揭示了位於同源染色體上不同座位的兩對以上等位基因的遺傳規律,即著名的連鎖與互換規律。

其基本內容是: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位於同一染色體上的基因是連鎖在一起,作為一個單位進行傳遞,稱為連鎖律。在生殖細胞形成時,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不同對等位基因之間可以發生交換,稱為交換律或互換律。

連鎖和互換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而言,兩對等位基因相距越遠,發生交換的機會越大,即交換率越高;反之,相距越近,交換率越低。因此,交換率可用來反映同一染色體上兩個基因之間的相對距離。

以基因重組率為 1%時兩個基因間的距離記作1釐摩(centim***an,cm)。

3樓:匿名使用者

遺傳學的發展簡史

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馴養動物和栽培植物,而後人們逐漸學會了改良動植物品種的方法。西班牙學者科盧梅拉在公元60年左右所寫的《論農作物》一書中描述了嫁接技術,還記載了幾個小麥品種。533~544年間中國學者賈思勰在所著《齊民要術》一書中論述了各種農作物、蔬菜、果樹、竹木的栽培和家畜的飼養,還特別記載了果樹的嫁接,樹苗的繁殖,家禽、家畜的閹割等技術。

改良品種的活動從那時以後從未中斷。

許多人在這些活動的基礎上力圖闡明親代和雜交子代的性狀之間的遺傳規律都未獲成功。直到2023年奧地利學者孟德爾根據他的豌豆雜交實驗結果發表了《植物雜交試驗》的**,揭示了現在稱為孟德爾定律的遺傳規律,才奠定了遺傳學的基礎。

孟德爾的工作結果直到20世紀初才受到重視。19世紀末葉在生物學中,關於細胞**、染色體行為和受精過程等方面的研究和對於遺傳物質的認識,這兩個方面的成就促進了遺傳學的發展。

從1875~1884的幾年中德國解剖學家和細胞學家弗萊明在動物中,德國植物學家和細胞學家施特拉斯布格在植物中分別發現了有絲**、減數**、染色體的縱向**以及**後的趨向兩極的行為;比利時動物學家貝內登還觀察到馬副蛔蟲的每一個身體細胞中含有等數的染色體;德國動物學家赫特維希在動物中,施特拉斯布格在植物中分別發現受精現象;這些發現都為遺傳的染色體學說奠定了基礎。美國動物學家和細胞學家威爾遜在 2023年發表的《發育和遺傳中的細胞》一書總結了這一時期的發現。

關於遺傳的物質基礎歷來有所臆測。例如2023年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稱之為活粒;2023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微芽; 2023年瑞士植物學家內格利稱之為異胞質;2023年荷蘭學者德弗里斯稱之為泛生子;2023年德國動物學家魏斯曼稱之為種質.實際上魏斯曼所說的種質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臆測了,他已經指明生殖細胞的染色體便是種質,並且明確地區分種質和體質,認為種質可以影響體質,而體質不能影響種質,在理論上為遺傳學的發闢了道路。

孟德爾的工作於2023年為德弗里斯、德國植物遺傳學家科倫斯和奧地利植物遺傳學家切爾馬克三位從事植物雜交試驗工作的學者所分別發現。1900~2023年除證實了植物中的豌豆、玉米等和動物中的雞,小鼠、豚鼠等的某些性狀的遺傳符合孟德爾定律以外,還確立了遺傳學的一些基本概念。2023年丹麥植物生理學家和遺傳學家約翰森稱孟德爾式遺傳中的遺傳因子為基因,並且明確區別基因型和表型。

同年貝特森還創造了等位基因、雜合體、純合體等術語,並發表了代表性著作《孟德爾的遺傳原理》。

從2023年到現在遺傳學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細胞遺傳學時期、微生物遺傳學時期和分子遺傳學時期。

細胞遺傳學時期 大致是1910~2023年,可從美國遺傳學家和發育生物學家摩爾根在2023年發表關於果蠅的性連鎖遺傳開始,到2023年美國遺傳學家比德爾和美國生物化學家塔特姆發表關於鏈孢黴的營養缺陷型方面的研究結果為止。

這一時期通過對遺傳學規律和染色體行為的研究確立了遺傳的染色體學說。摩爾根在2023年發表的《基因論》和英國細胞遺傳學家達林頓在2023年發表的《細胞學的最新成就》兩書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著作。這一時期中雖然在2023年由美國遺傳學家馬勒和2023年斯塔德勒分別在動植物中發現了 x射線的誘變作用,可是對於基因突變機制的研究並沒有進展。

基因作用機制研究的重要成果則幾乎只限於動植物色素的遺傳研究方面。

微生物遺傳學時期 大致是1940~2023年,從2023年比德爾和塔特姆發表關於脈孢黴屬中的研究結果開始,到1960~2023年法國分子遺傳學家雅各布和莫諾發表關於大腸桿菌的操縱子學說為止。

在這一時期中,採用微生物作為材料研究基因的原初作用、精細結構、化學本質、突變機制以及細菌的基因重組、基因調控等,取得了已往在高等動植物研究中難以取得的成果,從而豐富了遺傳學的基礎理論。1900~2023年人們只認識到孟德爾定律廣泛適用於高等動植物,微生物遺傳學時期的工作成就則使人們認識到遺傳學的基本規律適用於包括人和噬菌體在內的一切生物。

分子遺傳學時期 從2023年美國分子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分子生物學家克里克提出dna的雙螺,旋模型開始,但是50年代只在dna分子結構和複製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而遺傳密碼、mrna、trna、核糖體的功能等則幾乎都是60年代才得以初步闡明。

分子遺傳學是在微生物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分子遺傳學的基礎研究工作都以微生物、特別是以大腸桿菌和它的噬菌體作為研究材料;它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基因和蛋白質的線性對應關係、基因調控等也都來自微生物遺傳學的研究。分子遺傳學在原核生物領域取得上述許多成就後,才逐漸在真核生物方面開展起來。

正像細胞遺傳學研究推動了群體遺傳學和進化遺傳學的發展一樣,分子遺傳學也推動了其他遺傳學分支學科的發展。遺傳工程是在細菌質粒和噬苗體以及限制性內切酶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不但可以應用於工、農、醫各個方面,而且還進一步推進分子遺傳學和其他遺傳學分支學科的研究。

免疫學在醫學上極為重要,已有相當長的歷史。按照一個基因一種酶假設,一個生物為什麼能產生無數種類的免疫球蛋白,這本身就是一個分子遺傳學問題。自從澳大利亞免疫學家伯內特在 2023年提出了克隆選擇學說以後,免疫機制便吸引了許多遺傳學家的注意。

目前免疫遺傳學既是遺傳學中比較活躍的領域之一,也是分子遺傳學的活躍領域之一。

在分子遺傳學時代另外兩個迅速發展的遺傳學分支是人類遺傳學和體細胞遺傳學。自從採用了微生物遺傳學研究的手段後,遺傳學研究可以不通過生殖細胞而通過高體培養的體細胞進行,人類遺傳學的研究才得以迅速發展。不論研究的物件是什麼,凡是採用組織培養之類方法進行的遺傳學研究都屬於體細胞遺傳學。

人類遺傳學的研究一方面廣泛採用體細胞遺傳學方法,另一方面也愈來愈多地應用分子遺傳學方法,例如採用遺傳工程的方法來建立人的基因文庫並從中分離特定基因進行研究等。

許多遺傳學分支的研究都採用了分子遺傳學手段,特別是重組dha技術。即使是有關群體的遺傳學研究也受分子遺傳學的影響,進化遺傳學研究中的分子進化領域便是一個例子。

正向遺傳學的介紹,正向遺傳學和反向遺傳學各指什麼

大規模隨機誘變,產生髮育異常的突變個體,然後再尋找突變的基因 正向遺傳學和反向遺傳學各指什麼 正向遺傳學是指從一個突變體的表型入手,尋找是哪個基因控制這個突變。例如基因剔除技術或轉基因研究。反向遺傳學是從一個基因入手,研究它的功能。rna病毒的反向遺傳系統通過定向修飾病毒的基因組序列,檢測被拯救的人...

簡述遺傳學的中心法則及其發展,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是什麼

中心法則是指遺傳資訊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即完成遺傳信 息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轉錄,轉錄是遺傳資訊由dna轉換到rna,反轉錄是以rna為模板合成dna意義 由此可見,遺傳資訊不一定是從dna單向地流向rna,rna.中心法則強調的是遺傳資訊傳遞的方向。有dna到dna 這代表...

遺傳學選擇題,遺傳學選擇題

選b。從表現性9 3 3 1可以明白,雞冠型別是互相獨立的兩對基因在控制。女性的基因型有可能是1 2aa或1 2aa,則其丈夫的基因為 aa,當其基因型為aa時,其所有後代表現型均正常 當該女性的基因型為1 2aa時,其後代有病的比率為1 2 1 2 1 4.1 2 aa x aa 1 4 a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