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舞隊有怎樣的表演形式,宋代表演隊伍有哪些表演形式?

2021-03-19 18:23:35 字數 3778 閱讀 4441

1樓:漫閱科技

史料中所記載的宋代舞隊表演,是人們年節時的重要文娛活動,受到人們的喜愛、歡迎。舞隊多在每年正月間表演。表演場所,一為鄉村阡陌,一為市鎮通衢。

民間舞隊除在本村本鄉或各個村落之間流動表演之外,最重要的是在京都或州郡都邑的「要地」表演。所謂「要地」,大多是祭祀場所、皇帝御臨之地、商貿集散之地。吳自牧《夢粱錄》「元宵」條記載:

舞隊每年歲末至正月十五日間,官府就在道觀、寺廟前設立道場,打醮作法。在此就有舞隊出現。在此期間,皇帝為了表示與民同樂,會親臨宣德樓等地,在架設的「燈樓」前賞燈,**民間文娛表演。

在那「萬姓同歡」的時刻,凡遇舞隊,「便呈行放」。到了夜間有舞隊表演,還要「支散錢酒犒之」。正月十五之夜,是燈節的高潮,也是整個民間活動最繁盛的關頭,官府常常派出兵役維護秩序,遇到舞隊,也要「照例特犒」。

《武林舊事》「元夕」條中對於舞隊表演的場所、環境、特徵也都作了精彩描述。那是在歲末之時,「乘肩小女」「鼓吹舞綰」等舞隊就開始了每年最重要的歡慶之舉。他們來到「貴邸」「豪家」的門前表演,以供賞玩。

「燈市」最熱鬧的去處,「客邸」最盛的地方,也就是舞隊的舞者們往來最多的地方。到了春節正月初一過後,「漸有大隊如四國朝、傀儡、杵歌之類,日趨於盛,其多至數幹百隊(幹百隊之說,見於《武林舊事》之清代刻本,宋代刻本為「十百隊」)」。正月十五日那一天,才是舞隊表演的高潮。

「京尹乘小提轎,諸舞隊次第簇擁前後,聯亙十餘里,錦繡填委,簫鼓振作,耳目不暇給。」民間舞隊表演向大都市的祭祀、商貿、燈市集中,又從這裡散向四方,形成了頗為壯觀的景象。

宋代表演隊伍有哪些表演形式?

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宋代民間節日的遊行表演隊伍叫「舞隊」,有時也稱「社火」,類似清代「走會」。雖名為「舞隊」,除演《村田樂》、《旱龍船》、《鮑老》、《十齋郎》、《竹馬兒》、《杵歌》等民間歌舞外,還有**演奏《清樂》、武術《掉刀》,以及帶戲劇性的《喬三教》、《喬親事》等表演專案。這種表演形式一直流傳至今。

河北等地的「走會」或「花會」,陝西的「社火」等,就是繼承和發展宋代「舞隊」的民間綜合性表演形式。

現以《旱龍船》為例。在江中劃龍船是中國的古老風俗,宋代的《旱龍船》是在陸地上模仿劃龍船的樣子,遠遠望去,好像船在水中泛遊。清代《北京走會》圖所繪《早船走會》,畫一女子「坐」在「布船」中,戲裝打扮,右手執扇。

另一花臉捎公,手執竹竿作撐船狀。旁有四樂人伴奏,一人背大鼓,一人擊大鼓,二人擊鈸。這與現今民間在歡慶節日的遊行隊伍中表演的《跑旱船》差不多。

這種表演隊伍,是業餘或半業餘的群眾性表演隊伍,其中的各種表演專案,代代傳承,正是由於它們與人民的生活及風俗習慣緊密結合,故此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千百年來傳承不斷。時至今日,《旱船》、《竹馬》、《杵歌》等仍然「活」在民間。

宋代舞蹈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3樓:北京創典文化

宋代的宮廷樂舞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舞蹈表演形式。這種新的舞蹈形式叫做「隊舞」,隊舞中既有《柘枝舞》、《劍器舞》等唐代經典舞蹈,又增加了一些宋代新創作的樂舞。

它主要分成「小兒隊」和「女**隊」兩隊,表演時人數眾多,大型隊舞可多達上百人。

隊舞中有很明確的角色分工,比如擔任主演的「花心」、類似主持人的「竹竿子」、擔任主體部分的「歌舞隊」以及樂隊伴奏的「後行」等。隊舞的表演還有著比較固定的程式,它集歌唱、舞蹈、朗誦、對話等多種形式為一體,各種形式互相穿插表演,形成一種內容豐富但是很有秩序的新的綜合性表演形式。

還有,宋代出現了龐大的民間舞蹈表演隊伍,叫「社火」。這種表演隊伍將**、舞蹈、武術和雜技等多種技藝節目綜合一起,以遊行隊伍的形式表演舞蹈。這種民間舞蹈演出活動,一般在新年、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日子舉行。

在這一時期,城市中已出現了專門表演場所「勾欄」、「瓦舍」。民間舞蹈活動一般在「勾欄」、「瓦舍」或廣場中表演。

在民間舞蹈活動中,有不少身懷絕技、技藝高強的節目,如可在數丈高的竿上列橫木,並在橫木上吞吐煙火,裝神弄鬼,效果驚險。

當時遇到宮廷節日時,民間舞蹈藝人,特別是那些容貌好技藝高的女藝人,常常被召進宮中表演。宋代著名的民間舞蹈節目有《村田樂》、《抱鑼》、《舞鮑老》等。

在民間舞蹈活動中,各個「社火」隊競相表演,賽技藝、賽水平,舞蹈節目可以持續一整天也演不完。在節日裡,民間藝人被組成社團表演,節日後就解散。

此外,宋代宮廷「儺禮」仍然保留,宋代宮廷每年按例舉行「儺禮」活動,由教坊伶工扮成門神、將軍、判官、鍾馗、灶君、土地爺等諸神形象,戴面具起舞。

在宋代隊舞中一些舞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即不再僅僅是單純的抒情舞蹈形式,而是改編新增了敘事成分。

如宋代劍器舞中就加入了漢代鴻門宴的故事情節,這是從抒情舞蹈向敘事舞蹈發展的重要變化。但由於種種原因,表演舞蹈發展到宋代向情節化轉變的關鍵時刻,並沒有發展成為完備成熟的舞劇形式,而是轉向戲曲方面,並最終被戲曲所吸納、淹沒。

戲曲的小型化、程式化似乎更符合宋代人們的欣賞口味,隨著唐代的煙消雲散,大量的歌舞藝**落民間,這在客觀上大大促進了宋代民間歌舞的發展,使一些舞蹈在民間能延續保留下去。

另外隨著宋代商業化程序,歌舞娛樂在城市也開始興盛,甚至出現了像「勾欄瓦肆」這樣的娛樂場所,使舞蹈可以進行營業性的演出。因此宋代的民間舞蹈多種多樣,非常興盛。

《獅子舞》是宋代比較有名的舞蹈,在宋代繪畫中就留下了活潑可愛的童子戲獅的舞蹈場面。因此宋代宮廷的雅樂雖然開始沒落了,民間的俗樂卻呈現出蒸蒸日上的面貌。儘管南宋王朝僅能偏安一方,卻仍然是「西湖歌舞幾時休」的一派昇平景象。

宋代民間舞蹈十分興盛。每逢新年、元宵燈節、清明節、天寧節,民間舞隊就非常活躍,據說一個元夕舞隊就有70種,可見民間舞隊有多繁榮。

宋代百戲中的舞蹈,在軍旅中常有演出。宋代軍士化裝成為假面披髮的神鬼、判官等,在鼓笛齊奏,煙火瀰漫,爆竹、喝喊聲中,表演《抱鑼》、《硬鬼》、《舞判》、《啞雜劇》、《七聖刀》、《歇帳》、《抹蹌》等。

表演者從一兩個人至100多人不等,有的戴面具,有的用青、綠、黃、白各色塗面,金睛異服,兩兩格鬥擊刺,擺陣對壘。這些扮演了各種人物的舞蹈,各成一出,又似乎有一定的戲劇情節的聯絡。

宋代宮廷隊舞和大麴中增加了戲劇因素,宋代大麴也增加了故事性,如《

峰真隱大麴》中的《劍舞》,包括了兩個內容,前半部表現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故事;後半部表現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草書大進的故事。這些大麴都有較強的戲劇性。

從北宋開始有了雜劇以後,雜劇與舞蹈長期並行發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戲曲中包含的載歌載舞、武術雜技種種要素,與古代的歌舞大麴、參軍戲、歌舞戲等,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絡。

北宋後期和南宋時,國勢衰弱,宮廷無力維持龐大的樂舞機構。每逢朝賀大典,就臨時到民間去僱請藝人來參加演出,稱為「和顧」。在南宋乾道年間,教坊樂部所列各種藝人名單,臨時僱請的人數很多。

瓦舍舞蹈是指在瓦舍裡演出的舞蹈或舞蹈節目,瓦舍舞蹈帶有很強的娛樂功能。宋代瓦舍舞蹈並非是純粹的舞蹈藝術,它往往和雜技、武術、軍陣佇列等摻合在一起。所以,宋代瓦舍舞蹈不能當作獨立的、純粹的舞蹈藝術。

《舞旋》是一種專門的舞蹈表演,它的旋轉動作可能是當時舞蹈中最主要的技巧,所以把舞蹈節目叫做「舞旋」。

北宋瓦舍裡最著名的舞旋藝人叫張真奴。其中比較有名的作品是《舞蕃樂》,這是一個蕃部的舞蹈,由此可見當時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舞蹈藝術的交流是很頻繁的。

到了南宋時代,南宋臨安城依然有舞蕃樂的表演,《耍大頭》、《花鼓》都是流傳久遠的民間舞蹈節目。《耍大頭》很可能就是後來的大頭娃娃舞的前身;花鼓也是深受百姓喜愛的舞蹈。還有,南宋時期《舞劍》與《舞砍刀》,這兩個舞蹈節目都是從武術演變過來的,或者含有大量的武術因素。

總之,宋代舞蹈的發展狀況是承接唐代的舞蹈而來的,其中一部分雖然保持歌、舞、樂相結合的形式,但是純舞蹈性質被削弱了,表演人數增加,趨於群舞發展,加設朗誦和對答等形式。另一部分宋代樂舞明顯走向雜劇化發展,其人物情節和佈景道具等因素十分明確。

這些都說明了,綜合化和情節化是宋代舞蹈發展趨勢,它與同一時期發展起來的戲曲藝術相互印合,成為這一時期藝術的潮流。

《夢粱錄》記錄的舞隊名稱有哪些,宋代舞隊都有哪些名字?

躍於宋bai代都市街巷和du鄉村通途兩種表演環境裡的 舞zhi隊 dao,是一種 流動 的回藝術,記錄南宋杭州文娛答活動情形的 夢粱錄 有舞隊名稱的記錄。如 元宵 條中記錄的舞隊名稱,有 清音 遏雲 掉刀鮑老 胡女 劉袞 喬三教 喬迎酒 喬親事 焦錘架兒 仕女 杵歌 諸國朝 竹馬兒 村田樂 神鬼 十...

宋代文化普及的特點,宋代文化有怎樣的特點?

宋太祖曾要求其來子孫永遠不得殺源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bai 到了空前du的提升,重文輕武的風氣zhi在宋朝達到了極致,dao好男不當兵 學而優則仕 等俗諺都是出在宋朝。在理學的興起 宗教勢力退潮 言論控制降低 市民文化興起 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的發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優秀文人輩出,知識份子自覺...

宋代詞人有哪些,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宋代詞人很多的,舉幾個典型的,蘇軾 李清照 辛棄疾 晏殊,柳永,王安石,歐陽修等。宋詞是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 樂府 樂章 長短句 詩餘 琴趣等。它始於樑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