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為何會棄文從醫 是因為恐懼科舉嗎?

2025-04-11 10:20:38 字數 4643 閱讀 9214

1樓:強妍容

稍微讀了點書的人,大多知道大作家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然而大家卻未必知道李時珍在從醫之前也經過了一番艱苦的思想鬥爭。只不過他不是棄醫從文,恰恰相反,他是棄文從醫。

李時珍之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尤其是醫學史上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寫出了一本著名的醫書--《本草綱目》,這本書給後來的從醫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被外國人稱為是「東方藥學巨典」、「中國的百科全書」。

其實李時珍一開始並沒把從醫當成自己的理想。李時珍的父親與爺爺都是相當銀爛不錯的醫生,他們都希望自己家裡出乙個讀書人,希望有乙個人能夠通過科舉考試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不再行醫。可是這個希望一再地落空,最後他們都把希望寄託在李時珍身上。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李時珍只考中秀才,之後每次都以落榜告終。

據記載,李時珍考中秀才後還參加過三次鄉試。第一次參加鄉試是在他17歲那年,地點在武昌。因為患有眼病,加之緊張,可能複習也不到位,三場考試過後,最終他名落孫山。

落榜後的李時珍讀書更加刻苦,不久他娶了乙個大戶人家的小姐吳氏為妻,妻子並未反對他考取功名,還經常鼓勵他。西元1537年李時珍第二次參加洞咐了在武昌舉行的鄉試,這一次,他再次榜上無納搏純名。<>

2樓:美妙且素淡的小赤子

要不要再考呢?這時的李時珍有些猶豫,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然而父親李言聞卻極力主張並支援兒子繼續考下去。

為了不辜負父母的希望,李時珍決定再考一次。這時的李時珍不但體弱多病,而且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幸好妻子吳氏悉心照顧,才幫他慢慢地緩解了壓力。

3年後的秋天,他第三次來到武昌參加鄉試,再次失敗。從此,李時珍對科舉考試失去了興趣,甚至對此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也是從這時候起,他暗下決心,不再參加鄉試,跟隨父親學醫。握稿。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即便是段陸孝成功人士也不例外。當自己在人生遭遇了重大創傷的時候,需要的是勇敢地去面對,並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悉友態,積極地投入到新的生活當中去。<>

李時珍為何會棄文從醫?是因為恐懼科舉這件事嗎?

3樓:祝福是真誠的

在我們小學課本里,我們都學過魯迅的故事。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久而久之魯迅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魯迅以前不是文學家,而是學醫學的,但魯迅認為,在非常火熱的時代,他在醫學方面,他只能**很少的人,但從文章來看,他用筆作為槍,使更多的人在思想上有所覺悟,所以他在經過長期的思想鬥爭後放棄了議**,但在明朝,有位傳奇任務與魯迅截然相反,他就是李時珍。

李時珍在選擇醫學這條道路之前,也經歷了和魯迅一樣強烈的思想鬥爭,但最終他選擇了醫學。事實證明,他在醫學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寫了讓世界驚歎的《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為我國中醫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外國人稱為《東方百科全書》,但事實上李時珍的第乙個夢想並不是成為醫生,李時珍的父親在當地確實是個小有名氣的醫生。李時珍的父親當時也不希望李時珍成為醫生。希望他能通過科舉改變人生。

李時珍的過去道路不平坦。他考試中最高的成績只是秀才。從他考上秀才後,他並不不滿意,所以參加了鄉考,但是李時珍當時患了眼病,所以對他的複習也有影響。

一次失敗非常打擊李時珍,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不久,李時珍有了妻子和孩子,李時珍娶妻後妻子也支援他參加考試,鼓勵和照顧他,這也讓李時珍更加安心地學習。之後,他再次在武昌考試,再次名落孫山。

這時,李時珍已經快要心灰意冷了。他猶豫要不要再考一次。最終,在父親和爺爺的希望下,他決定再次考試,但他已經經歷了多次失敗,再次考試的心理壓力也很大。

最終他還是落榜了。因此,李時珍對科舉考試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產生了恐懼。同是可能也是因為多次失敗,李時珍的父親也認為他不是這個材料。

所以李時珍跟著爸爸開始學醫。

4樓:創作者

那時候有很多人都生病了,沒有錢看病死了很多的人,李時珍非常的可憐這些人,所以才會棄文從醫。其實並不是恐懼科舉的事情,是因為李時珍非常的善良。

5樓:happy薛醜醜

因為李時珍從事科舉考試很多次了,考試的心理壓力也是比較大的,所以才會棄文從醫,也是因為恐懼科舉這件事情。

6樓:網友

因為李時珍曾經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都落榜了,所以覺得自己從事醫學是比較好的,也並沒有恐懼科舉這件事情。

7樓:史蒂芬斯

因為李時珍科舉多次失敗,對考試也有了恐懼感,所以會棄文從醫。

醫生在明朝地位低下,為何李時珍還要選擇棄文從醫?

8樓:首席消費官

因為李時珍的學習真是太差了,考幾次就失敗幾次,所以他深深的感覺到自己不是學習那塊料,所以最後就跟著家裡邊學醫了。

9樓:技術小輝

愛好。因為李時珍非常喜歡醫術,而且喜歡治病救人的感覺,所以在明朝醫生地位低下的情況下還是選擇棄文從醫。

10樓:抹茶蘇夏

首先,他不是沒考過科舉,但是結果都不理想,其次,當時的藥方有很多是錯誤的,吃死過人,最後,李時珍在幼年時期就明確的表示過對醫學的興趣,且家中也有從醫的,有環境的影響。

曾經想入仕途的李時珍,為何後來他要棄文從醫?

11樓:技術小輝

因為李時珍對學醫有很大的興趣,超過了對文學的追求,所以後來他要棄文從醫。

李時珍為何棄文從醫?與鄉試多次均失敗有何關聯?

12樓:小小小達人呀

李時珍棄文從醫的主要原因是,自身體弱易病,在一次鄉試失敗後,得了重病,病好後終於看開了,決心繼承父親的醫術。

13樓:秋風體育

因為李時珍多次鄉試都失敗了,這讓他對科舉考試直接失去了興趣,於是就跟隨父親學醫。

14樓:雜談鮮事

可以說做關的話,他也只是個普通的官,這世界上並不缺李時珍這樣乙個當官兒的,但是他作為醫生,他就是那個最優秀的醫生,事實上非常缺李時珍這個醫生,需要他擔當起這樣的乙個角色,可能這也是時代的選擇,讓他最終沒有參加科舉考試,成為一名普通的**,最終選擇了做一名偉大的醫生。

李時珍14歲就中了秀才,為什麼放棄科舉反而去從醫?

15樓:幽靈極速電影鑑賞

在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科場如戰場,有人春風得意馬蹄疾,自然也有人愁雲慘淡萬里凝。多位歷史名人都曾三度名落孫山。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

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伕、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鉅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

從6歲開始讀書後,李時珍顯露出聰明才智,1532年剛剛14歲的李時珍中了秀才,這給父親李言聞帶來了莫大的期盼。然而在當時的社會,中舉人何等之難,李時珍連續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第二次還由於過度的用功和勞累得了骨蒸病,連續高燒不退,險些丟了性命。

兩次落榜後,李時珍依然在科舉路上艱難跋涉,集中一切精力希望能順利通過科舉考試。嘉靖十九年(西元1540年),23歲的李時珍第三次落榜,李時珍的舉人夢和李家的舉人夢徹底破碎。科舉考試三度落榜以後,李時珍父子都對科舉制度心灰意冷,李時珍無奈拋下了八股文,轉而學醫。

經過不到4年的時間,李時珍已經成為一名有獨立行醫能力的醫生,而且名聲越來越大,成為名聲傳遍全國的名醫了。1556年,湖北楚王的世子突然得了暴厥症,俗稱抽風,找了很多醫生都沒有治好,楚王很著急,慕名請來李時珍,誰料一付藥後,竟神奇般地藥到病除。為了報答李時珍,楚王委任李時珍主管王府裡的祭祖,官居七品。

3年後,皇帝突然招攬天下名醫,楚王應招,將李時珍推薦入太醫院。

西元1552年,李時珍斷然決定不再以開業行醫為主,而要集中主要精力,完成重修本草的偉大理想。李時珍用18年的時間進行野外考察,又用10年的時間三易其稿,終於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願。

16樓:網友

是無奈之舉科舉考試三度落榜以後,李時珍父子都對科舉制度心灰意冷,李時珍無奈拋下了八股文,轉而學醫。

17樓:網友

放棄科舉反而去從醫,是無奈之舉,這也說明李時珍有很強大的內心。

18樓:必嗆蹲悔倉誠鞍

那是因為他發現自己在醫學方面比在考學方面天賦要高得多。

19樓:弟弟行為呵

就是因為當代不行,當官不如從醫,只能選這條路。

20樓:檸檬我超能

古時候百無一用是書生,而且還要走關係結門派,而從醫可以治病救人,來去自由。

21樓:xiao龍惠

這個是因為他三次落榜無奈之舉,不是他自己願意的。

22樓:網友

都有他的難言之隱吧,棄文從醫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吧。

23樓:小姐姐獅子座

個人思想境界不一樣,認為醫生救死扶傷更加直觀的可以救人。

為何古代城池攻破後,守方一般會棄城而不是留下進行巷戰

其實古代的失敗的城池之所以棄城逃跑或者投降,主要有三個原因 能夠保全性命,敵軍多半斬草除根,保全更多的百姓!保全性命 戰爭之中雙方的殺戮在所難免,而且雙方的戰鬥會非常激烈,那麼一旦城池即將被攻破,很多士兵便會主動的棄城逃跑,甚至有個別的將領也曾70 在甲午中日海戰之中,駐守廣州城的葉志超曾經棄城狂奔...

如果已經孵化出雛鳥,野鴿子會棄窩嗎

不會,野鴿子會不離不棄的照顧雛鳥。野生的鴿子在條件時宜的情況下,每年最多可以進行8次繁殖,每次都會有兩個小生命誕生。鴿子繁殖的頻率,取決於食物的充足程度。小鴿子大約需要18 19天才能孵化破殼,父母會用一種特殊的鴿子奶餵養小傢伙。剛破殼而出的小鴿子一天之內體重就會增加一倍,不過四天之後才能睜開眼睛。...

藤野先生中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藤野先生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有兩個,是什麼?

一天,在上課時,教室裡放映的 裡一個被說成是 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到刀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 的中國人,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 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