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越調的來歷?越調的越調起源

2025-04-11 05:40:31 字數 1205 閱讀 6174

1樓:匿名使用者

河南越調原稱四股弦,因主要伴奏樂器是象鼻四前頌弦。在清朝乾隆年間已在河南 南陽一帶流傳,肆滑至咸豐時已流傳到鄧州(原鄧縣)、禹州、許昌、鄭州、商丘、周口一帶。因其也採用河南方慧雹鄭言演唱,旋律與豫劇有相通之處,也是大小嗓結合。

越調的越調起源

2樓:血刺囂張

關於越調起源,流傳有多種說法。其中之一據說越調原本被稱為「月調」,乃中國古代戲曲的一般地方劇種所共同擁有的「平、背、側、月」的四種調門之一。根據現存的資料考察,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越調已經在南陽一帶地方廣泛流行開來。

尤其在南陽一帶,他的民歌小曲「四股弦」鬥純專門採用月調來進行演唱,之後慢慢演變為專門的戲曲,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越調」,究其根源,實際是由南陽梆子的一種變體演化而來。最早的時候的唱腔原先是曲牌格式體制的,後來由於受到梆子等戲種的影響,在演出的劇目上逐漸正規化,其具體形式隨著由「正莊戲」(也即袍帶戲)到「外莊戲」(大多為漢族民間生活戲)的過程而發展變化。越調的表演開始由曲牌體向板腔體過渡,樂隊也由以嗩吶、竹笛為主過渡到以四絃樂器為主。

越調在清朝末年發展到了它的興盛時期,其在河南西南部地區出現了很多專業班社。較早的有同治四年(1865)前後的西峽三泰班、同治十三年(1874)前後的淅川六房科清平班、光緒三年(1877)前後的內鄉、淅川(楊營)永和班等。除了在河南本省的發展外,有的班社還向外傳播遠到外省市去演出,例如湖北鄖陽柳林陂羅公廟舞樓上,就儲存有光緒三年二月內、陽二邑(楊營)永和班月吊(越調)在此一樂也的戲班題壁。

根據當地老藝人們的追述,據說在當時,僅汝州、寶豐、郟縣就有一百多個越調班社,在鄧縣也有幾十個科班。在辛亥革命時期,越調也有很大的發展,那時演出的劇本《火燒梅伯》、《趙公明歸天》、《三仙妹》等戲還採用嗩吶作為伴奏樂器。1917年,南陽大越調班子空如咐還曾經到過開封老羊市戲院演出。

此後,著名的越調班社計有鄧縣老越調班、長葛縣長慶班、舞陽大越調班、許昌一道轍班、襄城石行班與七班、禹州馬車廠班、新鄭縣四街戲班等。在此期間,以舞陽班的老桂紅為首的一批女演員開始登上越調舞臺。進入抗日戰爭時期,河南地區的職業班社逐漸減少,越調的傳播也受到限制,到解放前夕,保留下來的專業班社已經寥寥無幾了。

新中國建國以後,於1959年舉行了河南省越調會演,彙集了全國上下十六個專業越調劇團,共有一千多名越調工作者會聚許昌,是越調界空前的盛會。

在1966年以後大部分越調的劇團逐橡襲漸解散,於1976年之後才逐漸恢復。現今河南省有專業越調劇團十三個。

越調天淨沙秋的翻譯,《越調 天淨沙 秋》的意思是什麼??

遙看天際那一抹紅霞,一座村莊孤獨的坐落在夕陽下.那清淡的煙霧下,只見幾隻受凍的烏鴉。想起白天飛行的鴻雁。飛翔著飛翔,在這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中。譯文 遙看天際那一抹紅霞,一座村莊孤獨的坐落在夕陽下.那輕淡的煙霧下,只見幾隻受凍的烏鴉。想起白天飛行著的鴻雁.飛翔著,飛翔在著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中 ...

博越的限速設定報警怎麼調,博越儀表盤油耗顯示怎麼調

車速報警可以利用多功能方向盤來調。具體步驟 1 開啟點火開關,按下用多功能方向盤上的選單鍵。2 進入主選單,選擇並進入冬季輪胎,裡面的選單有個車速報警的選單。3 點選進入,按照選單的顯示來設定車速報。是車速報警設定出了問題,可以自己調一下,車速報警可以利用多功能方向盤來調,具體步驟,開啟點火開關,按...

明朝姓徐的名人有誰,說出歷史上姓徐的名人,越多越好

中山王徐達 魏國公徐輝祖 定國公徐增壽 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姓徐。徐文長 徐光啟 徐霞客 徐渭 徐階。徐渭,也就是小時候我們看動畫片裡的那個智鬥地主的徐文長。他是吳宗憲的軍師。明朝最出名的就是他了。對了,還有一個徐霞客。還可以再交流!徐階曾任明朝首輔。他為張居正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局面!徐霞客,寫那個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