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詩人,書法家。修水猛早縣人。
其父黃庶(字亞父)慶曆二(1042)進士,仕不得志,遂刻意於文詞,作詩學杜鋒李甫,有《伐檀集》傳世。舅父李常(字枝基雀公擇)也是一位詩人兼藏書家。使黃庭堅從小生長在文學空氣濃厚的書香家庭。
黃庭堅自幼聰穎異常,五歲能背誦五經,七歲寫過一首《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因此黃庶非常喜愛這個孩子。舅父有時亦來黃家,隨便從書架上取書一本查問庭堅,他能對答如流。李常為之驚奇,稱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北宋詩人黃庭堅與酒
2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北宋詩人黃庭堅一生好酒,他是最早乙個宣傳五糧液的前身「姚子雪曲」的人,也是最早乙個作出鑑評的慶肢人,他的詩文為後人研究五糧液的發展史留下了珍貴資料。
話說西元1098年,黃庭堅犯諫被貶謫為涪州別駕,朝廷為避親嫌遲拿,又把他轉而安置於戎州(北宋後改名為宜賓)。黃庭堅自此擺脫朝政,寄情于山水詩酒之中。
其間黃庭堅創作了《安樂泉頌》,這是一篇詩化了的鑑賞酒質的評語。詩中讚美五糧液前身姚子雪麴酒「杯色增玉,白雲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蟄」。令人稱奇的是,今天嚴謹認真的評酒專家們也給予了五糧液「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淨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尤以酒味全面碼差搭而著稱」的高度評價。
專家科學的評價恰與900多年前詩人黃庭堅的評價驚人地相似,這也恰恰說明了五糧液千古不變的卓越品質。
自古好水出好酒。據說姚子雪曲釀酒的水均來自北宋時戎州古城舊州塔下的地下良泉安樂泉,而千餘年後的今天,安樂泉仍為釀造神州瓊漿惟一的水源。今天,在宜賓江北公園中,保留著有900多年曆史的流杯池,相傳就是黃庭堅所造。
黃庭堅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詩人黃庭堅相關介紹
3樓:成大文化
1、黃庭堅是北宋詩人。
2、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乳名繩權,號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圍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諡號文節,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詩人黃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黃相之父。
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滌親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3、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軾稱為「山谷體」。
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軾、公尺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在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作品有《山谷詞》《豫章黃先生文集》等。
黃庭堅的詩代表作
4樓:哲哥聊歷史
1、代表作為《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32.8釐公尺橫219.2釐公尺,全文計29行,153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公尺,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遊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松風閣詩,歌詠當時所看到的景物,並表達對朋友的懷念。
2、《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晚年作品,黃庭堅一生創作了數以千百的行書精品,其中最負盛名者當推《松風閣詩帖》。
黃庭堅的詩
5樓:盼青山
黃庭堅的詩詞:
登快閣》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澂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絕遲戚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清明並陵》旦仔。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北宋詩人林甫有什麼特殊愛好?
林逋 年 年 字君復,後人稱為和靖先生 林和靖,漢族,奉化大里黃賢村人,北宋著名隱逸詩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
北宋詩人秦觀則用什麼詩句表達鄉思鄉愁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恨重數.連用兩則友投寄書信典故,極寫思鄉懷舊情.驛寄梅花,見於 荊州記 記載 魚傳尺素,用古樂府 飲馬城窟 詩意,意指書信往.少遊貶謫,北歸望,親友書饋贈,實際並能給帶絲毫慰藉,能徒增加別恨離愁已.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踏莎行 在中國文學歷史上,現存詩歌數量最多的詩...
北宋詩人蘇麟一生寫了1首詩,全詩只有2句話,內容是什麼?
內容是他的上半生過得非常不好,下半生終於能夠如意,他感到很欣慰。內容是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藉此暗指范仲淹舉薦周邊人,把自己忘得一乾二淨,最終范仲淹為他寫了一封舉薦信。這首詩非常有名,其中的名句被代代相傳,就是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這是他向范仲淹埋怨的詩詞,卻成為一代經典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