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如今社會上扶與不扶的現象

2021-03-19 18:19:50 字數 3158 閱讀 5407

1樓:滿意請採納喲

倒地老人「扶不起」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倒地老人不敢扶.或許你會疑惑,為什麼沒有人去扶呢?其實,不是人們不願扶,是真的「扶不起」.

事情都要從06年的「彭宇案」說起,想必大家也都聽說過,原本是好心扶起了老人並送到了醫院,卻被老人敲詐要求賠償.我們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彭宇撞了老人,如果不是,我們真的應該考慮一下倒地老人該不該扶了.如果熱心助人反而被敲詐,恐怕沒有人再會多管閒事了.

也許你會說,那些新聞報道中被老人敲詐的都是個例,天下還是好人多.但是我認為這種現象既然存在,就不會只發生一兩次,即使只有萬分之一的概率發生,你恰巧就是那萬分之一怎麼辦?就像剛剛說的彭宇,最後法院判他敗訴,他不得不賠償老人五萬元,這五萬元對於某些人來說就是一筆鉅款,足以影響自己的一生,因為扶起了一個倒地的老人,而毀了自己的正常生活,這個代價未免有些太大了.

所以說倒地老人「扶不起」.

也許你又會說,在扶老人的時候可以找旁邊圍觀的群眾作證,或者錄影留下證據,暑假時在瀋陽有一位小夥子扶起一位老人時,就要求路人幫他作證.但是,你可知道在當今社會中人人都不想得罪人,經常有一些交通事故明明有目擊者,可就是沒有人敢於站出來作證,人們都拍給自己惹麻煩.記得在暑假還發生了一件事情,一位**和親友在酒店吃飯時打服務員,目擊者沒有一個敢於出來作證,最後只有一位外國留學生願意說出真相.

就算有人為你作證又怎麼樣,如果真的是因為你的救助不當,導致老人病情加重那還是你的責任.所以倒地老人還是「扶不起」.

也許你還會說,衛生部專門頒佈了《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我們可以學習救助方法,避免給老人造成二次傷害.但是請問你,你讀過《指南》嗎?就算你讀過,你能確保有老人倒地的時候,你能想起上面的內容並作出正確的動作嗎?

恐怕除了專業的醫護人員,誰也不能保證.就算是衛生部出臺了檔案,它的推廣效果也不令人滿意.所以倒地老人真的「扶不起」.

綜上所述,倒地老人還是不扶為好.不扶,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冷漠,也不意為我們不善良,沒有道德.不扶,並不是我們不想扶,不願扶,而是真的「扶不起」.

我們能做的就是撥打110和120,請警察和專業救護人員處理.

不過我希望,以後再有老人倒下的時候,人們都敢於去扶,都敢於說:倒地老人我來扶!

你如何看待當今社會「老人摔倒不敢扶」的現象?

2樓:尋覓實道

為什麼會出現人們越來越不敢扶老人的現象有很多說法,這裡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從影響人們知覺的因素來看,知覺的本身去解釋一個倒地的老人上,從個人的態度、動機、過去的經歷等因素來對目標物(一個倒地的老人),以及目標物本身所處理的情境,來對倒地的老人做出判斷。個別老人倒地被扶後的訛詐事件,在**的宣傳下,根據「社會認同理論「,老人這一群體道德訛詐已經被社會「同質化」。同時,對於老人倒地這樣正常的異常事件,在「同質化」的知覺認知下,進而形成一種「刻板印象」,把而不能把正常的倒地行為,按社會認同的」差異化「的角度進行判斷了,因而做出不敢扶老人這樣的行為,也不足為奇。

因為按歸因理論,人們對老人倒地的情境,因為不能觀察到老人倒地這種個體行為的外部因素,而相信自己的在**或自己生活經驗能力進行判斷,人個因而可能會產生「基本歸因偏差」,也做出不敢扶老人這樣的行為。

其次,按歸因理論中的「內因」來看,激勵人們作出社會貢獻,更多來自人們自身能力的發揮或是良好的動機,其實大多數人對於「扶弱」的動機大都是存在的,例如,那些沒有入接觸**或是生活經驗的小學生,可能更會因為自己的「善良「的內部因素,而作出扶老人的決定,這樣的報到也不少。但這也需要相關的外部因素的支援,例如社會道德、法律等這樣的外因,這樣激發人們從善的內因,做出扶老人的舉動。

總之,人們扶與不扶老人,從行為學的角度,是每人對於根據不同的社會認知,與各人所在的不同的內因與外因綜合決定的結果。

3樓:草根閒話

錢驍成:不是「老人摔倒敢不敢扶」的問題??而是「人心」能不能扶???

敢不敢扶???「人心」「扶正」了,問題就解決了。這需要時間,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相信,終有一天,這不會再成為問題。

現在社會如何看待扶不扶老人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是一種道德綁架,

沒有必要扶,

扶是情分,

不扶是本分。

怎樣看待老人摔倒扶不扶這一社會現象?

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這不是一個道bai德問題,這是du一個法律問題。因為zhi被扶者或其家屬dao無論專

訛詐或者只是判斷錯誤不會受屬到制裁與懲罰,所以就可以放心大膽去做,即使最終被證實他們錯了,也不外乎賠禮道歉了事,一旦不能證明,他們就是既得利益者。就像行人可以肆無忌憚的穿過馬路,計程車肆無忌憚橫行一樣,出事了,無論行人是否有錯,不需要負責任,他們是弱勢群體,就因為這樣,才車禍頻頻。

滿意請採納。

如何看待扶不扶,就不就這個問題

6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的春晚落下了帷幕,照例為我們製造了許多熱點話題。其中小品《扶不扶》因聚焦於社會熱點——遇到老年人摔倒,扶還是不扶,引起了網路上一片熱議。尤其是小品結尾處一句「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贏得陣陣掌聲。

眾所周知,近年來發生的多起因老人被撞倒而引發的糾紛,使「扶不扶老人」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小品《扶不扶》傳遞給人們這樣一個資訊,主動救助摔倒老人的後果並不都是那麼可怕,關鍵在於雙方的謙卑寬容、誠懇尊重與彼此間將心比心的坦誠交流。只要互相理解,還原真相,沒有化解不了的馬路道德困局。

一個春晚小品的正能量釋放不可能禁絕誣告救助者事件的重演。人心不倒不僅需要公共道德的迴歸,更需要制度層面的積極應對。在法律制度上需要立法對於見義勇為者在舉證責任、救助過程中過失行為的免責或減輕責任等方面的保護,而對於反誣者須追究必要的責任;建立足夠健全的針對老人的醫療救助體系,能夠讓老人在生病或者在發生意外時獲得完善的醫療救護,這樣,相信無論何時何地,伸向摔倒老人的手只會多,不會少;建立起完整的個人誠信檔案體系,遇到類似的情況,可以檢視雙方當事人各自的誠信記錄和得分,就能有助於判斷哪一方陳訴中事實的含量更高些,並且可以警示任何有訛詐打算的個人,不要指望可以毫無成本和風險地挑戰社會公認的道德;**或其他社會公益團體設立「救助老人獎」,獎勵敢於扶摔倒老人的好心人以及幫助好心人證明清白的公民。

道德良知、制度層面的建設不能建立一個沒有說謊者的烏托邦,但會讓許多人心中有堅守,有恥感,會讓誠實善良、扶助他人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風氣,也會讓「扶不扶老人」這樣可笑可悲的命題出現得越來越少。

怎樣判斷社會上的好人與壞人,在社會上如何分別好人壞人

好人與壞人本來沒有一個固定的界線。只要自己做的正,就不怕什麼壞人了。採納哦 聽其言 觀其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社會上如何分別好人壞人 這個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信人信一半就好了 在這個社會上什麼樣的人都有你們都是如何區分壞人和好人的了?世間,沒有絕對的...

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如何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1 投靠。投靠有能力的朋友或親屬。尋求幫助,這並不丟人,好男兒報恩,來日方長來。2 學徒。找一家包吃包住的地方當學徒,學成以後就可以靠手藝立足社會。3 拜師。通過隨師,不僅可以學手藝,還能得以容身。4 讀書。一種是靠文憑。另一種是廣泛閱讀。因為閱讀可以改變命運,發現機遇。5 行善。方法是日行三善,這...

人在社會上面對社會上的浮躁現象應該如何做人

說話很羅嗦。找一個有同樣心裡的,先在網上把。陌生人嘛。淡定 除了他你別無選擇。當今社會為什麼有的人會如此浮躁?主要是因為現在這個社會本身就非常浮躁,所以就會帶動一些人變得浮躁起來。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社會壓力也很大,所以讓很多人會迷失自我,表現的非常浮躁。不知道該幹什麼。主要是因為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