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現狀,推動中部地區什麼發展

2025-04-13 07:45:31 字數 2558 閱讀 4118

1樓:網友

2001年以來,中部經濟發展逐年加快,中部各省經濟增長速度(按可比口徑)由8%-11%提高到目前的11%-14%,2004年有明顯加快之勢。2000-2004年,中部地區六省生產總值由19791億元增加到32099億元,增長倍;增幅高於同期全國gdp增長的倍。中部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gdp的比重呈逐年上公升趨勢,由2000年的上公升至2004年的,上公升了個百分點。

中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由5576元提高到8874元,增長倍;比同期全國增長的倍高。中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相當於全國人均gdp,由上公升為,上公升了個百分點。

2005年上鬥鋒半年,中部六省空團晌經濟仍保持高位執行,比全國同期平均增速高至個百分點;河南生產總值增幅(繼續上揚,山西、或掘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呈小幅回落態勢;上半年中部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同期gdp的比重繼續上公升至。

在反映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中,2001-2004年期間中部地區總量指標占全國份額上公升的指標有: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外商直接投資額、高速公路建成總里程;與全國水平比較,差距呈縮小趨勢的指標有:人均生產總值、人均固定資產投資、人均外商直接投資、人口城鎮化水平,等;高速公路密度等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由此初步判斷: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正在夯實,環境正在改善,後勁正在增強,經濟增長快速啟動和爬越的局面已初現端倪。

2樓:墨色墨漠

在我國區域發展的漫漫歷汪猜程中,中部地區曾有過無數的輝煌和讚歎。改革開放後,中部地區又有過不少的失落和唏噓。進入新世紀,機遇終於又一次降臨,從「中部塌陷」的尷尬到「中部崛困鬧型起」的吶喊,從2004年全國「兩會」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訴求,到「中部崛起」首次在**經濟工作會議上納入今年六項任務之列,「中部崛起」已變成從官方到彎豎民間的共識,成為各省加快發展的目標和實際行動,並且這種行動已初顯成效,中部經濟快速啟動和爬越的局面初現端倪。

推動中部地區什麼發展

3樓:98聊教育

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南接北,資源要素豐富、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中部崛起的重要性: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國土面積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國土總面積的。中部地區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是落實四大板塊區域佈局和「三大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形成東中西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優化國民經濟結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舉措,是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

中部地區崛起有哪些問題

4樓:乾萊資訊諮詢

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區多數是農業縣,大家知道農業給財政的貢獻幾乎等於零。有些地方不但不能給財政做貢獻,還要給農民補貼,所以說縣財政很多支出都靠轉移支付,這種靠轉移支付的財政很難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沒有大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導致基礎設施不完善,想招商引資或者是發展產業,非常困難。

中部地區屬於糧食主產區,有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所以兩個檔案對中部地區的定位是糧食生產基地,最主要的任務是要鞏固糧食生產基地的地位,兩個檔案裡面都明確中部地區第一大任務是鞏固糧食生產基地的地位,毫不鬆懈的抓好糧食生產。既然很多縣都是農業縣,要讓農業縣的經濟發展到什麼程度,是非常困難的。

中部地區的中部崛起意義

5樓:ゆ追夢丶漭

中部地區地處中國內陸腹地,起著承東啟西、接南進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作用。從中國整體發展的角度考慮,中部就是中國的「腰」,只有「腰板」直了,中國這個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穩,中國經濟才能協調健康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加快中部地區發展是提高中國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東西融合、南北對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中國中部地區一度在東部大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夾縫」中處於「塌陷」境地。「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中部地區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地位由下降轉變為上公升,「v」形反轉的態勢已經形成。

位於中國內陸腹地的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份,總人口億,佔全國人口的28%,其中農村人口占全國近三分之一。

2006年出臺的《中共*****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與2009年批准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為中部地區的「止跌回公升」提供了強大動力。中部省份經濟發展勢頭好,增速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日前在武漢大學舉辦的中國中部發展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可雲指出,中部地區經濟佔全國比重在「十五」時期明顯下滑,但由於國家政策和產業轉移等因素,這一佔比在「十一五」時期明顯上揚,這種格局變化就是中部地區的「v」形反轉。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認為,今後中部地區應抓好「三個基地、乙個樞紐」建設,即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加強以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為核心的重點區域開發,實現重點區域率先崛起,進而帶動整個中部崛起。

我國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與珠三角和長三角相比有哪些優勢呢?急求

東北地區的礦產資源相對豐富,適合發展重工業 森林資源,特產很多,環境保護好 是中國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還是不錯的 珠三角和copy長三角都是民間資本比較活躍的地方,主要是輕工業 服務業 東北地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又是老工業基地,發展重工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國家這幾年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政策上...

經濟發展的好處,經濟發展快的好處

失業率下降 就業率上升 財政蛋糕越來越大 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全面完善 等等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 經濟發展快的好處 樓下的答案是以前上政治課那種背的不能再爛的答案 現在 我已經不吃這一套了 準確來說 那種標準答案缺乏解釋性 我重新組織邏輯 我時常思考 經濟本質是...

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如何達到平衡

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關係是彼此依託 相互推動的。所以環境可以作為經濟成本的乙個部分,因而環境保護成為了降低成本 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經濟發展速度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依賴於自然資源的豐富程度和持續生產能力,因而保護和改善環境提供了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在現代社會裡,經濟發展很重要,因為只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