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寫讀後感的要訣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覆想,反覆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後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藉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絡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
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絡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
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
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沈從文傳觀後感
2樓:岡崎汐の雨傘
讀《沈從文傳》有感
手頭放著一本範美忠老師寄過來的《沈從文傳》,昨天晚上在床頭讀完,在晚上、在溫柔的燈光下、在寂靜平和的月夜中。我淚流滿面的讀完了這本書,並且是淚流不止。一種暢快的淚流,感謝我終於遭遇了這樣一個會給我人生指引的人物。
他給我一種震撼,洗心革面的。
在這裡我特別的要對於範美忠老師表示特別的感謝,是他讓我的視野中、思想中有了沈從文,在範老師寄這本書以前,我好像根本不知道中國還有過這樣的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為什麼被這樣嚴重的遮蔽著?
今天,我問語文老師、歷史老師,他們對於沈從文的瞭解真是少的可憐。即使一個在我身邊的勵志要考考古研究生的大四學生,對於沈從文知道的也是少的可憐。
初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對於書面上和書中插圖中,一個天庭飽滿的、好像容光滿面的、神采奕奕的好好先生的樣子沒有多少的好感。只是不期然的放在了床頭,想在睡前打發時間的 ,可是,一讀就不能夠在放下,一個在文學、考古學都作出了突出貢獻的人,一個人格及其站立、不左右搖擺的獨立大寫的人,竟然在人們的視野之外,這是怎樣的悲哀。我慶幸和他遭遇。
沈從文的一生是怎樣的一生,而他面對人生的態度和對於生存的執著,讓讀著的我時常的汗顏,感覺自己的卑微和渺小。在他一個靈魂卓然站立的人面前,我時常感到自己是現存生活的跪行者。
在他遭受種種非難的時候,他依然的韌的、忍的在儲存著自己的生命,而他儲存的生命確然不是為著他自己的,而是為著他心中不滅的信念的,即使遭逢非人的苦難,他沒有怨言、只有幹,沒有牢騷、只有幹,沒有咆哮、只有幹,為著對他很不公平的祖國而幹。當自己所幹的事情毫無期望、渺茫一如不見底的淵的時候,他依然在幹。
書上有這樣的一段話:「沈從文有了越來越強烈的緊迫感。自己已是73歲的高齡了,攬鏡自照,已是滿頭白髮,精力已大不如前。
身體隨時都可能發生故障,報廢只是早晚間事。工作條件再差,只要頭腦還得用,就得搶時間把近20年所學種種分門別類整理出一個頭緒,哪怕所走還只是第一步,至少可以給後來者一點方便。」
沈從文這樣說:「回想一下,既對不起國家的期許,也對不起個人生命。年來在國內外的來的讚許,實已超過應得的甚多。
懍於孔子所謂」血氣既衰,戒之在的「的名訓,一切讚許不免轉成一種不祥的負擔。所以如果還來得及,最好不發表,或可免招搖之譏,事實上我覺得從其他工作上所得到的好意讚許也早已超過應得的甚多。名不副實,轉增憂懼。
世事倏忽多變,持平守常,在人事得風風雨雨中,或可少一些麻煩。……如果能達到新社會」合格公民「資格,的到個」不吃白飯的工作幹部「鑑定,就夠好了。君尚存任何不現實的奢望,恐隨之而來的將是意外災星,實在招架不住。
」這樣的話,如果出在別樣的人的口中。我會認為這是矯情,可是,在沈從文是再自然而然不過了,為這樣的質樸和純色的生命而感動,依然受洗的靈魂。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他給我再喧囂的後面的另外深刻的思考。
一個自然的人,從國家得廢墟中掙扎著生長而來,經歷著解放前的抗日、內戰、解放、解放後的文革,在任何的一場運動中,他好像都是受害者,他不願意依附在任何強勁的勢力上,在任何勢力、強勢面前,他都是自己卓爾不群的傲然挺立。他的膝蓋是鐵的、不鏽鋼的,他的靈魂只是受他自己支配,無論是逆來順受、讚譽有加、猛烈批判、輾轉流離、漂泊不定、海外講學都沒有能夠讓他的靈魂跪下,他選擇的永遠是站立。
始終微笑著的沈從文、始終溫和的沈從文、始終不爭的沈從文、始終幹著的沈從文、始終站立的沈從文。
邊城 沈從文讀後感
3樓:林詠倫
以我心換你心 始知相憶深
——讀沈從文《邊城》有感
因著「愛」與「美」的特質,我被沈從文身上那股獨特的氣質所吸引,既富於幻想,又在心靈上積澱著沉痛隱憂。他是個很喜歡強調自己農村背景的作者,在《習題》裡他這樣寫道:「我實在是個鄉下人,說鄉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自貶,鄉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遠是鄉巴佬的性情,愛憎和哀樂自有它獨特的式樣,與城市中人截然不同!
」。讀完《邊城》,我才似乎向他邁進了一大步,理解了他心中的「愛」,領悟了他筆下的《美》。**中湘西秀麗的風景畫和清新、淡遠的牧歌情調深深感染了我。
在**中,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青山綠水,美不勝收。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化著茶峒白塔下兩個相依為命的擺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
翠翠情竇初開,善良而清純。他們依著綠水,伴著黃狗,守著渡船,向來往船客展示著邊城鄉民的古道熱腸。誰又能想到,在這古樸而絢麗的湘西畫卷中,鋪衍的竟是一個美麗而淒涼的愛情故事。
翠翠與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儺送相助,從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無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而願「兩心永相依」的美好愛情的萌芽,誰知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為了成全儺送與翠翠,天保外出闖灘,不幸遇難,儺送也因此離開翠翠駕舟出走。
疼愛著翠翠併為她的未來擔憂的外公終於經不住如此打擊,在一個暴風雨之夜溘然長逝。翠翠守著渡船深情地等待著那個用歌聲把她的靈魂載浮起來的年輕人,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翠翠也知道「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她也希冀,「也許明天回來!」,令人無限感慨。
翠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以及她清澈純淨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溫柔恬靜,在情竇初開之後,便矢志不移,執著地追求愛情,痴情地等待著情人,不管他何時回來,也不管他能不能回來。那白塔綠水旁翠翠佇立遠望的身影,是如此的嬌豔燦爛!
我雖理解儺送的出走,卻也不能釋懷他的出走,因著他的決定最後讓一個人的悲劇變成了三個人的悲劇!這不禁令我想起韋莊的那首《思帝鄉》:「春日遊。
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一寸相思一寸灰,翠翠的愛情不若詞中女子那般衝動熾烈,卻也分外耀眼,志不可奪。她一生都在用她那份脈脈的溫情守候一段飄渺的希望,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這段愛情,是如此可悲、可嘆、可敬!
此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也鮮明可愛,躍然紙上。古樸厚道的老船工、豁達大度的天保,豪爽慷慨的順順,熱誠質樸的楊馬兵……他們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徵,都體現了理想人生的內涵。這裡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戶,來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風;「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
比起物慾橫流、紛繁複雜的社會,這裡儼然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無限神往。
讀完《邊城》,不能不被沈從文筆下湘西民族和整個中華民族美好的文化精神所打動。那幽碧的遠山、溪邊的白塔、翠綠的竹篁、質樸的百姓以及這美好的邊城所發生的那段愛與守候的故事,將永遠在我心中閃耀美好的人性光輝!
求一篇沈從文散文或者**的讀後感
4樓:綿l婲l餹
我不知道那是幾年前,父親推薦我看沈從文的《邊城》。他告訴我,《邊城》寫得很美,是一個發生在湘西的故事。一直都不曾看,卻一直都在心中留存著一份盼待。
我明白我與《邊城》是宿世緣深。不必強求,命中註定屬於你的終會在某個合適的時候出現,終會為你所擁有。而萬千錯落的情緣便只是匆匆交叉而過,它們不是一季的候鳥,逝去了就不再回來。
想起老船伕的一句話:「怕什麼?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
」在這樣的堅強與勇氣背後,不是隱藏著一種對人生的無奈嗎?很多時候,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邊城》講述的故事悽美動人。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他細膩而且真實,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覺間已然淚落滿面。
湘西擁有那樣美麗的風光:清瑩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亂的碎石;微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的輕響;乳白色的霧靄靦腆地在薄暮的夜色裡飄浮……景緻柔美而寧靜,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華,有一種出塵而卓然的清麗,似林泉深處悠然飄出的牧歌。
是的,牧歌,**裡始終洋溢著的牧歌的情調。看多了高樓華廈,看慣了車水馬龍,我的心憧憬著一片遠方的土地。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我在心中朦朧勾勒出的天堂。
人說,人情如水;人說,世態炎涼。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多這樣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計他人,帶上偽善的面具,或違心或有意地幹著坑蒙拐騙的勾當。人性該是世間最最甘美的東西。
然而在物慾橫流的石頭森林裡,我們還保留著多少真正純淨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絲纖塵。可是,在大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碌的人卻無力去呵護,只任由塵埃將它逐漸掩埋。
誠信的埋沒滋生了欺詐,善良的埋沒滋生了**。人性中太多的美德被封鎖在心靈的一角,可是疲倦的都市人是否還有閒暇去將它開啟?或許很多人已經開始遺忘。
遺忘不是罪過,但若任由它們成為回憶,成為昨日的擁有,則將是人類的悲劇!
《邊城》裡的人情亦如水,卻不是如水樣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淨。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著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
爺爺意識到自己的年老,擔心死後翠翠無人照顧,總操心著她的婚事。十五六歲的少女不免帶著青春年少的羞澀。爺爺不便明說,只是遠遠地觀望,只是小心翼翼地探問。
他是真心地為翠翠好,卻不知由於他太過的關心和太深的愛延誤了翠翠一生的幸福。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愛,可是有的時候,愛也可以成為一種負擔。父母永遠是天底下最愛子女的,含辛茹苦,窮盡一生,只為孩子能避開一切災禍,擁有燦爛的笑靨。他們的付出無私無怨,然而內心總還是有所希求,渴望著孩子能長伴身側。
看到子女點滴的成長便是父母心底最深的安慰。但是,漫漫人生路最終還是要自己走完。我不相信,那個陪伴你終生的人會真的存在過。
於是,當父母的愛逐漸成為子女闖蕩世界的牽絆,當至親之情終於纏繞住我們遠行的腳步,我們變得如此懦弱與無助。長期處於父母廕庇之下的稚弱的翅膀該怎樣獨自去搏擊風雨?而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
真的,我們揹負不起太深的情!
整篇**,三年的時光被濃縮排了三個美麗的端午節。三年前的那個夜晚,翠翠與二老儺送不期然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情愫。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卻怎知終於落得孑然一身獨守渡船,為了一個未必會歸來的人作永無盡期的等待!
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歲月輪迴?母親的悲劇在女兒身上又一次重演。我們的碌碌,我們的匆匆,是否真的只是徒勞?
低頭看掌心交錯的細碎紋路,心中泛升起一片茫然:我們一路前行,可是又有誰知道前方的路究竟通往**?幸而沈從文的結尾還是留給了人們希望。
「或許他永遠不會回來,或許他明天就會回來。」故事終於哀而不傷,在悽婉中結束。
大老與二老都是茶峒地方的優秀青年,情深似海,卻愛上了同一個女孩。湘西的柔水與淨土滋養出的是兩個坦蕩的襟懷,愛已充盈,怎容得下恨去插足?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反目成仇,彼此鼓勵,彼此謙讓。
天保先走了車路,便說什麼也要讓儺送走馬路。兩人相約為翠翠唱歌的夜晚動人已極。二老的歌聲美妙有如山間的竹雀。
自他開口的一刻,大老已經預知屬於自己的命運。同去的是兩顆緊緊依偎的心,歸來時一顆卻已破碎。為了成全弟弟,大老決然出走。
兩顆雙子星,一顆在這頭,一顆在那頭。無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在岸上遙遙地觀望。他一半的熱情隨著哥哥的死而消逝了,內心的自責又將另一半隱去。
在某個寂寞的早晨,二老悄然離開,帶著滿心的傷痛去尋找自己的命途。
這兄弟兩人的情感是多麼純樸而又真摯!我不知道現在的人們面對自己的情敵會採取何種樣的措施。是嫉恨?
是誹謗?甚或殺人。我們憑什麼去剝奪另一個人生存的權利?
難道就因為他(她)在愛情上作出了與我相同的選擇?愛情應當是純潔的。為了獲取愛情而不惜使自己的雙手沾染鮮血的人根本就不配得到愛情,因為他將愛情玷辱了。
與天保和儺送相比,這一類人該怎樣的自慚形穢!
後來,也就是故事結束的時候了。爺爺的死使翠翠成為完全的孤獨,這樣徹底,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物件。碧溪的渡船上只剩了一個清寂的身影,她依然在執著地守望……
故事寫得這樣淡遠,骨子裡卻盡是悲涼。原來離散可以這樣迫近,原來一切曾經的擁有可以瞬間成空。時間的觸角是那麼的細而綿長,都以為我們是被時光照料的孩子呢,等待在遠方的,卻是不能回頭的滄桑!
然而,只要有希望,就總會有明天的曙光。任歲月流逝,細數度過的那些在回憶的凝眸裡變得淡遠而美麗的日子,生活也就這樣繼續下去了。大仲馬不是曾在《**山伯爵》中如此作結:
「請記住:等待和希望!」
影片《莫扎特傳》觀後感莫扎特傳觀後感
說得很全面很中肯的。很有用的 學習了社交服務禮儀這門課程,讓我感受頗深,才更為深刻懂得禮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才更為清楚明白禮儀的深邃內涵。對於個人來說,禮儀是外部形象和內在素質的集中體現,禮儀既是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現,在個人事業發展中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正確的禮儀對於內部可以融洽關係,對於外...
《沈從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讀後感
沈從文,現代作家 歷史文物研究家。他沒有上過多少學,卻憑著自強不息的生活信念和毅力,一步步走進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沈從文 讀一本小書又讀一本大書 讀著課本知識,學著大自然與人間生活。他迷戀一切,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識。太多的為什麼使他自己充滿樂趣地去尋找答案。充滿奇幻的世界又使得他不斷地逃學。沈從文對萬物...
《家園讀後感》怎麼寫,家園觀後感600字,急
四分之三的海洋 四分之一的陸地等於一個美麗的星球 地球。起初地球是一個火球,沒有氧氣,也沒有水,沒有植物,也沒有動物,更沒有人類。植物是怎麼來的呢?說起植物,最早的是藍細菌和藍綠藻。他們吸收著太陽的力量,慢慢的變化。從而有了植物,有了植物,大氣層中就有了氧氣。說完植物,來說說水吧!誰更適合奇妙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