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解脫
送親的要走在新娘車轎的後面,穿著大方得體。現今社會進步了,娶親的一般要給送親的單備幾輛車。等到了新郎家附近,送親的就止步了,因為送親的要等男方派人來接。
這等貴人,自然是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的。而男方也一般早早地就在附近等上了,送親的一到,就有人響起鞭炮,告訴男方家人送親的到了。
不過,男方並不把送親的接到自個兒家,而是離男方家不遠的鄰里家。因為新娘子下轎或下車後,男方的小輩兒、姊妹們要耍笑,而送親的是不興看人們耍笑新娘的。另外,送親的進門也有講究,迎親的要站在大門左邊,伸手做出請進的姿勢。
若這時門右邊正好有人,送親的是絕不會進的,因為那叫「黑狗鑽襠」。
送親的被迎到大方桌的正位坐下,陪客的就會不停地散煙,說些溢美之詞,生怕哪句話不當,攪渾了這場喜事。當然,這陪客也是有講究的,都是男方家的頭面人物,穿著長相出眾,能說會道。這也代表了男方家的尊嚴。
婚禮送親應該注意的禮儀有哪些?
2樓:戰歌
嫁娶:頭天傍晚,新郎前去迎親。離家這一刻,叫「走轎」。
新郎要在太陽落山以後進新娘家(後多改為在著日頭就進門)。女方家的親朋好友齊來慶賀。岳家設喜宴招待女婿及親朋(也有當晚由家人陪新郎吃點飯,第二日清晨舉辦親友參加的喜宴)。
女婿就這一次在岳家坐首桌的首席,以後則同兒子一樣,有客時只能做服務生。
第二天早飯後,新娘和新郎交換信物,一般是新手絹,純潔錦繡、涓涓流長之意。信物交換後就得馬上啟程。新娘的母親不出來送女兒,這時要坐在炕上為女兒坐福(祈福)。
新娘的伯伯、叔叔或者哥哥陪同隨新郎、新郎同往,叫「送客的」。送客的人要是兒女雙全、身體健康、運佳勢達的人,這樣才能給一對新人送去好運。如果這村這天有多家嫁女,以早出發者為好,有佔先為吉的說法。
新娘離開閨房這一刻,叫「上轎」。新娘「上轎」後只能看前方,不得回頭看。寓意婚姻長久,不走回頭路。
新郎如果在路上遇到熟人,只能點頭致意,不得說話。話——諧音「化」,引申「失」(言多有失)。這時男方家喜聯盈門、喜字滿街、鞭炮高掛,親朋們站在大門口恭候,做好了迎接新娘的準備。
新娘一行一到,按事前分工,有接新娘的姑嬸姨嫂(個別村有「姨不送、姑不迎」之說,即女方的姨不參加送外甥女上轎,男方的姑不參加迎侄媳婦下轎),有接「送客的」婚宴主陪。接新娘的,把新娘送入新房;接「送客的」,把客人引入客廳。同時鞭炮齊鳴,營造喜慶氣氛。
婚宴正午時分開始。新娘入女宴;新郎不入席,端菜沏茶。席位的排次極為講究。
送客的是首桌首席,如果送客的來人多,也得分散到各桌上坐一席。再就是朋親為大,家人的朋友要儘量安排個好席位。旁系親屬依次是舅舅、姑夫、姨夫。
直系的不論是爺、爹、伯、叔,都是服務群體,即使入席也沒有席位。席間的規矩很多,要注意餐具不得破碎。像過年時一樣,要「介面彩」。
桌上的調味品,蒜要改叫「義和菜」,醋要改叫「計劃」。宴席的高音區是盤魚上來時,陪客人員要千方百計讓客人多喝。醉——諧音「最」,最好最好的意思。
來賓往往是「魚在桌上,我在桌下」,沒有吃到魚就醉了躺在桌子底下的意思。吃飯時,坐席的人要米飯、麵條兩樣都吃。不準只吃一樣,叫「湯飯兩全,兒女雙全」。
預祝新郎新娘將來兒郎、閨女都有。
宴後,孃家送客的人要到新房看一看(有的地方是送客的人到公婆房裡去,不進新娘的房間),便於回去彙報情況。這叫「赴小宴」,小宴是個擺設,是個過程,象徵性地擺一桌酒菜食品就行了。赴小宴時,送客的人要代表新娘的父母向公公婆婆說些客氣話。
如「閨女拙,不會做家務,以後請當公爹的、當婆媽的多多指教」等。新郎家要準備好點心贈給送客的人,以表謝意。如果是忙乎忘了,那是件很失禮的事。
送客的人走了,婚宴就算正式結束了。
晚上有鬧洞房的習俗,村人想盡各種辦法捉弄新娘和新郎。受兄長如父的觀念影響,平輩中「大伯子」(丈夫的哥哥)不與弟媳詼諧言笑,不去鬧洞房;「小叔子」(丈夫的弟弟)則「叔嫂無忌」,是鬧洞房的主力軍。這種陋習後來被逐步被淘汰。
送親有什麼習俗?
3樓:色系咖啡屋
送親是一種婚嫁習俗。女兒出嫁時,孃家邀請兩位男性護送女兒到婆家,俗稱送親。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
送親者到男方後,要等男方派人來接才能進屋,吃飯時兩人一般分座兩張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親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飯,吃後囑咐嫁女幾句就走。送親走後,男方客人繼續婚宴。
攜帶物品
送親時,離娘肉是一定要帶的。通常在迎娶前一天,男方要給女方送去一袋面和一塊帶有七根肋條的豬肉,把肉用紅色紙包好,再拿上兩瓶紅葡萄酒和一根芹菜。面叫離娘面,肉叫離娘肉,表示新娘子要離開孃親,另立門戶了。
送親時,女方要將肉砍開,將帶有三根肋條的豬肉給男方帶回。同時,找一個空瓶子裝上綠豆和一根並蒂的大蔥。帶回離娘肉,寓意女兒儘管出嫁了,但一半還在孃家,不能分離,名曰「肋骨不離」。
綠豆可生豆芽兒,意思是告訴親家,俺家女兒能生養,名曰「生根立後」。
送親禮儀
送親的要走在新娘車轎的後面,穿著大方得體。現今社會進步了,娶親的一般要給送親的單備幾輛車。等到了新郎家附近,送親的就止步了,因為送親的要等男方派人來接。
這等貴人,自然是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的。而男方也一般早早地就在附近等上了,送親的一到,就有人響起鞭炮,告訴男方家人送親的到了。
不過,男方並不把送親的接到自個兒家,而是離男方家不遠的鄰里家。因為新娘子下轎或下車後,男方的小輩兒、姊妹們要耍笑,而送親的是不興看人們耍笑新娘的。另外,送親的進門也有講究,迎親的要站在大門左邊,伸手做出請進的姿勢。
若這時門右邊正好有人,送親的是絕不會進的,因為那叫「黑狗鑽襠」。
送親的被迎到大方桌的正位坐下,陪客的就會不停地散煙,說些溢美之詞,生怕哪句話不當,攪渾了這場喜事。當然,這陪客也是有講究的,都是男方家的頭面人物,穿著長相出眾,能說會道。這也代表了男方家的尊嚴。
酒席禮儀
酒席宴前的講究也很多。菜上齊了,陪客要率先舉筷,說「請」,自己卻不動,等送親的夾了,自己才動。送親的每回只動一筷頭,不能一個勁地吃。
送親的當然要喝酒,但不能乾杯,要小口小口地抿。席間的言語也極有分寸,不能多說也不能不說,不能多吃也不能不吃。倘若送親的一直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空氣就顯得沉悶無比,但若送親的過於隨便,也會讓男方家人笑話。
現今很多人不懂得那麼多禮數,送親的一到,陪客就會說,我們年輕,不知道有什麼講究,請親家們多擔待。而送親的也客氣,說新時代了,咱們誰也別講究。
款待送親的酒席是漫長的,要等所有吃酒的人全散了才完。酒席宴一散,送親的就會對陪客說上一堆客氣話,如孩子還小,不懂事,請婆家以後多擔待,等等。另外,送親的還要到新郎家同新娘話別,也是千篇一律的話,比如別想家啦,好好兒跟人家過日子啦,等等。
而新娘一定要送到門外,但不能有淚,以此證明在這個新家新娘是幸福美滿的。
4樓:love翰墨情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啊。還是按地方習俗為準吧
5樓:匿名使用者
送親明媒正娶婚——送親
第二天早上6點多鐘,總東又向東家發出候客的命令,客人各就各位後,吃羊肉湯泡饃。餐後,送親儀式開始。在新娘臨行之前,為了表達姑娘依依惜別的心情, 「當給子志給」還要代表新娘唱謝別父母及勸說新娘等內容的歌:
向左轉給阿扎(父親)說謝,
向右轉給阿娜(母親)說謝;
馬鐙嘩啦嘩啦地響,
請姑娘把馬鐙踩上;
姑娘再不要難受了,
我們親自把你送去。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總東高喊「上馬盅!」東家立即分頭給主要客人敬上馬酒, 「待爾池」把新娘扶上駿馬或駝背,並由新娘的姐姐、妹妹、哥哥、弟弟或嫂嫂一人和新娘同騎一個騎乘,從後面緊摟新娘。待送親客人騎上乘畜,送親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道日池」是送親路上的總領隊廠按照預定路線領路,若途經別人莊院,必須繞道而行,送親客人不得擅自串門訪友。送親隊伍邊走邊唱,唱詞有些是安慰新娘,有些是玩笑之類。
送親講究哪些禮儀?
6樓:戰歌
嫁娶:頭天傍晚,新郎前去迎親。離家這一刻,叫「走轎」。
新郎要在太陽落山以後進新娘家(後多改為在著日頭就進門)。女方家的親朋好友齊來慶賀。岳家設喜宴招待女婿及親朋(也有當晚由家人陪新郎吃點飯,第二日清晨舉辦親友參加的喜宴)。
女婿就這一次在岳家坐首桌的首席,以後則同兒子一樣,有客時只能做服務生。
第二天早飯後,新娘和新郎交換信物,一般是新手絹,純潔錦繡、涓涓流長之意。信物交換後就得馬上啟程。新娘的母親不出來送女兒,這時要坐在炕上為女兒坐福(祈福)。
新娘的伯伯、叔叔或者哥哥陪同隨新郎、新郎同往,叫「送客的」。送客的人要是兒女雙全、身體健康、運佳勢達的人,這樣才能給一對新人送去好運。如果這村這天有多家嫁女,以早出發者為好,有佔先為吉的說法。
新娘離開閨房這一刻,叫「上轎」。新娘「上轎」後只能看前方,不得回頭看。寓意婚姻長久,不走回頭路。
新郎如果在路上遇到熟人,只能點頭致意,不得說話。話——諧音「化」,引申「失」(言多有失)。這時男方家喜聯盈門、喜字滿街、鞭炮高掛,親朋們站在大門口恭候,做好了迎接新娘的準備。
新娘一行一到,按事前分工,有接新娘的姑嬸姨嫂(個別村有「姨不送、姑不迎」之說,即女方的姨不參加送外甥女上轎,男方的姑不參加迎侄媳婦下轎),有接「送客的」婚宴主陪。接新娘的,把新娘送入新房;接「送客的」,把客人引入客廳。同時鞭炮齊鳴,營造喜慶氣氛。
婚宴正午時分開始。新娘入女宴;新郎不入席,端菜沏茶。席位的排次極為講究。
送客的是首桌首席,如果送客的來人多,也得分散到各桌上坐一席。再就是朋親為大,家人的朋友要儘量安排個好席位。旁系親屬依次是舅舅、姑夫、姨夫。
直系的不論是爺、爹、伯、叔,都是服務群體,即使入席也沒有席位。席間的規矩很多,要注意餐具不得破碎。像過年時一樣,要「介面彩」。
桌上的調味品,蒜要改叫「義和菜」,醋要改叫「計劃」。宴席的高音區是盤魚上來時,陪客人員要千方百計讓客人多喝。醉——諧音「最」,最好最好的意思。
來賓往往是「魚在桌上,我在桌下」,沒有吃到魚就醉了躺在桌子底下的意思。吃飯時,坐席的人要米飯、麵條兩樣都吃。不準只吃一樣,叫「湯飯兩全,兒女雙全」。
預祝新郎新娘將來兒郎、閨女都有。
宴後,孃家送客的人要到新房看一看(有的地方是送客的人到公婆房裡去,不進新娘的房間),便於回去彙報情況。這叫「赴小宴」,小宴是個擺設,是個過程,象徵性地擺一桌酒菜食品就行了。赴小宴時,送客的人要代表新娘的父母向公公婆婆說些客氣話。
如「閨女拙,不會做家務,以後請當公爹的、當婆媽的多多指教」等。新郎家要準備好點心贈給送客的人,以表謝意。如果是忙乎忘了,那是件很失禮的事。
送客的人走了,婚宴就算正式結束了。
晚上有鬧洞房的習俗,村人想盡各種辦法捉弄新娘和新郎。受兄長如父的觀念影響,平輩中「大伯子」(丈夫的哥哥)不與弟媳詼諧言笑,不去鬧洞房;「小叔子」(丈夫的弟弟)則「叔嫂無忌」,是鬧洞房的主力軍。這種陋習後來被逐步被淘汰。
大同送親的習俗
有,bai如你所說,下面我簡單du的介紹一下。zhi1 男方娶親需攜帶三類物dao 品,即內 紅布包兩個,內裝紅臉容盆一個,洗刷用具一套,鏡子一個,及紅毛毯 紅蓋頭 紅鞋 紅棉襖 紅棉褲等 離娘肉豬肋5 7根,紅紙包裹 紅酒兩瓶,縛帶鬚子母蔥一根,紅線纏繞,不可打結。2 男方娶親人員到達後,女方安排...
孃家送親的人完事了怎麼回來,孃家送親的人有什麼講究
自己找車回去bai 或私下裡讓du親家幫忙。所謂送親zhi送的是什麼,實際上送dao的是陪嫁的嫁妝回,叫陪送。孃家套車答拉著嫁妝,由近親押車陪送到婆家,順便觀禮婚慶,飯後趕車打道回府走人。新娘則無需孃家人送出,好說不好聽丟人,沒有 送貨上門 的道理,這是基本覺悟。然而,現代人卻不管不顧,堂而皇之正大...
關於古時送親有哪些禁忌,送親迎親 婚禮有哪些習俗規範和禁忌
送親是指女方親友送新娘出嫁。送親的人也要是 全活人 忌寡婦 孕婦送 親。這在中原一帶極為講究。在渤海灣一帶,送親的人有 爹送媽不送 姑不娶,姨不送,舅媽送一場病 的禁忌習俗。都是關於女人的禁忌。禁忌女人在迎娶中 出面,一方面是對女人的蔑視,另一方面也因女人心腸軟,感情脆弱。看見親人出 嫁會生出一些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