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以後的青銅有哪些,漢代以後的青銅精品有哪些?

2021-05-17 23:20:59 字數 4498 閱讀 5452

1樓:北京創典文化

我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青銅器製作開始走向衰退,至宋元明清時期,流行的則是對古代青銅器的仿製,仍然堅持向前發展的只有銅鏡的製作。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統一前這300多年間,雖然戰爭長期不斷,但其間也有相對的和平穩定時期。

這一時期的青銅冶鑄業,南方較北方興盛,湖北鄂城曾發現了

吳、晉時期的採銅和鍊銅遺址,並紅燒土和煉渣,但從總體看,比兩漢時代衰退了。湖北鄂城是孫吳前期的都城,據傳世或發現的銅鏡鏡銘看,當時在鄂城設有銅鏡製造行業,當地冶銅業頗為興盛。這一時期的青銅製品而由於各民族融合,在青銅器鑄造上也表現了各民族相互學習和借鑑而形成的共同文化特點,當然,有些青銅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某一民族的特色。

三國、兩晉時期銅器種類仍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為主,主要有:釜、,從器物種類到風格特徵,主要是沿襲兩漢以來的傳統,但一般較漢代銅器要粗糙許多。

而由於各民族融合,在青銅器鑄造上也表現了各民族相互學習和借鑑而形成的共同文化特點,當然,有些青銅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某一民族的特色。

三國、兩晉時期銅器種類仍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為主,主要有:釜、鬥、勺、酒樽、耳杯、洗、博山爐、燈、炭爐、熨斗、唾

壺和銅鏡等;**主要有弩機、刀等;車、馬器主要有鑲、轄。

西晉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一件龍首柄鬥,敞口,帶流,曲折龍柄,竹節足。

斗的柄端做成龍首,口微開,口內含珠,龍角向後緊貼長頸,龍眼外突炯炯有神地探視前方,長頸曲折,恰似蛟龍橫空騰飛,形象生動。此器仍完好無損,彌足珍貴。

鬥又稱「刁斗」,是古代青銅炊具,盛行於戰國漢及魏晉時代,一般認為鬥為溫羹器,是軍隊用的一種銅製的鍋,白天用它燒

飯做菜,夜裡做打更的柝用。器身做盆狀,腹較深,可儲食物。腹下三足臨空著地,供堆放柴火燃料加熱之用。

這一時期,鬥形體常常較先前瘦高些,腹沿伸出一長柄,柄端常做成龍首形或獸頭形,便於握提。

兩漢時代的酒樽,多做圓形,直壁或圓形鼓腹,下均有3短足,有的在腹壁有兩鋪首。兩晉時期的酒樽有的則做成長筒形、平底。銅洗在江蘇宜興晉周處墓和其他地區的晉墓都有發現,其特點基本上沿襲漢代作風。

這時期銅燈上常有紀年,傳世的西晉元康元年雁足燈即是,而且雁足燈是三國兩晉時期銅燈的主要型別。這一時期青銅弩機相當發達,在形制上與兩漢不易區別,但許多弩機均具銘,有的還有紀年,因而可確定其絕對年代,如魏青龍三年弩機。

三國兩晉時代的青銅生活用器已進一步被陶瓷器、鐵器所代替。青銅器以素面為主,外表較粗糙,僅少部分青銅器具有簡單的弦紋,銅洗中飾有魚紋,也有少數製品鎏金

銅鏡的製作這時得到全面發展,如做於273年的神獸鏡,屬西晉宮廷器具,發現於河南淇縣。鏡面圓形,球形鈕,鈕外浮雕環繞式神獸,結跏趺坐仙人,外有鈐印式銘文。

南北朝對峙時代,

南、北兩方的經濟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展,在各族人民的長期交往中,加深了民族間的融合。這時的青銅冶鑄業雖已衰落,但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民族文化交流的特點和某些民族的特色。

南朝宋、齊、樑、陳四朝,青銅器的主要種類有錐鬥、勺、熨斗、碗、杯、盤、唾壺、虎符等。湖北省當陽長阪坡一座南北朝墓發現的銅製品種類較多,有一瓶、一盆、一唾盂、一高足杯、一銅薰。隨葬銅製品如此半富,在南北朝墓葬中是少見的。

這時期鬥造型多微侈口,盆形平底,直腹或斜腹,口上一側常有一流,三高蹄形足,直柄或折柄。

江蘇省鎮江發現的548年的青銅熨斗特徵是直腹、平沿、直柄。共有4件,最大的一件熨斗上有朱書文字「一千太清二年二月十六日張」。

青銅碗為扁圓腹、矮圈足。如廣東省韶關的一件在器身與口沿還飾有4道弦紋。隋朝時,各種手工業部門主要在官府控制下製作產品。

國家設少府監,「由少府監統左尚、右尚、司織、司染、鎧甲等署」。

唐朝朝廷也設有管理各種手工業的機構,其中礦冶業與隋朝一樣仍由少府監下的掌治署管理,掌治署「掌熔鑄銅鐵器物之事」。從文獻記載看,唐朝採礦冶鑄業非常發達,冶銅的處所已達96處。從這時期的青銅器實物資料看,銅鏡鑄造業此時得到高度發展。

隋唐統治者對鑄造銅鏡頗為重視,如唐中宗時曾「令揚州造方丈鏡,鑄銅為桂樹,金花銀葉,帝每騎馬自照,人馬並在鏡中」。

文獻還記載揚州要對朝廷進獻:「土貢:金、銀、銅器、青銅鏡。」江蘇省揚州市西掃垢山有一處多種手工業作坊遺址,其中即包括冶鑄造坊。

唐代景雲鍾鑄於711年,故名。此鍾原為唐長安城內的景龍觀鐘樓所用,明初移至西安鐘樓用以報時。

景雲鍾高2.47米,腹圍

4.86米,口徑1.65米,重6噸。用銅錫合金鑄成,鑄造時分為5段,共26塊鑄模,鐘體可見鑄模痕跡。鐘形上銳下侈,口為六角弧形。

鐘身有可調節音律的「蒲牢」形鍾乳32枚,鐘聲純美優雅,清脆洪亮。鐘身周圍鑄有紋飾,自上而下分為3層,每層用蔓草紋帶分為6格,共18格。格內分別鑄有飛天、翔鶴、走獅、騰龍、朱雀、獨角獨腿牛等圖案,四角各有4朵祥雲,顯得生動別緻。

鐘身正面有駢體銘文一段,共292字,分為18行,每行17字,空格14字,字型為篆隸的楷書。此銘文由唐睿宗李旦親自撰文並書寫,內容是宣揚道教教義,闡述景龍觀的來歷、鐘的製作經過以及對鐘的讚揚,是李旦傳世極少的珍貴書跡。

而幾百年後,明代永樂年間,又出現了我國最大的青銅大鐘,即永樂大鐘,明永樂年間在北京德勝門鑄鐘廠鑄成,鑄造工藝精美,為佛教文化和書法藝術的珍品。撞擊之,音色好,衰減慢、傳播遠。充分顯示鑄造工藝高超,奇妙獨特。

初創於2000多年前商周時代的陶範法,至明代,在能工巧匠手中早已成為駕輕就熟、爐火純青的工藝。他們能夠製作出精美實用的大鐘。

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想通過鑄佛鐘來超度死去將士的亡靈,並假借佛祖之名為自己篡位找到一個藉口。道衍和尚猜出了明成祖的心思,請旨鑄鐘,於是誕生了「永樂大鐘」。

永樂大鐘上的銘文據說是大書法家沈度率京中名士先在宣紙上把**寫就,然後用硃砂反印到鐘模上,再由工匠雕刻成凹陷的陰文。剩下的事,便是以火為筆,以銅為墨,將這光潔挺秀、見稜見角的22.7萬金字一揮而就了。

2023年前後,永樂大鐘鑄成,朱棣傳旨把大鐘懸掛於漢經廠。漢經廠位於紫禁城的邊上,屬於皇家宮殿群的一部分。

永樂大鐘可以說是一口集我國各類古鐘之大成的巨鍾。它通高6.75米,最大直徑3.3米,鐘壁厚度不等,重約46噸。鐘體內外遍鑄**,共22.7萬字。

銅鐘合金成分為:銅80.54%、錫16.

40%、鋁1.12%,為泥範鑄造。除含有銅、錫、鉛、鐵、鎂外,還含有金和銀,而且含量很高,其中含金18.

6千克、含銀38千克。

金鑄在銅器中,可防止鏽蝕,銀則可提高澆鑄液的流動性,這正是永樂大鐘500多年保持完好,鐘聲依然洪亮悠揚動聽的原因。

永樂大鐘有「五絕」。第一絕是形大量重、歷史悠久;第二絕,永樂大鐘是世界上銘文字數最多的一口大鐘;第三絕是大鐘奇妙優美的音響,有人給永樂大鐘的鐘聲下了8個字的評語:「幽雅感人、益壽延年」;第四絕是大鐘科學的力學結構。

永樂大鐘的懸掛鈕是靠一根與鐘體相比顯得很小的銅穿釘連線的。別看穿釘很小,卻恰恰在它所能承受40多噸的剪應力範圍之內;第五絕是大鐘高超的鑄造工藝。

最為舉世罕見和引人驚歎的奇蹟,莫過於將22.7萬字的佛教**和咒語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鑄滿了大鐘的每一寸表面。明成祖晚年潛心撰寫《諸佛世樽如來菩薩樽者神僧名經》40卷。

其中前20卷便鑄在永樂大鐘上。

鐘上的鑄字還有許多其他漢文佛經和梵文佛咒。23萬字的版面,安排得如此勻稱整齊,從頭至尾絕無空白,又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真要經過一番精心的運籌和計算。

永樂大鐘作為一個發聲裝置,體現在幾何形狀大致固定的情況下,單靠厚度的變化就能帶來極為豐富的泛音。重擊一次,鐘聲持續時間可達3分鐘之久,可以傳出四五千米之遠。最後繞樑不絕的餘音是最低的基音,總帶著莊嚴的嗡嗡之聲。

永樂大鐘外形設計簡潔、流暢,外壁「中宮」均勻地鑄有6道平行環形線,最上面的一道環形線在「鍾肩」位置,最下面的一道平行環形線與鍾裙上沿波曲弧弦紋區域性呈有規律靠近但並未重疊狀。

區分鐘體的「中宮」與「鍾裙」,可以用以劃分「銘文圈」和美化「合範縫」。劃分銘文圈的實用性是為了方便**排版佈局和句讀的需要,能夠增強佛經銘文感染力;美化合範縫指的是鑄鐘工藝的需要,運用若干條規整的平行環形線把其美化了。

永樂大鐘上各個佛經的佈局安排、起訖部位十分考究縝密,一些重要佛經的起訖部位大多安排在鐘體的東方,不僅如此,《諸佛名經》在鐘體外壁各「銘文圈」的銜接部位,以及在鐘壁內外「三進三出」的出發點和迴歸點,大多也在各銘文圈的東方。

2023年,北京西郊新的皇家寺院萬壽寺建成,萬曆皇帝想起了沉寂150多年的永樂大鐘,他下令把漢經廠的永樂大鐘遷到萬壽寺。

2023年,北京城北的覺生寺建成,有一位大臣想起了萬壽寺裡的永樂大鐘,就建議把永樂大鐘移至覺生寺。雍正皇帝立即頒旨遷大鐘至覺生寺,後稱大鐘寺。

明、清兩朝,每逢辭舊迎新之際,大鐘寺的和尚都要敲鐘108下。據說一是因為一年有l2個月、24個節氣、72個候;二是因為佛教認為人有108種煩惱,敲108下鍾,人聽了鐘聲便可消憂解愁。

漢代青銅紋飾有哪些?

2樓:漫閱科技

在紋飾上,有羽毛紋、三角形紋、菱形紋、回紋、柿蒂紋、鋸齒紋、幾何紋及馬、牛、羊、犬、鹿、虎、豹、龍、鳳、魚等。各種動物形象或佇立、或張望、或賓士、或緩步,極為生動。雲南的銅貯備器,常鑄有立體浮雕,內容主要為殺人祭祀和捉縛俘虜的場面,也有表現農業和手工業勞動的場面。

中國西南地區的雲南、廣西、四川、貴州、廣東、湖南等地的少數民族,在古代流行製作銅鼓,造型基本為圓墩式,鼓身由鼓胴(鼓胸)、鼓腰和鼓足組成,胴與腰交界處鑄對稱的雙耳。常見的裝飾紋樣有太陽紋、蛙紋、鷺鳥紋、競渡紋、羽人舞蹈紋、雲雷紋及馬紋等。最早的銅鼓是作為樂器使用的,也常作為財富的象徵。

漢代青銅鏡殘片有收藏價值嗎,破碎的漢代銅鏡有收藏價值嗎

有 不過 現在值錢的 鏡子 基本是 唐海獸葡萄鏡 戰國山字鏡 漢規矩鏡 宋金遼的銅鏡 存世量大 不是太特殊的 基本 不可能過萬 但畢竟是文物 還是有收藏價值的。破碎的漢代銅鏡有收藏價值嗎 雖然破碎了,但還是一定的收藏價值。至少可以作為一面銅鏡標本使用 當然有了,就算賣不出去,也有學術研究價值 漢代銅...

漢代的瓷器有哪些特點,漢代瓷器的特點?

漢代用泥土為坯胎 經入窯燒製的器物。主要是各種飲食器 貯藏器等容器,也包括其他生活用具,以及專為隨葬而製作的明器。因年代和地區的差異,器物的種類形態 製法 紋飾及燒成溫度等都有所不同。大體上可分灰陶 硬陶 釉陶和青瓷 4大類。兩漢前後延續了近五百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 正是在兩漢期間中國完成...

漢代官印的史學價值有哪些,漢代漢玉印,長史之印什麼意思?

我國的官印肇bai始於先du秦,經秦代的過渡,在漢代長zhi達數dao百年的時間裡,無論其規專模 體制還是屬藝術性都得以發展 完備,並達到了歷史的高度,形成了我國印章發展史上第一座高峰。漢代官印不僅存世數量較大,而且鮮明地反映了漢代社會的政治 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情況。故有漢代 史在官印 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