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柒
繼題澤文化以後的良渚文化,其玉器在數量、質料、造型、紋飾、製作技術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飛躍。數量自不必說,質料雖頗龐雜,但絕大部分為質堅色美的透問石、陽起石軟玉,另外還有一部分是硬度為4的蛇紋石玉。良渚文化玉器的製作工藝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石英砂已被廣泛運用,考古工作者在寺墩良洛文化墓中已發現可以琢玉的石英砂,管鑽法已普遍運用到鑽孔技術中,在良渚文化墓中就曾發現有管鑽剩下的棕蕊。
這時琮、璧等大型玉器的孔璧上留有螺旋紋或垂直的臺階痕跡,這往往主要是因為玉質堅硬對工具不斷磨損以及鑽孔時對位不準造成的。小件器物一般使用程鑽,但由於工具的磨損總會造成進孔處較大,愈深則孔愈小,這是金屬鑽孔工具出現以前的一個重要特徵。根據對良渚玉器的工藝的考察,此時很可能已出現了旋轉性的原始砣具。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在江蘇吳縣草鞋山、張陵山、武進寺墩,浙江嘉興雀幕橋、杭州水田販、上海縣馬橋,青浦縣福泉山等良渚文化重要遺址中已出士數目多至上千件的玉器,其玉質之精美,品種之繁多,技術之精湛,令人讚歎不已。
怎樣鑑定良渚玉器
2樓:在水伊人
您好良渚文化玉器的鑑定方法
首先,良渚玉器的鑑定要細辨玉質和沁色。良渚古玉所用的質料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透閃石——陽起石系列的軟玉,另外還有螢石、葉臘石、石髓、綠松石等美石。依其纖維結構的差異,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形態。
一類是未受沁時為半透明的湖綠色,受沁後為雞骨白玉料,這種玉料當時多用於製作琮、鉞、三叉形飾、冠狀飾等玉器。另一類是未受沁時為不透明的暗綠色,受沁後五色斑駁,肉眼常可見絹雲母狀交雜的纖維結構,這種玉料在良渚早期就已經被採用,主要用於製作面積較大的玉璧,個別也製作成玉琮,但製作的玉琮工藝粗率,從墓葬中出土位置看,其禮儀上的地位明顯遜於採用第一種玉料製作的玉琮。到了良渚晚期,可能是由於第一種玉料匱乏,第二種玉料被普遍用於製作高節琮。
實際上,真正的良渚古玉沒有較純淨的雞骨白,自然環境下形成的玉質白化,是由於透閃石內部的結晶水逐步失去形成的,一般會經歷紅化、失透、白化的漸變過程,這是辨別良渚質料上最基本的特徵。
市場上經常所見仿製的良渚雞骨白玉器一般沒有這種色澤的自然變化過程,而是用高溫炙烤玉器,在900度以上的高溫環境下,玉器失透變白,硬度降低,但這種仿雞骨白在質料上存在很多破綻,比如:整器死白,裂紋均勻分佈,與地底埋藏千年所造成的同向冰裂明顯不同。仿製良渚玉器的材料多采自江蘇溧陽的小梅嶺玉礦,與良渚先民選用的玉材相同,晶體較粗,明顯區別於微晶結構的和田玉質,這樣的仿品要從工和沁上著手辨別,僅從玉料出發經常會「打眼」。
也有的仿製品選用遼寧的岫巖玉礦,顏色有黃色、褐色、雜色、青綠色等,透明度較高,經常用來高溫仿製雞骨白玉器。
其次,良渚玉器的鑑定要辨別透明度、光澤和顏色變化。在江浙平原地區出土的良渚古玉,如反山、瑤山、匯觀山等地出土的良渚玉器,表面經過四千多年的歲月,常常會形成一層光亮、緻密的膜,側光下呈現明顯的玻璃光。古人制作玉器過程中,需要經過開料、刻工、拋光等多道工序,形成絕佳的拋光效果。
加之受到四千年埋藏環境的共同影響,最終形成了玻璃光的效應,在高倍顯微鏡下可見不規則的細微磨痕,這是現代電動工具加工所無法仿製的特徵。
在餘杭地區出土的玉器基本上都是白色的,與人們意識中的反差很大。實際上良渚玉器最初都是湖綠、黃綠、碧綠、深綠色,這種白色行內稱為雞骨白和老泔黃。因為地質作用和物理變化,次生變化受沁2023年以上,甚至4~5千年才能形成。
早期的良渚玉器表面的膜已經損壞,紋飾模糊,泥土侵入後猶如石灰和石膏,稱為解理。比如在新地裡發掘的很多玉璧,只有套模板才能取出。雞骨白的玉器經過陰乾會恢復一些硬度,經過盤玩,人的汗水和油脂沁入後會逐漸恢復瑩潤,顏色也會改變,主要是變紅,臺北故宮和國外一些博物館的很多清宮舊藏的良渚古玉,主要都是紅色的。
良渚玉器的製作工藝,有一些在今天看來仍不可思議。在出土的良渚玉器上,不少留有切割的痕跡,這些切割痕分為鋸切割和線切割。鋸切割是用片狀的石器和竹片配合解玉砂做直線切割,用於玉器的開料和剖面。
而線切割則是用獸皮加水和解玉砂的制玉工藝,由於沒有精確的定位技術,經常在玉器表面留了拋物線形的切痕,在一些良渚玉琮、玉鉞的表面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專家推測,這些弧形切痕保留了當年一種線切割工藝的痕跡,線切割是制玉工藝的第一道工序,稱之為「解玉」,所謂解玉就是把玉料按照玉器成品的需要,切割成不同的形狀。
在今天,由於有了各種型號的機械裝置,即便是大型玉料的切割也變得非常簡單,但是在古代,這種切割最為普遍的工藝就是採用了線切割。古人把獸皮拿下來割成小細條,然後捲成繩子狀,因為它本身有堅硬程度,然後加上解玉砂,在玉料上進行反覆地拉鋸。經實驗,一塊10公分左右的玉料經過獸皮加解玉砂,在幾十小時內就可以拉開一面。
在良渚玉器上,最讓人不解的是那些工藝極為繁複的神祕紋飾,在堅硬的玉石上雕刻這些精美而細密的線條,無疑是一件極其困難的工藝。在江蘇一個良渚文化遺址內,曾出土了200多件尖狀石器,這些石器的硬度大多超過良渚玉石,而且有著鋒利的尖頭和弧形的薄刃,這些石器可能就是用來雕刻良渚玉器紋飾的工具。
研究良渚玉器,就必須鑽研其鑽孔工藝,良渚玉器上的鑽孔採用了管鑽和鋥鑽,前者用於口徑較大的孔,如玉琮;後者用於小型配飾的鑽孔,如玉牌和錐形器上的鑽孔。由於解玉砂在鑽孔過程中會不斷磨損,越深入鑽孔就越困難,從工程學的角度出發,古人採用了雙面對鑽的方式來提高鑽孔效率,由於原始工具無法精確定位,經常在對接處出現錯茬和臺階的現象,良渚後期隨著高節琮的出現,玉琮鑽孔一般不加打磨,這也是鑑定良渚玉器的重要方法。
現代仿製良渚玉器的作坊,多是採用電動工具鑽孔,因此在孔壁內部經常可以看到連續的螺旋紋,這是鋼質鑽頭直接切削玉料的結果。有的鑽速過快,經常在孔的邊緣造成崩茬現象。而真品鑽孔內部雖然可以觀察到螺旋紋,但是大多不連續,特別是採用鋥鑽工具的鑽孔,多出現多個軸線相互交錯的同心圓鑽孔,對光觀察疊壓效果特別明顯,這就是收藏界常說的「臺階」,這種現象經常出現在琮型管和圓柱形器上,藏家當細辨之。
總之,良渚玉器種類龐雜,色彩光澤也常隨受沁程度的不同而呈現出多種變化,仿製者為求高利又挖空心思不擇手段,但只要我們掌握真品在質料、製作工藝、造型紋飾等方面的特點,尤其是那些無法仿製的細部特徵,就不難明辨真偽
良渚玉器的簡介
3樓:純潔曉風
在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良渚文化遺址頻繁出土了不少珍貴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玉器,其雕刻文飾,繁密細緻,和諧工整,尤其是那些細線陰刻,堪稱微雕傑作。
良渚文化玉器為透閃石,其硬度達摩氏4——6度的玉器,可謂「難施錐刃者」。在遠古時代,高碳的合金工具尚未出現,當時是如何加工雕刻的呢?這疑問引起了考古學界極大的興趣。
有的學者認為,良渚玉器上的紋飾是用鯊魚牙齒雕刻的。有的學者估計是用瑪瑙、水晶石等打製成雕刻玉石的工具。日本考古學者則認為在玉石上可以自如地刻畫線條的工具應是鑽石。
可是單用徒手直接刻畫良渚玉器雕刻的工藝,卻難以畢現遠古時代玉器雕刻的紋飾精美和細微繁褥的程度。
良渚玉器的雕刻可以看到三種不同方式的工藝。第一為直接式,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即把玉坯直接經「軟玉法」處理,使玉坯表面軟化,然後刻畫紋飾。第二種為全遮蓋式,即雕刻前先把玉器表面用保護層遮蓋起來,雕刻圖案後再經「軟玉法」處理,在一定時間內取出清洗,把線槽內白色軟化玉清除掉,即成有軟化圖案的線條。
第三種是半遮蓋式,這是一種減地法淺浮雕,在良渚後期玉器中有出現。玉器紋飾中陰線部位有筆畫抖手小彎曲痕跡,一看就像畫上去的,這是運用保護層遮蓋「軟玉法」所致,各槽溝深度基本一樣深淺,紋飾下面平整得很,就好像現代機器製作出來似的。
以上三種工藝方法也可交替使用,使所琢玉器不但不帶軟化層的白色,且能保持玉質本身晶瑩剔透,可以說採用軟玉技術的刻玉技法的發明,成就了良渚玉器時代的輝煌。
什麼是良渚文化 玉器的特點
4樓:自在啼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約5000—2023年,它與東北紅山文化玉器並駕齊驅,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發展到最高峰。
它的特點是:
1,玉種多樣。有岫玉,蛇紋石玉,陽起石玉還有透閃石玉等質地。
2,工藝精湛。無論是雕琢工具還是製作工藝,都達到了當時最高水平。
3,款式,紋飾繁多。品種的多樣性,代表著當時審美情趣和實際用途的廣泛。
良渚文明據多方資料是玉器文明 可當時的玉器為什麼會這麼發達 再者有什麼關於這方面的故事嗎
5樓:匿名使用者
良渚文化玉器的表面顏色,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玉器的玉質細膩純淨,透明度較高,未受沁蝕或受沁程度較小,顏色為黃綠和深淺不一的綠色。第二種是玉器的玉質不純淨,有綹裂和雜斑,透明度差,顏色從淺褐色到墨綠色,亦有多種顏色雜於一器者。
第三種是前兩種玉器受沁蝕較深者,一般表面呈「雞骨白」或「象牙黃」,也有呈現出乳白色網狀脈絡與濃淡不一的色塊形成的斑雜顏色。
第一種玉器的玉料在良渚玉器中質量最佳,以江蘇吳縣張陵山、草鞋山以及上海青浦縣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玉器為代表。這類玉在良渚文明地區太湖周邊沒有發現,專家無法斷定**
第二種玉器玉料特徵被稱作具非均一性斑雜結構(taxitic structure)的透閃石――陽起石軟玉,是接觸巖構造特徵的留存,而且江蘇溧陽小梅嶺就蘊有此特徵的透閃石軟玉。這類玉料無疑出產在良渚文化分佈的中心地帶,曾為史前先民大量開採和使用。綜上所述,當時的玉料是比較差的玉不能和西域的羊脂玉相提並論,但是在當時也是很珍貴了,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玉是因為良渚文明區域有這種玉脈和當時處於原始社會後期形成的統治者的奢侈需求造成的。
相關的故事我沒查到資料,因為這個文明沒有史料,僅憑考古的零星發現推測而來。
6樓:匿名使用者
從目前的地礦資料來看,顏色偏黃和黃綠色玉料主要產於新疆和田的崑崙山和遼寧岫巖的細玉溝。從考古資料來看,和田玉可能在夏代時才大量輸入中原內地,最早輸入中原的時間在公元前20世紀左右,輸入的路線被稱作「玉石之路」。由於和田玉輸入中原的時間晚於良渚文化,因此可以不考慮將其作為良渚玉料的**。
岫巖細玉溝所產透閃石軟玉,主要顏色有黃白色、淺綠色、青色和黑色,其中顏色偏黃和黃綠色的軟玉是其最具特徵、產量豐富的玉料。岫巖軟玉的開採和使用的歷史很悠久,王時麒先生認為,紅山文化玉器的顏色主要是淺豆綠色和黃白色,這兩種顏色玉器的玉料無疑來自岫巖。紅山文化的時代稍早於良渚文化,因此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假設:
良渚文化玉器中顏色偏黃和黃綠色玉料可能來自遼東半島的岫巖。實際上,已有學者意識到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顏色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絡。聞廣先生曾詳細研究了美國佛利爾美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和沙可樂美術館(arthur m.
sackler gallery)所藏中國古代玉器,特別是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他指出,紅山文化玉器的特徵玉料是顏色偏黃而半透明度較佳的透閃石軟玉,相當的商品名為青黃玉及玵黃玉,這種顏色偏黃的軟玉料,在有些良渚文化玉器中曾經沿用,如張陵山四號墓(wzm4)所出20餘件玉器中不少是此類玉料,並強調了玉料的沿用關係。鄧淑蘋先生根據對一些山東龍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觀察作出推斷,認為「岫巖閃玉」的採用始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可能曾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華東地區。
夢幻西遊用書鐵打造出來的裝備怎樣鑑定出來出極品的機率大?還有是不是學習了打造裝備技能打出未鑑定的裝備
技能自己學也行,也可以找別人打,一般在長安布店和鐵店門口都有人在那擺打造的,至於鑑定裝備其實是靠人品吧!我試過時辰鑑定法,感覺效果不明顯其實平常心就好,後面我打東西都是隨時打隨時鑑定的,也出過不少好東西 打造裝備和 個人感覺熟練越高出藍字的機率就大點,我自己打造一般都是半夜打,也出過幾個wjb,羅漢...
如何利用Python打造出適合自己的定製化Eclipse I
現在網上的安裝方法基本都是通過配置安裝源安裝,那麼安裝後的openstack工程的程式檔案在哪呢?以nova為例 這個目錄下的結構是不是十分熟悉,對,基本跟在eclipse下瀏覽工程的結構一模一樣,這就是安裝openstack後源 路徑。再看下面的目錄 這裡就是nova工程經過編譯後的檔案,其中的p...
財富是如何創造的,財富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和科技進步.貨幣的發行應該是依據產品流通價值比及結算方式等定,比如今年奶牛產了x公斤的牛奶,那麼不會簡單的允許發行其等價的y貨幣,y x。就是剩餘價值,根據政治經濟學,剩餘價值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剩餘勞動力來實現的。然後,再利用這些剩餘再次投入作為資產,迴圈下去,迴圈剝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