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細雨青天
現在已經不計提福利費了,
借:管理費用——福利費
貸:存貨
又,最好不記入應付工資科目,得計算個人所得稅呢,沒必要。
2樓:匿名使用者
「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科目
3樓:匿名使用者
管理費用-福利費或者應付職工薪酬-福利,再轉入費用
4樓:匿名使用者
計入福利費,結轉進費用
端午節發粽子,會計做帳應該怎麼處理
5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發粽子,會計做帳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貸:銀行存款
6樓:宋國慶
粽子的發放區別於獎金的發放,屬於非貨幣福利。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職工薪酬》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應當在實際發生時根據實際發生額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職工福利費為非貨幣性福利的,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
案例:甲食品公司在2023年5月27日因過端午節,給300名員工發放了自產的禮盒裝粽子,每人1盒。該禮盒裝粽子對外售價117元/盒(含稅價,稅率17%)。
員工構成:生產人員200人,管理、銷售、後勤人員100人。
會計分錄:
1、計提職工福利費
借:製造費用——職工福利費
23400
管理費用——職工福利費
11700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福利 351002、實際發放粽子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福利 35100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00
為什麼粽子配鹹鴨蛋
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
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蔘」之說。
吃麵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
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
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
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嚐到多種味道。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和鹹鴨蛋
8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節日食俗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
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
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
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粽子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新增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
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乾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
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
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鹹。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鹹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
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鹹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
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
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麵、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裡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礆粽、肉粽和豆粽。礆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礆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
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
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吃「五黃」
江南民間過端午節歷來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即黃魚、黃瓜、鹹蛋黃、雄黃酒和黃鱔。據說「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
《帝京歲時紀勝》載:五月初,家家都懸掛朱符,插著蒲龍艾虎,窗戶上粘著紅紙做的吉祥葫蘆。女人們剪「彩」疊「福」,用軟布縫製「老壽星」、蒜頭、五毒、老虎等東西給小孩佩戴。
有的用切細的蒲根拌上雄黃泡在酒裡,抹在小孩子的臉和鼻子上,以避蟲毒的侵害。
端午節吃粽子和吃鹹鴨蛋的由來
9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這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
「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子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用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兒媳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 得兒子的說法。
清代詩人吳曼雲也寫有一首讚美九子粽的詩:「裹就連筒米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娘藕覆鬆。」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
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由於飲食文化的傳播,早在古代時,我國製作粽子的技術就傳到了國外,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吃粽子的習俗。
祕魯人是在聖誕節吃粽子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歡慶聖誕節,一邊吃粽子,甚至連一些已經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孃家,再來嚐嚐母親親手製作的粽子。
緬甸人也愛吃粽子。在端午節,他們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軟的,甜甜的,別有風味。
日本的端午節是在陽曆的五月五日,他們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狀酷似鐘形。
馬來西亞人包的粽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粽子,其特點是個頭較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賓的粽子是長條形的,風味與我國浙東的粽子相同。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10樓:
中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三大節日」。
端午節為何叫「端午」?原來,「端」是「初」的意思,「初五」就是「端午」,按照中國曆法,五月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就是「端午」了。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曾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有的認為端午節源自古代的夏至習俗,有的認為是古代長江一帶人們對龍圖騰的崇拜,不過在民間最普遍的說法則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世紀的楚國,他的祖國被敵國攻陷以後,他懷著悲憤的心情跳入汩羅江身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日。以後,每到五月初五,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高潔的品格,都要以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祭奠他。
後來,竹筒裝米又演變為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粽子在古時候被稱為「角黍」,它是以葦葉、竹葉等包裹糯米,以線繩捆紮成錐形或枕頭形,蒸煮而食。在端午節前夜,家家都要包制粽子,上鍋蒸煮,以備應節食用。
粽子還是互相饋贈的禮品,端午節走親訪友,人們都要互贈自家包的粽子。
端午節食品除了粽子外,中國各地還有一些吃食,比如吃鹹鴨蛋、喝雄黃酒,這都是取自民間避邪的說法。
除了吃,端午節還有很獨特的裝飾民俗。這一天,每家門前都要懸掛艾草和草蒲,這是兩種藥草,一方面是為了避邪,另一方面是因為初夏時節,多雨潮溼,毒蟲滋生,人容易得病,這兩樣藥草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的作用。另外,在端午節,人們還會給小孩纏繞五色絲線,寓意「長命百歲」,縫製香包,形狀就像老虎、葫蘆,裡面裝上香料,用絲線掛在小孩胸前,還要給小孩子穿虎頭形狀的鞋,圍上繡有老虎的肚兜,這都是為了保佑小孩平安吉祥的意思。
在中國南部長江中下游地區,進行龍舟比賽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據說這一習俗也與屈原有關,傳說是老百姓發現屈原跳江後,拼命划船前去相救。後來就演變成端午節舉行龍舟比賽的風俗了。
每年端午,江邊湖邊的龍舟競賽,就成了一場規模巨集大的節日盛會,有的地方有五六十艘龍舟參賽,每艘船首都安裝有木雕龍頭,色彩鮮豔,形態各異。名船上鑼鼓喧天,喊聲陣陣,你追我趕,河岸止彩旗飄揚,萬眾歡騰。扣人心絃的龍舟競賽將端午節推向了高潮。
參考資料:http://gb.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和鹹鴨蛋,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賽龍舟?
是因為屈原跳江了 人們怕魚吃他的屍體 就網江水裡撒米 後來就發展成了粽子 是一種紀念的形勢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賽龍舟?吃粽子和賽龍舟是中國許多地方的風俗。然而這一習俗是因從紀念屈原而來,使得屈原的家鄉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每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湖北各地賽龍舟 吃粽子遍及全省城鄉。只要有湖 河 ...
端午節的鹹鴨蛋,端午為什麼要吃鹹鴨蛋?
只是某些地方的風俗而已,說是吃了鹹鴨蛋後身上不會有毛病,其它都是圖個吉利。端午為什麼要吃鹹鴨蛋?因為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 蜈蚣 蜘蛛 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
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吃鹹鴨蛋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鹹鴨蛋
俗話說 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 因為端午節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溼,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眾多疾病。古時,五月被視為 毒月 惡月 瘟瘡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鹹鴨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據有關資料介紹,鹹鴨蛋鹹而微寒,能滋陰 清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