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hei驢
文徵明兼善諸體,尤擅長行草和小楷,行體蒼潤,楷法
絕精。篆隸純以楷法入筆,不足取。傳世行草較多,但其行草缺乏變化,如行書赤壁賦,基本上同字同型。
趙孟頫各體俱佳,尤其是行書,楷書也很著名,但純用行書筆意,不適合初學。從技的角度來看,趙孟頫最精
2樓:匿名使用者
文徵明也是學趙孟頫的,當然還是直接學老師的好。
3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趙孟頫了。後世學《蘭亭》出神入化的,趙孟頫算一個。況且他的行楷書也是初學者由楷入行很好的一個過渡範本。
可以從行楷《膽巴碑》入手,再學《洛神賦》和《蘭亭十三跋》,進而學習《蘭亭》就容易點。
文徵明和趙孟頫書法的共性是什麼?
4樓:許空明
文徵明是明代書法家、畫家、文學家。書法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
趙孟頫是元代書法家、畫家,楷書四大家之一。諸體兼擅,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
文徵明與趙孟頫字形結體都較方整,行書用筆結體均取自二王。
5樓:匿名使用者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
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
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趙孟頫[fǔ],字子昂,號鬆雪,鬆雪道人,生於吳興(今浙江湖州)。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他的父親趙與告(又名趙與訔),曾任宋朝的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宋朝滅亡後,歸故鄉閒居。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行臺恃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元世祖讚賞其才貌,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內部矛盾重重,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大德三年,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土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
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生了興趣,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共性:文徵明和趙孟頫的書法都比較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二人書法都積極追求晉唐神韻,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而且二人都是五體皆備。
二人在仕途上都比較坎坷,在書法之外的詩、文、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6樓:匿名使用者
善書者,不拘於書,成書稟於人,人之可貴處為氣。
二者都有廟堂氣。
7樓:匿名使用者
文徵明學過趙文敏呀。共性都是滋潤透逸的書風。另,都善小楷書。
小楷,學文徵明的好還是趙孟頫的好
8樓:匿名使用者
都可以學,個人感覺趙孟頫更勝一籌,唐朝寫經也很好如靈飛經等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各代表人物是誰及作品
9樓:匿名使用者
隸書代表人物及作品:
金農(1687--1764)字壽門,號冬心,平生別號甚多,達數十種,浙江杭州人,博學多才。工詩詞,精鑑古,富收藏,好遊歷,著述豐。代表作有《冬心詩集》、《冬心隨筆》、
草書代表人物及作品:
張旭(約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代表作有《肚痛貼》、《古詩四帖》。
楷書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人物數楷書四大家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代表作分別為《九成宮醴泉銘》、《多寶塔碑》、《玄祕塔碑》、《膽巴碑》。
行書代表人物及作品:
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唐代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
擴充套件資料:
隸書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如《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又稱《韓明府孔子廟碑入《魯相韓勑復顏氏繇發碑》、《韓勑碑》等。漢永壽二年(156年)刻,隸書。縱227.2釐米,橫102.4釐米。
藏山東曲阜孔廟。 無額。四面刻,均為隸書。
碑陽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後有韓勑等九人題名。碑陰及兩側皆題名。
楷書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楷書有楷模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
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例如羊欣《採》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雲:「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
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
行書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草書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
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篆書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主要用於占卜。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
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
10樓:尼克的右手
1、隸書
比較著名的名作主要以漢碑為主,有蔡邕《熹平石經》、《曹全碑》、《乙瑛碑》、《禮器碑》、《張遷碑》、《封龍山碑》等碑帖。因為歷史久遠,大多不知道作者。後世有很多隸書大家,如鄭簠、金農、鄧石如、伊秉綬。
2、草書
趙佶《草書千字文》,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孫過庭《書譜》,《急就章》,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李志敏《草論》,于右任《標準草書》等。
3、行書
王羲之的《蘭亭序》,王洵的《伯遠帖》,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蘇軾的《黃州寒食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智永的《千字文》,歐陽詢的《夢奠帖》、《張翰帖》,趙孟頫的《赤壁賦》(此碑內有行書,也有楷書)、王鐸的《擬山園》等。
4、楷書
王羲之的《樂毅論》,顏真卿的《顏勤禮碑》以及《多寶塔碑》為其比較著名的作品;柳公權的《玄祕塔碑》和《神策軍碑》為其代表作。趙孟頫的《膽巴碑》、《妙嚴寺記》,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等作品。
11樓:
隸書起源於秦朝,在漢朝達到鼎盛時期,是漢朝的官方字型,有很多漢碑藝術價值都很高。比如《曹全碑》、《張遷碑》、《乙瑛碑》等
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章草就是字與字之間沒有連線,而今草有連結。章草的代表作是《平復帖》,今草的代表人物有張芝、張旭、懷素、智永、祝允明等人
楷書形成於晉朝末期,唐代發展成熟並達到鼎盛,代表人物數楷書四大家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代表作分別為《九成宮醴泉銘》、《多寶塔碑》、《玄祕塔碑》、《膽巴碑》。
行書代表人物當數「書聖」王羲之了,其《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此外顏真卿的《祭侄帖》,蘇東坡的《寒食帖》分別被稱為天下第
二、第三行書。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被成為「亞聖」,二人合稱為「二王」,此外還有「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四家」,趙孟頫,唐伯虎,文徵明,祝允明等等
12樓:匿名使用者
隸書:蔡邕《熹平石經》 《曹全碑》也不錯,只是不知道誰寫的。(王敞所作)
草書:張旭《肚痛》
楷書:顏真卿《多寶塔碑》
行書:不用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13樓:朵】兒
草書:張旭,懷素 】
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
14樓:蓼國公子
漢隸張遷碑,乙瑛碑,等等,是誰寫的就不清楚了,沒記載,草書米芾,楷書自然是柳公權,顏真卿顏氏家廟·碑,行書王羲之蘭亭序,蘇軾寒食帖,記不全了,就這幾個人是代表人物,自己查吧。
文徵明習字斷句和翻譯,文徵明習字翻譯
原文 文徵明臨寫 千字文 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譯文 文徵明臨摹 千字文 每天按照寫完十本作為標準來練習,書法於是大有進步。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沒有馬虎的時候,有時他回覆別人的書信,稍微有一點不滿意,就一定三番五次修改它,不...
緊急求助 趙孟頫《紀舊遊》的鑑賞,包括思想意義和藝術手法
請回答得再深刻些 哈,我知道提問的人是誰了 電影是第七藝術,那麼前面的六種藝術是什麼 電影被稱為第七藝術,其他六種藝術分別指 建築 繪畫 雕塑 詩 舞蹈。電影先驅者裡喬託 卡努杜在1911年發表的一篇論著名稱,在電影史上第一次宣稱電影是一種藝術,從此,第七藝術 成為 電影藝術 的同義語。卡努杜認為在...
徵西大將軍和徵西將軍有什麼區別,徵西將軍是誰
二者品秩是一樣的,但相對而言大將軍的地位更高。徵西大將軍 多指魏延 公元230年 建興八年 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 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 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的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