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政治文化的根本特徵是什麼,漢代文化特徵是什麼?

2021-03-19 18:24:42 字數 5528 閱讀 7868

1樓:漫閱科技

兩漢時期,法令苛煩的程度令人驚訝,可以看到當時推崇儒學、奢談仁義的背後,充滿著法家政治的血腥氣息。漢律是直接繼承秦律而來的,它最大的特色是嚴酷細密,見血封喉。「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

死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幾閣,典者不能遍睹。」法律條令的苛煩,意味著受法面的普遍和執法上的殘酷。

這從大臣路溫舒的揭露可以窺見一斑:「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毆,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用刑愈重、執法愈暴,對官吏本身好處愈大,機會愈多;反之,則會被扣上立場不堅定、態度不鮮明的「帽子」,葬送大好前程。

這樣一來,各級官吏當然要爭先恐後扮演凶神惡煞,與民為敵,「以刻為明」了。顯而易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只是兩漢社會思潮演變過程中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其本質屬性無疑當為「霸王道雜之」。換句話說,外儒內法,法主儒從;儒法並用,法本儒末乃是漢代政治文化的根本特徵。

儒家在漢以後雖長期居於尊貴的地位,然它並未成為國教,也沒有對其他宗教、學術思想完全排斥。不過由於歷代統治者對儒學大力倡導,故凡發動民變以推翻舊王朝者,往往採取反儒、批孔的態度,例如明李自成、清洪秀全等等。清朝滅亡之後,儒學在思想界之統治地位亦隨帝制之結束而告終,不過作為一種學術思想,它仍具有頗大的生命力。

故經歷民初新文化運動的「打倒孔家店」,以及現代*****中之批孔,儒學依然能絕處逢生、再閃光芒。蓋其思想既有適合中國社會民情的一面,又盛行了兩千餘年,早已深深植根於民眾之中。

漢代文化特徵是什麼?

2樓:酸檸檬嘿

漢代文化特徵在西漢前期是受到春秋戰國時期黃老學說的影響,主張奉行老子的道家學說,老子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無,只有無才符合道的原則,「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犟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根本,鑑於秦朝苛政的覆滅,統治階層意識到仁政對於維持王朝穩定統治的必要性,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

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在漢朝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得到解決。

3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前期是受到春秋戰國時期黃老學說的影響,主張奉行老子的道家學說,老子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無,只有無才符合道的原則,「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無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張。無為,即「不為物先,不為物後」,順乎自然以為治。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犟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根本,鑑於秦朝苛政的覆滅,統治階層意識到仁政對於維持王朝穩定統治的必要性,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在漢朝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得到解決。

儒家思想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國家,政治家們以此為根據,限制土地過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體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綱五常」等政策。

4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文化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得到總結的直接產物,是中華傳統文化成熟的標誌,它突出的基本特徵是多元文化基礎上的統一和統一條件下的文化多樣性,共生並存。漢代文化表現出了多元性、統一性、包容性、和諧性與創造性,使中華傳統文化具有了「博大相容」的特點。既能堅持本土文化的傳統,又能不斷吸納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來豐富自己,為己所用。

5樓:瑤洲

漢高祖到漢景帝時,施行的是黃老之學,也就是所謂的老莊學說。一直到漢武帝採取了董仲舒的新儒學,才看時了他的新文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之後,儒學成為歷代統治者所尊春的學說,因為她可以更好的鞏固封建統治的根基

6樓:颺衣

佛教傳入中國,本土宗教道教興起

漢朝代表的畫 《夫婦宴飲圖》

漢朝科技 張衡地動儀 蔡倫造紙術 趙括耦犁

7樓:匿名使用者

前期是以黃老之學,無為而治為主;武帝以後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8樓:雙塔

漢代經學 漢武帝時,董仲舒建議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學,由六經開始,最後發展到十三經,詳見 《中國文化概況》程裕禎版

9樓:匿名使用者

漢初推行黃老之術,休養生息。武帝時期,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0樓:田園68號

以儒家為本,藉此儒家登上政治舞臺。

文人們寫詩作賦。

11樓:安氏天

1 武帝之前是老莊之學,武帝后是儒家的內聖外王。

2.法家成為隱學,儒學成為顯學正統。

12樓:軒轅龍淵

內在道教,外在儒家思想。

13樓:耳朵

多元文化基礎上的統一和統一條件下的文化多樣性,共生並存。

14樓:青海十翼

確立了以儒家學術為治國根本。

15樓:鰥夫蘇銘

有強大的生命力,相容幷蓄各民族的文化,最終形成博大精深,多元化的一種文化形式……

16樓:匿名使用者

就宗教而言的話,儒道釋三教並存。。

漢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17樓:善良的自由國度

**實行三公九卿和朝議制度,漢武帝之後建立中外朝制度

地方上實行郡國並行制,後來王國領地減少,國王權力下降

【政治】西漢時為了加強君主**,實行了「內朝制」,以皇帝的親信為侍中、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在地方上,西漢初年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就是郡縣制與分封並存;武帝時頒佈「推恩令」,之後正式實行「州-郡-縣」的地方行政體系.選舉制度上,西漢實行的是「察舉制」.

【經濟】

(1)農業:「鐵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繼續發展,西漢時發明了播種工具耬車.

(2)手工業:在冶鑄業方面,兩漢時發明了高爐鍊鐵和炒鋼技術;在制瓷業方面,東漢時已經能燒製出成熟的青瓷;紡織業方面,西漢的絲織業發達,此外還有麻織技術.

(3)商業:漢時期的商業大都集中在城市,交易的物品大多是為貴族、官僚享用,由於**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因此商業發展比較艱難.

【文化】

(1)文學:漢朝時,楚辭盛行,文學家以除此為基礎創造了漢賦這一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

(2)科學:西漢前期,紙出現;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等便宜的原料造出了便於書寫的紙;東漢時,數學上出現了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醫學上,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

(3)繪畫:漢朝時期的繪畫門類很豐富,有壁畫、帛畫、木刻畫、木版畫、畫像石和畫像磚等.

(4)書法:「隸書」出現,至西漢初年時成為通用字型~

漢代歷史階段特徵(政治、經濟、對外)

18樓:情歌悠揚

政治上:秦代開始出現大一統局面,確立了**主義**集權制度包括了**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縣制,漢承秦制,皇帝制度、郡縣制、三公九卿製得以沿襲,並發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實行郡國並行制,導致了地方王國勢力的壯大,最終釀成「七國之亂」漢武帝時期逐漸解決了「王國問題」。

經濟上:封建經濟得到較大發展。牛耕推廣,漢代出現了耬車和代田法。漢代的炒鋼技術和青瓷製造技術表明了手工業的進步。國家統一和政治安定也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文化上:秦代的焚書坑儒到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治國思想由法家到儒家轉變,更能適應加強**集權的需要。

秦漢科技發達,造紙術的發明改進,《九章算術》、《傷寒雜病論》是漢代的典型成就。漢代在文學上出現了新的文體——賦。

歸納漢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具體表現

19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西漢時為了加強君主**,實行了「內朝制」,以皇帝的親信為侍中、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在地方上,西漢初年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就是郡縣制與分封並存;武帝時頒佈「推恩令」,之後正式實行「州-郡-縣」的地方行政體系.選舉制度上,西漢實行的是「察舉制」.

【經濟】

(1)農業:「鐵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繼續發展,西漢時發明了播種工具耬車.

(2)手工業:在冶鑄業方面,兩漢時發明了高爐鍊鐵和炒鋼技術;在制瓷業方面,東漢時已經能燒製出成熟的青瓷;紡織業方面,西漢的絲織業發達,此外還有麻織技術.

(3)商業:漢時期的商業大都集中在城市,交易的物品大多是為貴族、官僚享用,由於**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因此商業發展比較艱難.

【文化】

(1)文學:漢朝時,楚辭盛行,文學家以除此為基礎創造了漢賦這一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

(2)科學:西漢前期,紙出現;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等便宜的原料造出了便於書寫的紙;東漢時,數學上出現了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醫學上,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

(3)繪畫:漢朝時期的繪畫門類很豐富,有壁畫、帛畫、木刻畫、木版畫、畫像石和畫像磚等.

(4)書法:「隸書」出現,至西漢初年時成為通用字型~

漢代的社會政治文化對漢代玉器有哪些影響?

20樓:北京創典文化

漢代文化主要表現為三大特徵:一是漢承秦制;二是漢繼楚緒;三是獨尊儒術。

漢武帝劉徹即位以後,進一步強化**主義的**集權制度。儒家學術恰好符合了漢王朝之需要。

漢代政治文化的這

三大特徵,對漢代玉器的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漢承玉器上的表現,是仍然保留著一份「周禮」的用玉思想和禮儀制度。

儘管當時周禮的用玉製度歷經春秋戰國爭鳴的大潮已呈「禮崩」之勢,但作為在政治、經濟上繼承秦代制度的漢王朝,仍然繼承著一部分傳統禮制和以玉示禮的宮廷習俗。不過這種繼承已不是全部照搬,而是順應漢代的政治背景並有了進一步的改進,最突出的莫過於六器的改變。

到西漢時「周禮」六器還僅存3器,玉璧的用途仍然較多,圭的數量有所減少,琮已經很少見到。

漢代的社會政治文化主要表現是那些?

21樓:北京創典文化

漢代的社會政治文化主要表現為三大特徵:一是漢承秦制;二是漢繼楚緒;三是獨尊儒術。

漢武帝劉徹即位以後,進一步強化**主義的**集權制度。儒家學術恰好符合了漢王朝之需要。

漢代政治文化的這三大特徵,對漢代玉器的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漢承玉器上的表現,是仍然保留著一份「周禮」的用玉思想和禮儀制度。

漢朝文化的特點是什麼,多方面,急,謝謝

22樓:牛牛的天空下

漢文化可以是指漢朝文化或者漢族傳統文化,即狹義的中華文化,以夏商周三代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吉凶賓軍嘉五禮以及仁義禮智信五常為核心,漢文化也就是華夏文化。

華夏文化強調的是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的文化,而漢文化則強調的是漢朝繼承的華夏文化並被歷代漢族人繼承的文化。禮儀是漢文化最大的特徵,也是六藝之首。

漢族在古代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漢族有五千多年有實物可考的歷史,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幾千年間,無***、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漢文化的特點,漢代文化特徵是什麼?

漢文化的主體性 漢文化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 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 印度 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漢文化的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誌。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繪畫 建築,以至飲食 服飾等都有獨特性。漢文化可以...

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是什麼,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基本途徑分別是什麼

1 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立足於實踐。2 文化創新的兩個重要途徑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推陳出新 革故鼎新 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2.繼承傳統 推陳出新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3.面向世界 博採眾長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三。文化創新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

求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徵政治,經濟,文化

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封建 極端強化,科學文化進入總結時期。要簡潔的話,我贊成樓上的 明清之際的時代特徵以及政治文化經濟各自的特徵 明朝 1368年 1644年 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 1616年 1912年 是由滿族人,在遠東建立的國家,它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