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明日觀察
因為中國古代帝
來王都源是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
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仿故都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后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2023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
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
嘉靖十三年(2023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2023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清乾隆十六年(2023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古代帝王為什麼要建築天壇 在中國古代,帝王
2樓:我逗是無所不知
在中國古代,帝王把「天」看成萬物之主宰,皇帝自稱「天子」,受命於天,統治人間。天壇則是皇帝祭天的地方,是政權和神權相結合的產物。
3樓:自由
古代帝王都講究天權神受,就是說帝王的地位和權力是上天授予的,以此顯示其地位、權力是正宗合法合理的,帝王自稱天子,天的兒子,所以每年都要舉行祭天大典,以此表示對上天的敬畏、另一方面宣示自己的地位權利不容侵犯。祭天就要有個好地方,最早是在泰山祭天,可是每年去泰山,路途遙遠,又興師動眾,所以建天壇來舉行祭天活動,既滿足了祭天需求又不用興師動眾勞民傷財的。
古代天壇的作用是什麼?
4樓:如風颳孔
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
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2023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2023年)改稱天壇。
為什麼天壇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5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遺產價值:
(一)天壇是華夏文明的積澱之一。
天壇從選位、規劃、建築的設計以及祭把禮儀和祭祀樂舞,無不依據中國古代《周易》陰陽、五行等學說,成功的把古人對「天」的認識、「天人關係」以及對上蒼的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至。各朝各代均建壇祭天,而北京天壇是完整儲存下來的僅有一例,是古人的傑作。
(二)天壇建築處處展示中國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徵的藝術表現手法。
圜丘的尺度和構件的數量集中並反覆使用「九」這個數字,以象徵「天」和強調與「天」的聯絡。天壇祈年殿以圓形、以藍色象徵天,殿內大柱及開間又分別離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節氣、十二個月和一天的十二個時辰(古代一天分十二時辰,每時辰合兩小時)以及象徵天上的星座――恆星等。處處「象天法地」是古代「明堂」(中國古代帝王專用的一種禮制建築,處處象天法地)式建築僅存的一例,是中國古文化的載體。
(三)天壇集古代哲學、歷史、數學、力學、美學、生態學於一爐,是古代精品代表作。
天壇在建築設計和營造上集明、清建築技術、藝術之大成。祈年殿、皇穹宇是木製構件、圓形平面、形體巨大、工藝精製、構思巧妙的殿宇,是中國古建中罕見的例項。天壇又以大面積樹林和豐富的植被創造了「天人協和」的生態環境,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和生態環境的實物,極具科學價值,是皇家祭壇建築群中傑出的範例。
建築軸線北部的構圖中心祈年殿,體態雄偉,構架精巧,內部空間層層升高向中心聚攏,外部臺基屋簷圓形層層收縮上舉,既造成強烈的向上動感,又使人感到端莊、穩重。色彩對比強烈,而不失協調得體。使人步入壇內如踏祥雲登臨天界。
天壇從總體到區域性,均是古建佳作,是工藝精品,極具藝術價值,是華夏民族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思想文化的遺蹟和載體。天壇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學思想,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更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綜上所述,天壇這個古代祭壇建築組群,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更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具備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標準之
一、之二、之
三、之四:把天壇這具有世界性突出價值的藝術傑作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將更有利對它的保護,使其永久傳世。
北京天壇是古代幹什麼用的?
6樓:霓脦那些
原天地壇則專事祭天、祈谷和祈雨,並改名為天壇。
北京天壇最初為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壇,嘉靖九年(2023年)實行四郊分祀制度.。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在乾隆年間曾進行過大規模的改擴建,但年門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築而無改建除外。
2023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甚至還把司令部設在這裡,並在圜丘壇上架設大炮,攻擊正陽門和紫禁城,聯軍們將幾乎所有的陳設和祭器都席捲而去。
2023年中華**成立後,除了中華**大**袁世凱在2023年冬至祭天外,天壇不再進行任何祭祀活動。2023年起闢為公園,正式對民眾開放。目前園內古柏蔥鬱,是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園林。
天壇佔地約273萬平方米,是故宮面積的四倍。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築群,它的佈局嚴謹,建築結構獨特,裝飾瑰麗,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和幾何學等原理,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文化價值,在中國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7樓:匿名使用者
座落於北京的天壇建築群是全世界最大敬拜上天的建築,始建於明朝(2023年),並多次擴建,清朝承襲明代祭天之禮儀,亦在此獻祭,直至清廷覆亡。
擴充套件資料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天壇有垣牆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
天壇主要建築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牆相隔。
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內壇西牆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
外壇西牆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樑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
8樓:伊雪公主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
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2023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2023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修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與地原是合併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壇都一樣,設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間的建築物。明朝嘉靖九年(2023年)改為天地分祀,在天壇建圜丘壇,專用來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澤壇祭地,原來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漸廢而不用。嘉靖十九年(2023年),又將原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圓形建築從此開始。
清廷入關後,一切仍按明朝舊制。乾隆時期,國力富強,天壇也大興工程。乾隆十二年(2023年),皇帝決定將天壇內外牆垣重建,改土牆為城磚包砌,中部到頂部包砌兩層城磚。
內壇牆的牆頂寬度縮減為營造四尺八寸,不用簷柱,成為沒有廊柱的懸簷走廊。經過改建的天壇內外壇牆,更加厚重,周延十餘里,成為極壯麗的景觀。天壇的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時改建,並一直留存至今。
9樓:致股東的一封信
天壇是明、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時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
具體參見
10樓:露比莉爾
北京天壇是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求雨、祈禱五穀豐收的場所。
天壇位於正陽門外東側。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四周環築壇牆兩道,把全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總面積273公頃,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
內壇以牆分為南北兩部。北為「祈谷壇」,用於春季祈禱豐年,中心建築是祈年殿。南為「圜丘壇」,專門用於「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築是一巨大的圓形石臺,名「圜丘」。
兩壇之間以一長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橋相連,共同形成一條南北長1200米的天壇建築軸線,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又經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天壇的文物古蹟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2023年,***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為什麼古代帝王都在陝西
古代的長安氣候比現在好,比較溼潤,陝南在淮河以南,也是可以種稻米的,不過古代人的食物你就別指望了,漢朝的皇帝也不一定比現在人吃得好。而且那時候的國土面積也不是很大,江南真正開始開發到慢慢富庶也經歷了相當長的過程,經濟重心是逐漸南移的,到了唐朝南方才開始發展,宋元明清之後才成為經濟中心,唐朝也是最後一...
北京為什麼會受到古代帝王的青睞,為什麼古代的皇帝要把皇宮建在北京?
北京是在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在篡位遷都後才第一次被設為一個朝代的京城。後來的故宮,天壇都是那個時候修的,而清朝只是加以重修而已。當朱棣遷都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可以結論為以下 1 北京原為當時太祖朱元璋賜予身為燕王的朱棣的封地,以抗擊元朝餘黨和韃靼的攻擊的,朱棣在北方生活了二十幾年,飲食生活習慣都頗北方...
古代皇帝為什麼要保護前朝帝陵
因為我國古代的社會制度是封建社會嘛,迷信是其一種特點,他們相信龍脈可以帶給他們豐衣足食,國家興亡,而龍脈就在皇陵,保護皇陵就能保護龍脈。這就是原因了吧。一是尊敬祖先,二是希望祖先保佑自己的能治國安民.也有迷信的成分在裡面.一般情況下,新王朝的建立,都會極力消除舊王朝的影響,前朝的帝陵一定是要破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