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古時候是用來幹什麼的,北京天壇古代的時候主要是用來幹什麼的

2021-05-31 10:52:26 字數 3947 閱讀 3368

1樓:兮兮妞

祭天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

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

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2樓:樑葉璩小萍

天壇是明、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時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

3樓:肇帆戴齊敏

明清兩代皇帝都在這裡祭祀天地之神,祈禱五穀豐收.

北京天壇古代的時候主要是用來幹什麼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

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2023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2023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修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與地原是合併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壇都一樣,設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間的建築物。明朝嘉靖九年(2023年)改為天地分祀,在天壇建圜丘壇,專用來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澤壇祭地,原來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漸廢而不用。嘉靖十九年(2023年),又將原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圓形建築從此開始。

清廷入關後,一切仍按明朝舊制。乾隆時期,國力富強,天壇也大興工程。乾隆十二年(2023年),皇帝決定將天壇內外牆垣重建,改土牆為城磚包砌,中部到頂部包砌兩層城磚。

內壇牆的牆頂寬度縮減為營造四尺八寸,不用簷柱,成為沒有廊柱的懸簷走廊。經過改建的天壇內外壇牆,更加厚重,周延十餘里,成為極壯麗的景觀。天壇的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時改建,並一直留存至今。

北京天壇是古代幹什麼用的?

5樓:霓脦那些

原天地壇則專事祭天、祈谷和祈雨,並改名為天壇。

北京天壇最初為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壇,嘉靖九年(2023年)實行四郊分祀制度.。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在乾隆年間曾進行過大規模的改擴建,但年門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築而無改建除外。

2023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甚至還把司令部設在這裡,並在圜丘壇上架設大炮,攻擊正陽門和紫禁城,聯軍們將幾乎所有的陳設和祭器都席捲而去。

2023年中華**成立後,除了中華**大**袁世凱在2023年冬至祭天外,天壇不再進行任何祭祀活動。2023年起闢為公園,正式對民眾開放。目前園內古柏蔥鬱,是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園林。

天壇佔地約273萬平方米,是故宮面積的四倍。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築群,它的佈局嚴謹,建築結構獨特,裝飾瑰麗,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和幾何學等原理,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文化價值,在中國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6樓:匿名使用者

座落於北京的天壇建築群是全世界最大敬拜上天的建築,始建於明朝(2023年),並多次擴建,清朝承襲明代祭天之禮儀,亦在此獻祭,直至清廷覆亡。

擴充套件資料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天壇有垣牆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

天壇主要建築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牆相隔。

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內壇西牆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

外壇西牆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樑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

7樓:伊雪公主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

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2023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2023年)改稱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修改建後,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在明朝初年,天與地原是合併一起祭祀,南北的郊壇都一樣,設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十一間的建築物。明朝嘉靖九年(2023年)改為天地分祀,在天壇建圜丘壇,專用來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澤壇祭地,原來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漸廢而不用。嘉靖十九年(2023年),又將原大祀殿改為大享殿,圓形建築從此開始。

清廷入關後,一切仍按明朝舊制。乾隆時期,國力富強,天壇也大興工程。乾隆十二年(2023年),皇帝決定將天壇內外牆垣重建,改土牆為城磚包砌,中部到頂部包砌兩層城磚。

內壇牆的牆頂寬度縮減為營造四尺八寸,不用簷柱,成為沒有廊柱的懸簷走廊。經過改建的天壇內外壇牆,更加厚重,周延十餘里,成為極壯麗的景觀。天壇的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時改建,並一直留存至今。

8樓:致股東的一封信

天壇是明、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時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

具體參見

北京天壇古時是做什麼用的啊?

9樓:匿名使用者

天壇佔地273公頃。比故宮大4倍,是明、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時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

天壇是明清時代皇帝用於幹什麼用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天壇,位於北京崇文門區永定門內大街路東,建立於明代永樂十八年(2023年)。原為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祈谷之處。佔地約270萬平方米。

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壇等。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

天壇最有代表性的建築是祈年殿,它坐落在三層圓形的高大的石臺基上,是一座三重簷的圓形大殿,高38米,直徑30米。三重簷均鋪有深藍色的琉璃瓦,層層縮小,呈放射形,頂小冠以巨大的鎏金寶頂。這座大殿在建築與造型上都具有很大的藝術價值。

潔白的臺基象徵白雲,深藍色的殿頂象徵蒼穹,柱子、彩畫、鎏金寶頂象徵著彩霞,綜合而成為藍天玉宇的優美造型。天壇於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古代天壇的作用是什麼?

11樓:如風颳孔

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

而祭祀建築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後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祭祀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2023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2023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2023年)改稱天壇。

北京天壇古代的時候主要是用來幹什麼的

祭天。祭天作為人類祈求神靈賜福攘災的一種文化行為,曾經是中國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從傳說中的 三皇五帝 時代至清末,一直舉行祭天典禮,綿延約五千餘年,可謂淵遠流長。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年間 1403 1420年 是按照中國傳統禮儀制度建立的國家祭壇。自明永樂十九年起始,共有22位皇帝親御天壇...

「如意」是用來幹什麼的,「如意」最初是用來幹什麼的?

什麼叫如意?它的由來和用途是什麼呢?如意的形狀像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明 清兩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是供玩賞的吉利器物。如意 一詞出於印度梵語 阿娜律 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 心 形的,用竹 骨 銅 玉製作。講僧持之記文於上,以備遺忘。古...

幸福是用來幹什麼的

幸福是用來修補內心的缺憾 我想像中的幸福是平靜,是淡泊,是舒坦,是溫暖,是千里之外奔赴歸來時乍見的驚喜,是黯然神傷時一句智慧的調侃,是每日臨別時一個依戀的眼神,是柴米油鹽裡飄溢位如歲月般綿長的醇香。幸福是用來追求的,所以有些人為了幸福不斷追求 幸福是用來享受的,所以有些人為了享受幸福不斷努力。幸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