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戰勝袁紹後,為何馬上公佈了求賢令呢?

2025-04-15 17:15:15 字數 1694 閱讀 3866

1樓:網友

因為當時有曹家天下荀家班,曹操手下都是潁川士族,對曹操是個威脅,所以就釋出了求賢令,這樣就可以制衡潁川士族。

2樓:嘟嘟生活百科

其實許昌是他之前曾經倚重的勢力範圍,他搬出去是帶著告別過去的意思。從那時起,於迅及其身後的士紳對曹操本人的影響越來越小。此時曹操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當然要通過「任用人才的命令」來重新洗牌。

也就是說,在他的命令下達兩年後,不能再被重用的於迅只能悲痛而死。

「唯才是舉」的曹操,為何要等到袁紹覆滅了,才釋出《求賢令》?

3樓:陽光的

因為袁紹沒有被打敗之前曹操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打仗上,而且當時時機不穩定,不適合招賢納士。

4樓:如果丶意外

因為當時。荀彧以及他背後的士族,對於曹操本人所施加的影響,就越來越弱。這個時候曹操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當然就要通過"舉賢令"來進行官宦階層的大洗牌。

5樓:咯為丫頭情侶

對於曹操來說,當時存在的袁紹,隨時都有可能對他本人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為此這個時候,他必須要仰仗潁川士族,畢竟他們的力量是相當強大的。然而隨著袁紹的徹底覆滅,這時候曹操做了一件大事,可惜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就是不在許昌待著了,跑到了鄴城。

6樓:網友

如果在袁紹活的時候,釋出這個求賢令的話,一定會招惹到袁紹的注意,從而引起殺身之禍。

袁紹徹底覆滅後,為何曹操才敢釋出《求賢令》?

7樓:胡厭學

袁紹徹底覆滅後,為何曹操才敢釋出《求賢令》?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袁紹在時曹操身邊的謀士多為士族,尤其是潁川士族,此時曹操還不能跟他們翻臉;第二是曹操要打破長久以來的察舉制,唯才是舉,以此打破士族平衡,也給了平民出身的人才上公升的機會。

先說第乙個原因,曹操身邊多為潁川士族,有曹操天下荀家班的說法。曹家天下荀家班對曹操的統治是潛在的巨大威脅,作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不可能無動於衷。此時曹操最大的威脅是北方的袁紹,潁川士族反而是曹操不得不信任的政治力量。

但在覆滅袁紹後主要矛盾就是潁川士族的政治威脅,此時釋出《求賢令》就沒有了後顧之憂,還能打破潁川士族的政治平衡,削弱荀家班的政治影響力,增強自己的統治力量。

第二個原因是曹操向來不看重出身,唯才是舉,也是曹操對人才渴求的乙個重要舉措。官渡之戰以後,曹操基本拿下了青幽並冀四州,統一了北方。在連年征戰的過程過,曹操一直都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早期袁紹聚集十八路諸侯剿滅董卓的時間,曹操就談到要取天下人才是最重要的。

看過三國的朋友也知道曹操的智囊團人數是最多的,他的謀士眾多,才能各個出眾。嚐到好處的曹操更加深刻認識到人才對於他事業的重要性。另外曹操本身也並非士族出身,他做到唯才是舉也是希望能夠給自己一樣出身的人乙個施展報復的平臺和機會。

在袁紹覆滅後,曹操就遷都鄴城,讓荀彧留守許昌,使得荀家班的政治勢力不斷削弱。

8樓:黎黎立離

因為袁紹死後,曹操的實力急劇壯大,成為北方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哥,這時候他釋出《求賢令》廣攬人才能夠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不斷壯大自己的實力。

9樓:子非魚

因為袁紹一族四世三公名望很大,曹操都對其有所懼怕。如此此前頒佈可能招不到極具才能的人,那些人會選擇袁紹。

曹操評價袁紹片段,曹操評價袁紹

在 三國演義 一書當中,有兩個曹操評價袁紹的片段 一 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原話 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非英雄也。註釋 袁紹表面威嚴卻膽小怕事,喜歡謀略卻不果斷 想要幹大事卻膽小怕事,見到小的利益就忘記了自己的使命 不是真的英雄。二 曹操在袁紹大軍來攻時。原話 吾知紹之為...

袁紹打曹操叫什麼戰役

官渡之戰,東漢末年 三大戰役 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 200年 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 今河南中牟東北 在此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 今河南封丘西 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當時,今天河北一帶在袁紹的控制之下。他依仗自己兵...

曹操為什麼能打敗袁紹?曹操為什麼可以打敗袁紹

因為他深謀遠慮,他想的多,會用人,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再加上一定的天時地利,自然就可以打敗了。因為袁紹空有地盤和人才卻不會用,所以沒人替他賣命,因此必輸無疑。曹操為什麼可以打敗袁紹 因為曹操能接納能人之言,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全在於用人之道。荀攸 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為夷之功 荀 則具備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