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劉徹生於漢景帝前元年(西元前156年)。十六歲登基。[1]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判喚,在地方設定刺史。
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掘鄭凱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
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叢辯,徵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西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2樓:憤怒噠小牙籤
漢武帝出生日期:
西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3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是漢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景帝劉啟第三子,母王美人,4歲時被褲悄封為膠東王。因受景帝姐姐劉嫖的喜愛,7歲立為皇太子。漢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歲的劉徹登上皇帝位。
第二年,首創年號為"建元"。從此,我國曆史開始用年號紀年。
漢景帝前元元年(前156),也就是景帝登基那年,他的第十個兒子出生,取名為「彘」。雙喜臨門的劉氏皇族並不十分在意這胡鬧渣個小嬰兒的誕生。因為,封建帝制「立嫡立長」,後宮三千佳麗,一位美人生育的十皇子,距離權力中心可謂「十萬八千里」。
但是,就是這個毫不起眼的「彘兒」,後來竟彎世成為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一代君王——漢武帝。漢武大帝是非功過,後世津津樂道,就連他的即位都充滿了懸念。排行第十的他,為什麼能坐上皇帝寶座?
稱帝的背後,隱藏了多少宮廷爭鬥?
漢武帝在位多少年
4樓:乾萊資訊諮詢
漢武帝號劉徹。 他出生於西元前 156 年。 他是西漢第七位皇帝。
他還是一位非常偉大羨閉的政治家、詩人和戰略家。 四歲立為膠東王,七歲為太子,十六歲即位,共在位54年。 正是他開創了西漢最繁榮的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發展的高峰期。
也正是因為他的德才兼備,武功高強,漢朝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自己也成兄亮裂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是第乙個皇帝 在中國使用一年。 .他對歷史程序和後朝王朝發展的影鍵答響可以說是深遠的。
他是乙個非常有效的皇帝,但也是乙個有爭議的皇帝。 但也正是因為他立下了非常巨大的功德,才將漢朝推上了巔峰,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否認他的功德。
劉徹即位後,建立了中國王朝,設了知府,創立了督察制度,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皇權。 而且它採用的是任人唯賢的標準,包括他的皇后魏子夫是從奴隸中選舉出來的,我們歷史上的名將霍去病也是從奴隸中選舉出來的,這也證明了他不是同乙個人。 並不是說我看重別人的房子。
只要他們有才華,他們就會被重用。 他也是乙個很有見地的人。
他在各個領域都有著非常優秀的工具,但是到了後期,他參戰,巫術災難再次發生,給他留下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西元前89年,他還頒佈了自己的罪過詔書,向世人懺悔自己的錯誤,說自己給人民帶來了痛苦,說自己不會再犯了,表達了內心的悔恨。
漢武帝是什麼時期的人
5樓:哲哥聊歷史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時期的第七位皇帝,生於西元前156年,崩於西元前87年,是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也是劉棚告邦的重孫、劉啟第十子。
劉徹七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登基,在鋒李位五十四年,在位期間數次大破匈奴、吞併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
但是,劉徹連年征戰,耗盡了國庫,導致民生凋敝,在位晚年發生農民暴動,並且在巫蠱案中銀和遲冤殺無辜。西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諡號「孝武」,廟號世宗。
歷史上的漢武帝是誰?
6樓:每天都要動腦筋
你好,漢武帝是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 漢武帝16歲時登基,為鞏固皇權 在地方設定刺史 開創察舉制 選拔人才 他主父宴的建議 搬行推令 用賞賜的名義來分解諸侯國 加強**集權 在思想上漢武帝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建議 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學畝拆李 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 為了徹底解決北方匈奴的威脅。
公園一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派衛青 霍去病率兵出擊匈奴奴菌數萬多人 使得大漢北方邊境得以長治久安 。漢武帝迅遲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成功打通了漢朝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常關係 開拓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用自己的雄才偉略以及故國安御慧邦的本領 讓當時的漢朝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7樓:火就你
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年—西元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16歲登基,享年70歲,在位54年,廟號「世宗」。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個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享年52歲,在位23年,廟號「太宗」。
漢武帝和唐太宗的主要功績,都是打桐枯敗了當時強大的遊牧民族,解決了當時的邊患問題,使當時的中國舉爛免受外族的騷擾,打造了乙個強盛的中國。雖然同事打包的北方的遊牧民族,但兩帝處理的方式完全不同。
漢武帝是硬碰硬的擊敗了匈奴,打造的強悍的大漢王朝,使得民族自尊心空前強大,而當時的匈奴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被漢朝打敗的匈奴逃到歐洲被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科技匈奴之強大。
而唐朝是打敗突厥之後採取安撫的策略,用突局答洞厥治理突厥,突厥稱其為「天可漢」,可以看出對唐太宗的祟拜。
文治方面,漢武帝打通了西域各國開闢絲綢之路,使得中國第一次走向世界,漢武帝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中國2000多年的政治指導思想。漢族,漢文化,漢字也就代表了中華民族。
8樓:工具盧山怪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漢武帝是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在地方設定刺史,開創察舉制雹漏選拔人氏肆寬才。他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用賞賜的名義來分解諸侯國,加強**集權。
在思想上,漢武帝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為了徹底解決北方匈奴的威脅,西元119年,漢武帝發動殲亮漠北之戰,派衛青、霍去病率兵出擊匈奴,斬獲匈奴軍數萬多人,使得大漢北方邊境得以長治久安。
以上是我的全部回覆,希望能夠幫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9樓:新左右
漢武帝巧氏劉徹(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鄭數位),傑出的政喊寬首治家、戰略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
漢武帝之後的皇帝是誰?
10樓:暴走愛生活
漢武帝后面的皇帝為漢昭帝劉弗陵。
帝王世系順序如下:
劉徹(前157-前141-前87)——孝昭皇帝劉弗(前95年-前87-前74)——海昏侯劉賀(前92-前74(7-8)-前59)——孝宣皇帝劉詢(前91-前74-前48)——孝元皇帝劉奭(前75-前48-前33)——孝成皇帝劉驁(前52-前33-前7)——共皇帝劉康(前?-前23年) —孝哀鄭檔皇帝劉欣(前25-前7-前1)
後元元年(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
在這段時間裡(具體時間不詳),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因過」受到斥責,憂死於雲陽宮。一般認為是子幼母壯,為了毀叢戚防止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找藉口處死了她。
後元二年(前87年)二月,漢武帝於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四天後的丁卯日,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
漢武帝之後的皇帝是誰?
11樓:乾坤寒月
漢武帝之後幾任皇帝是:漢昭帝( 劉弗陵); 漢宣帝 (劉詢);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西漢(前202年-9年)是中國古代的乙個朝代,與東漢合稱漢朝。
前206年劉邦被西楚霸王悄蘆含分封為漢王,而後經過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取勝後,前202年最終統一天下稱帝譁源,建國號為「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項羽以「巴蜀漢中四十一縣」封劉邦,以治所在漢中稱「漢王」,稱帝后遂以封國名為王朝名。又劉邦都啟笑城長安位於劉秀所建漢王朝都城雒陽之西,為加以區別,故史稱「西漢」,有時又以都城與劉秀所建漢王朝的相對位置代稱為「西京」。
一任帝 漢高祖 劉邦。
二任帝 漢惠帝 劉盈。
三任帝 漢文帝 劉恆。
四任帝 漢景帝 劉啟。
五任帝 漢武帝 劉徹。
六任帝 漢昭帝 劉弗陵。
七任帝 漢宣帝 劉詢。
八任帝 漢元帝 劉奭。
九任帝 漢成帝 劉驁。
十任帝 漢哀帝 劉欣。
12樓:匿名使用者
漢昭帝,漢宣帝等等。
漢武帝在位54年,在這一時期,為何宰相成了被宰之相呢?
漢武帝執政期間,先後一共有十幾位宰相,其中除了極個別的得以善終,其他的都是或者被殺或者自殺或者滅門,而漢武帝的宰相隊伍中不乏外戚 勳舊 宗室 將領,但都被漢武帝視作呼來喝去的奴才,這在早期封建社會是非常罕見的。因為宰相權力太大,漢武帝總是怕他們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因為在這個時期,皇權得到了快速膨脹,相...
屠夫漢武帝,為何他的一生搞死無數冤魂
漢武帝是漢朝歷史上甚至是整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君王。漢文帝和漢景帝為漢武帝創造了漢朝的家業。他們為漢武帝打造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漢武帝在經濟 政治 文化等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對後世也有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是他最突出的成績,最讓人稱道的地方還是他武功方面的成績。窮兵黷武這個詞也是...
歷史 面對思想統一的問題,秦始皇和漢武帝是怎麼做的 比較兩者的異同點
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進行了 焚書坑儒 漢武帝則採用董仲舒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建議,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相同點 都是為了統一思想,維護現有的統治 不同點 秦始皇統一思想是為了愚昧天下的百姓,讓他們甘於接受統治,而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