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陶行知,主要的成就是什麼?

2021-05-10 13:47:16 字數 5560 閱讀 6592

1樓:518姚峰峰

陶行知(1891-2023年)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時又是堅定的民主戰士和大眾詩人。他畢生致力於人民教育事業和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活動,不僅在當時國統區、老解放區有很大影響,而且也影響到國外。

***讚揚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評價他是"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林什維克"。宋慶齡也讚頌他是"萬世師表"。

關於 "生活教育"的思想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體系,最初是以鄉村教育的形式出現的,後來陶行知將其作為一種與傳統教育、舊教育、富人教育相對立的新教育和窮人的教育。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可見,"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義: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第二,"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

2、"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命題。陶行知認為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就是學校,如果從大眾的立場上看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統治階級、士大夫為何不承認此,是因為他們有特殊的學校給他們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對這種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會即學校",以此來推動大眾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在於要求擴大教育的物件、學習的內容,讓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

"我們主張 '社會即學校',是因為在 '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裡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 '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學生、先生可以多起來。"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的主張和"生活即教育"一樣,也在於反對傳統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相脫節、相隔離。他認為"學校即社會,就好象把一隻活潑的小鳥從天空裡捉來關在籠裡一樣。

它要以一個小的學校去把社會所有的一切東西都吸收進來,所以容易弄假"。而且這種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成了一道高牆",把學校與社會生活隔開了。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把學校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裡去"。

3、"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裡,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裡做的,便須在田裡學,在田裡教。

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事怎樣做便傅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

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

首先,陶行知所說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

"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東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穫"。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這些見解在認識論上具有唯物主義因素,因而"教學做合一"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從保重中學"就有了區別。

但是陶行知所說的"行"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實踐還不同,他所說的"行"還只是個人狹隘的瑣碎的活動。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教育理論在反傳統的舊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揭露並批評了舊教育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山瞭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在當時的歷史下,對普及識字教育、掃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適應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要求"教"與"學"同"做"結合起來,同實際的生活活動結合起來,這對教師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注意教學之外的生活,指導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學好本領,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講,對當時的教學方法的改革有積極作用,對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也有啟發之處。

陶行知,主要的成就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1、教育貢獻

: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

2、培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創新,也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他針對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人」。

3、提出教育目標:早在他創辦南京安徽公學時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三個教育目標: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的意境;處世應變,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4、創新思想:細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創新猶如一根金錢,貫串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個部分。創新在這裡指革除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舊」,創立與社會、歷史進步相符的「新」。

創新還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掙脫教條的束縛,從僵化習慣性思維中走出來的含義。

3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個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

陶行知在幼兒教育方面的主要貢獻和觀點有哪些

4樓:熱心網友

一、主要貢獻

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細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創新猶如一根金錢,貫串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個部分。

創新在這裡指革除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舊」,創立與社會、歷史進步相符的「新」。創新還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掙脫教條的束縛,從僵化習慣性思維中走出來的含義。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創新,也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他針對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創辦南京安徽公學時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三個教育目標:

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的意境;處世應變,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二、教育觀點

1、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核心主張。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麼樣的生活就是什麼樣的教育。

1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

2是勞動的生活就是勞動的教育,是不勞動的生活就是不勞動的教育。

3是科學的生活就是科學的教育,是不科學的生活就是不科學的教育。

4是藝術的生活就是藝術的教育。

5是改造社會的生活就是改造社會的教育

2、關於「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因此他不止一次地做了解釋。「生活教育」這一概念是陶先生的老師杜威(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學的先驅,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代表)提出來的,但意思完全不同。

杜威提出的是「教育即生活」,而陶先生把它翻了半個筋斗改成「生活即教育」。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反對教育即生活。他說「生活即教育,是把一個鳥放在林子裡;教育即生活是把鳥放在籠子裡。

」「生活即教育」揭示了教育的本質,闡明瞭教育的職能,預示了現代教育的特徵和趨勢。

3、教學做合一從前是先生教,學生學。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學而不做,不是真學。故教而不做,不是先生;學而不做,不是學生。

在做上教,才是真教;在做上學,才是真學。真教,才是先生;真學,才是學生。這就是我們主張的「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曉莊師範學校的校訓,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也是學生學習努力培養的重要指南。

4、「教學做合一」的確立1、陶行知自2023年回國以後,看見國內學校裡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認定中國教育有改革之必要,當時就主張以「教學法」代替「教授法」。2、2023年「五四運動」爆發,陶先生髮表《教學合一》一文,南京高校受此影響一律改為教學法。3、2023年,教學做的理論成立,最終確定教學做合一,以做為中心。

5、比較「教授法」和「教學法」「教學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書,到教學生,再到教學生學(更主動),用自己的知識聯絡起來,貫徹在實踐中去。

6、「生活教育」的由來 陶先生曾經多次解釋過生活教育,第一次在2023年,第二次在2023年。他在第二次重新給生活教育給予了一個定義。他說:

「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

「生活即教育」。

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是教育的場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社會即學校」。

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教育,過亂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亂七八糟的教育。我們主張「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方法、工具都增加。那麼,壞的學校也可以做學校嗎?

回答是肯定的,壞的社會我們也要認識,也要人有所準備,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則一入社會,便現出手慌足亂的精神狀態。

7、終身學習觀 「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啟蒙,進棺材才算畢業。」這是最徹底的終身教育觀。

陶行知(2023年10月18日-2023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2023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2023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2023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

2023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 2023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

2023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2023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2023年7月25日上午,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

人物評價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達的思想和實踐,代表了近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近代中

國的危機多難,又使「教育救國」成為許多知識分子的夢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最可貴的是,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為人所同欽,世所共仰。

(人民網評)

陶行知不僅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個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鬥士。(中山網評)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有哪些,陶行知教育名言

1 失敗是成功之母,奮鬥是成功之父。2 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 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 另一種是隻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 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3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 雙手 腳 空間 時...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什麼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生活即教育 教學做合 一 行是知之始。具體理念 1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 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2 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3 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4 教師的職務是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

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名言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 思想家,大眾哲學家,他倡導 生活即是教育,社會即是學校 的教育主張,他的教育名言至今仍耐人尋味。1.教育是什麼?教人變!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是壞教育。活教育教人變活,死教育教人變死。不教人變 教人不變的不是教育。2.逃避現實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須與現實格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