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漫閱科技
多納太羅(1386-1466)是15世紀前半期義大利最偉大的雕塑家。他的創作徹底擺脫了哥特式的風格,將古典的精神同寫實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
多納太羅在他創作生涯的早期就解決了如何逼真地表現運動中人體的問題。2023年多納太羅為佛羅倫薩奧爾•聖•米歇爾教堂製作的雕像《聖馬可》被認為是一千多年的中世紀美術結束的標誌,文藝復興美術新時代的開篇之作。在他的雕塑中,隨著軀體的運動,人物的衣服似乎也「活動」起來。
衣褶圍繞著人物軀體各關鍵部分的擺動而產生了相應的變化,令觀者感到人物的形體確實是被衣服所掩蓋的活的人體。
義大利雕塑家多納太羅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2樓:漫閱科技
在多納太羅的雕塑中,隨著軀體的運動,人物的衣服似乎也「活動」起來。衣褶圍繞著人物軀體各關鍵部分的擺動而產生了相應的變化,令觀者感到人物的形體確實是被衣服所掩蓋的活的人體。他塑造的聖馬可,其靈活的肢體動態、流暢的衣褶均給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感覺,似乎即將從渾凹的壁龕中走下來。
與中世紀的雕像相比,這件雕像是真正獨立的圓雕,即使將它從建築物的框架中移出也絕對無損於它的藝術價值。
義大利雕塑家多納太羅早年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3樓:漫閱科技
20歲時,多納太羅作為石工參加修建佛羅倫薩大教堂,但多納太羅早年的作品還沒有完全脫離哥特式傳統,他的早期代表作《大衛》還帶有矯飾和做作的成分。
多納泰羅的大衛像有什麼特點?
4樓:矢口_道
多納泰羅 的大衛,相對於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來說,首先多納泰羅的大衛,塑造是是一個十多歲的少年形象。而且是戰鬥後踩在歌利亞的頭顱上,屬於戰鬥後的春風得意狀態
米開朗基羅,也創作這個題材,既是對前輩的致敬,也是一次挑戰,米開朗基羅塑造的是即將征戰,鬥志昂揚的大衛。而且他塑造的是一個青年形象。
這就是他們的差異,我記得聖經裡寫的,大衛是一個少年大力士。
5樓:大川源
多納泰羅《大衛》_多納泰羅雕塑_多納泰羅作品欣賞_義大利 《大衛》簡介:雕塑;青銅;高159釐米;作於1430-2023年;藏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國立美術館
《大衛》欣賞:這件雕塑作品是多納泰羅藝術進入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這件作品表現的便是大衛割下哥利亞頭顱的場景。
這件作品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驚天之石,動搖著整個藝術界,也標誌著新時期藝術的開端。這件作品中大衛身體各部分之間的比例符合古典藝術的理想標準;它的姿態遵守「重心轉移」的造型規律,顯得放鬆而自然。他正陷入複雜沉思的心理狀態,他的沉思目光似乎發現了人類自身的美和力量。
這種對人類自身價值的發現和認識,正是文藝復興的根本精神。
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的特點
6樓:雨汐若遙
注重人性 去神性 體現人文關懷 ,《蒙娜麗莎》 《最後的晚餐》。。。。。。
7樓:匿名使用者
哇~~~樓上的好棒~~~!
多納太羅的第二個《大衛》像是什麼樣的?
8樓:漫閱科技
2023年多納太羅同布魯內萊斯基到羅馬精心研究了古代雕塑作品,**人體的結構、比例和透視的奧祕。這次羅馬之行後,他的藝術發生了很大變化。他的第二個《大衛》像(1440-1442,青銅),是為美第奇家族完成的定件。
這件作品也是文藝復興時期最早出現的全身**的雕塑。它表現了聖經傳說中的英雄少年牧羊人大衛,機智勇敢地殺死了異族前來挑釁的巨人歌利亞的故事。多納太羅塑造的大衛沒有理想化的外貌,而是把他表現為一個普通少年牧人的樣子,這位牧羊少年左手拿著一塊圓石頭,他曾用它擊中了敵人的腦穴;右手握著敵人的寶劍,敵人的頭顱就是用它割下的。
這些細節暗示出激烈的戰鬥剛剛發生過,使人對這個外表悠然的少年的勇敢和力量驚歎不已。大衛的身體細長,全身的重量放在直立的右腳上。左腳踩著敵人的首級,他的身體線條流暢,沒有過多的細節刻畫,比較概括,而他腳下的巨人首級卻刻畫得非常細緻,兩相對比使這件雕塑更富於繪畫性。
我國許多自然資源的分佈都具有「東多西少」的特點但玲玲發現下
我國的來耕地主要分佈在半溼潤源 溼潤的平原 盆地和丘陵地區,符合東多西少的特點,故a不符合題意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佈情況受我國降水的影響,我國降水空間上來說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降水逐漸減少,導致我國水資源東多西少 南多北少,故b不符合題意 林地主要分佈在東北 西南 東南山區和丘陵地區,符合東多西少的...
濾芯具有那些特性,常用的濾芯有幾種?有什麼特點?
濾芯分離液體或者氣體中固體顆粒,或者使不同的物質成分充分接觸,加快反應時間,可保護裝置的正常工作或者空氣的潔淨,當流體進入置有一定規格濾網的濾芯後,其雜質被阻擋,而清潔的流物通過濾芯流出。液體濾芯使液體 包括油 水等 使受到汙染的液體被潔淨到生產 生活所需要的狀態,也就是使液體達到一定的潔淨度。空氣...
為什麼說《狂人日記》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這個是五四運動的支撐,它不但經歷了一個痛苦的涅槃過程,而且距離藝術上真正的成熟還有待時日 五四新文學從一開始就呈現出各種體裁發展不平衡的格局。話劇從開端到成熟幾乎花費了半個世紀 新詩對於傳統舊詩的勝利雖然只用了短短四年,然而,它不但經歷了一個痛苦的涅槃過程,而且距離藝術上真正的成熟還有待時日 散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