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啼血的故事是什麼意思,杜鵑啼血的典故概括

2021-05-23 07:34:50 字數 5008 閱讀 7284

1樓:

杜鵑啼血是說蜀王望帝的典故

斑竹滴淚是說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的典故

下面是從網上覆制的詳細故事,這麼具體的其實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呵呵,樓主看看

杜鵑啼血

很早很早以前,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叫做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愛百姓也愛生產,經常帶領四川人開墾荒地,種植五穀。

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錦繡一般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有一個井裡的大鱉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裡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的河水就會向西流。

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西流水,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後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嘆,便忙問為什麼如此惆悵。

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情願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裡,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裡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裡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汙穢的海底。

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飯不香,心中難受。

鱉靈聽後,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什麼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勝**。」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鬥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灩澦堆下的上牢關裡。接著,他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拼鬥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裡。然後,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陝等彎曲峽谷,終於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

蜀國又成了人民康樂、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

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從帝」。他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慾的日子。

可是,後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叢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愁起來啦。

訊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裡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叢帝的辦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叢帝。於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叢帝。

這個訊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叢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後面,進宮**,結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叢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裡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叢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

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叢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終於想到只有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叢帝。於是,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裡,又飛進了高高宮牆的裡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

那叢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四川百姓當成神仙祭祀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要勸誡以後的君王要愛民。於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對千百年來的帝王叫道:「民貴呀!

民貴呀!」但是,以後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杜鵑啼血的典故概括

2樓:暴走少女

傳說古代蜀國有一位皇帝叫杜宇,與他的皇后恩愛異常。後來他遭奸人所害,悽慘死去。他的靈魂化作了一隻杜鵑鳥,每日在皇后的花園中啼鳴哀嚎。

它落下的淚珠是一滴滴紅色的鮮血,染紅了皇后園中美麗的花朵,所以後人給它起名叫杜鵑花。

那皇后聽到杜鵑鳥的哀鳴,見到那殷紅的鮮血,明白是丈夫靈魂所化。悲傷之下,日夜哀嚎著「子歸,子歸」,終究鬱郁而逝。她的靈魂化為火紅的杜鵑花開滿山野,與那杜鵑鳥相棲相伴,所以這杜鵑花又叫映山紅。

3樓:欣翯

子規啼血典出《史書·蜀王本紀》,言望帝禪位後化為杜鵑鳥,至春則啼,滴血則為杜鵑花,其聲聲啼叫是對戀人的呼喚,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另傳說古代蜀國王杜宇死後變為一隻杜鵑鳥,每年春季,杜鵑鳥叫喚人們「快快布穀!」啼得流出了血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這便是成語「子規啼血」的來歷。

古往今來有關『子規啼血「歌謠、詩詞數不勝數。

據《史書·蜀王本紀》記載,望帝(「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時間約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時代)稱王於蜀,望帝以鱉靈功高,禪位於其。在這之後,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

他想,國家交給更有能力的人打理,將是萬民之福。哪想到,那宰相坐上帝位之後,竟然慢慢變了樣,不僅把國家治得亂七八糟,還佔去了他的妻子和女兒。一個個傳言飄到望帝的耳邊,望帝變得心急如焚,於是想趕回都城勸那宰相回心轉意。

可是,人家城門緊鎖,根本連都城都不給他進。望帝求也沒用,喊也沒用,只好鬱鬱寡歡地回到西山,並日夜掩淚痛哭。哭得久了,可能是悲傷過度吧,他黯黯然斷了氣。

不久,他化作了一隻鳥,目光呆滯地站在屋頂上,望著遠處曾經熟悉的都城哀聲啼鳴,而且常常啼出一片片紅紅的鮮血來……

相傳,古代有一位蜀國的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死後,他的靈魂變為一隻杜鵑鳥。每年春季,杜鵑鳥飛來喚醒老百姓「快快布穀!

快快布穀!」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鮮血灑在地上,竟然不斷擴大慢慢的染紅了整片山坡,花吸收了之後就變成了杜鵑花。這就是成語「子規啼血」的來歷。

說的是不知道多少年以前,有一個叫杜宇的人在四川那邊稱了帝叫望帝。這望帝是個模範丈夫加標準父親,對妻女非常的愛,視如己身;他還非常的勤奮,而且非常的愛民,隔三差五便捲起褲腿跑到田裡去,跟自己的子民百姓一塊樂呵呵地犁田和種地。後來,因為他的宰相治水有大功,又因為這位宰相貌似一位極高尚並極有抱負的人,他開始覺得自己不如人家,覺得自己不好意思再坐帝位了,於是一咬牙將帝位讓給了那位宰相,自己卻一個人躲到西山清修去了。

相關詩詞

1、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又是滿山杜鵑紅

2、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3、唐李白《蜀道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

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

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5、唐李賀《老夫採玉歌》:

採玉採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飢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嫋嫋。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4樓:陽光點的燦爛點

據《史書·蜀王本紀》記載,望帝稱王於蜀,以鱉靈功高,禪位於其。在這之後,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他想,國家交給更有能力的人打理,將是萬民之福。

哪想到,那宰相坐上帝位之後,竟然慢慢變了樣,不僅把國家治得亂七八糟,還佔去了他的妻子和女兒。

一個個傳言飄到望帝的耳邊,望帝變得心急如焚,於是想趕回都城勸那宰相回心轉意。可是,人家城門緊鎖,根本連都城都不給他進。望帝求也沒用,喊也沒用,只好鬱鬱寡歡地回到西山,並日夜掩淚痛哭。

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那杜鵑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裡,又飛進了高高宮牆的裡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

民貴呀!」

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

5樓:夢貝峰峰

傳說2: 據《史書.蜀王本紀》載,望帝(「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

時間約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時代。)稱王於蜀,相思於大臣鱉靈的妻子,望帝以其功高,禪位於鱉靈。在這之後,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至春則啼,滴血則為杜鵑花。

這聲聲啼叫是杜鵑對那個夢牽魂繞的佳人的呼喚。 還有一則更為平民化的傳說。閩東山區杜家村裡有一戶窮人家,家中三口人,母親和兩個兒子。

大兒子年30餘未婚,村裡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兄弟以販賣私鹽為生,養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鹽300斤,杜二力小,一擔不過100斤,自己可勉強餬口。 有一天,杜大經過一處街坊歇肩的時候,由於擔子太重,鹽擔滑下來,把一個小孩壓死了。

人命關天,杜大被官府抓去,關在監牢裡,待判死刑。杜二一個人賣鹽,奉養老母,十分困難。一次,杜大對來探監的弟弟說:

「再過兩天,找要被執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 弟弟說:

「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個,你死便死三個。因為我力氣小,掙的錢,不能養活母親,二人都會餓死。

」說著弟弟把哥哥推出門外,自已進了牢房。 過了兩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來後並沒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去了。

杜二靈魂化作杜鵑鳥,到處飛叫:「哥哥回來!哥哥回來!

」一邊叫,一邊口中滴出鮮血。鮮血滴處,長出了紅杜鵑。此後,每年春天滿山一片紅杜鵑花,人們都說,這是杜二的紅心與孝心。

杜鵑啼血的典故,杜鵑啼血的典故概括

傳說古代蜀國有一位皇帝叫杜宇,與他的皇后恩愛異常。後來他遭奸人所害,悽慘死去。他的靈魂化作了一隻杜鵑鳥,每日在皇后的花園中啼鳴哀嚎。它落下的淚珠是一滴滴紅色的鮮血,染紅了皇后園中美麗的花朵,所以後人給它起名叫杜鵑花。那皇后聽到杜鵑鳥的哀鳴,見到那殷紅的鮮血,明白是丈夫靈魂所化。悲傷之下,日夜哀嚎著 ...

望帝滴血的故事,杜鵑啼血的典故

故事 相傳戰國時期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他為蜀國治理水患立下大功,急流勇退後禪位給臣子,自己則退隱居住在西山,死後化為杜鵑鳥。到春天時晝夜不停地悲鳴,其啼聲非常的悽切,直到口中 為止。出處 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裡皆瞧見,這就是咱萇...

杜鵑花開杜鵑啼,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意思?怎樣的哲理

據說杜鵑花的紅色,是杜鵑為死亡的伴侶所哭泣,眼淚乾了 血流盡了,花成為了紅色 杜鵑花在早春開放,杜鵑啼叫也是鳥類中很早的,形容早春的氣息。杜鵑啼血的寓意是什麼?我所知道的和前邊的答案有點不同,也是有關望帝的 望帝叫杜宇,他因為對國家管理不善 終究導致國破家亡 他死後精魂化做杜鵑鳥,夜夜啼血悲鳴 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