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元素遷移的外部條件,元素遷移的影響因素

2025-04-09 06:50:31 字數 3309 閱讀 1698

元素遷移的影響因素

1樓:中地數媒

元素髮生遷移的根本原因是元素按照自身的發展規律不斷地演化。元素演化的結果打破了原來的平衡,而各種元素在新的物理化學條件下又力求保持相對平衡。這種矛盾的發展,就是遷移的動力**。

由此可見,影響元素遷移因素有外因和內因,也就是元素本身的狀態、組成和存在形式以及元素所存在的環境。

1.元素遷移的內因。

存在形式:它影響著其活化轉移的能力,顯然呈氣態的元素的活潑性要強於呈液態和固態的元素,呈吸附離子態的元素遷移能力要強於參與礦物晶格的元素。尤其是元素空間位置的明顯變化,一般都要藉助於氣態或液態介質的搬運才能實現,甚至在固體狀態發生的交代和變質作用,也有孔隙溶液的參加。

地球化學親和性:它反映了元素在地質作用中的化學行為和存在形式,也決定了元素遷移的目標源。

原子的重力性質:它是原子量。

大小的具體體現,主要決定了元素的位置,是在上還是在下、能否分離、分離狀況如何等問題。在表生作用中,物質的搬運、沉積(沉積分異)以及在內生作用中,岩漿。

熔融體的結晶分異等都是由於元素重力性質不同造成的。

濃度:它是影響元素遷移的物理化學因素之一,也是擴散作用產生的主導因素並將導致元素的富集與分散。

氧化還原電位。

它是衡量元素氧化還原能力的標準,它決定了元素離子價態的遷移能力。例如,一些變價元素(如fe,mn,co,ni等)的**化合物易於水解,故這些元素的低價離子態較**離子態更易於遷移。

2.元素遷移的外因。

化合物和礦物的性質:化合物和礦物的硬度、熔點、沸點和溶解度。

都將對元素的遷移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溶解度決定了元素進入溶液的難易程度,從而影響了元素的遷移能力。

化合物和晶體的能量性質:化合物越穩定元素遷移能力越弱,晶格能不僅可以衡量晶體內元素的穩定性,而且可以判斷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和礦物從熔融體或溶液中晶出的順序。

溫度和壓力:溫度決定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狀態,即呈氣態、液態還是固態,元素構成的化合物溶解度的大小等;這些反過來又直接影響元素的遷移能力,而壓力的變化是引起氣態和液態物質流動和滲透的直接原因。

酸鹼度。溶液酸鹼度的變化不僅影響氧化還原電位,而且也影響著化合物的溶解度,也可影響元素的遷移能力。

正是內外因的影響,才導致了元素遷移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同時也造成了元素的富集與分散,從而決定了礦床的存在與否。

元素遷移的方式

2樓:中地數媒

元素遷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是由於元素本身狀態與其所存在環境的複雜多樣性所決定的。據物質運動的形式,元素的遷移大致可劃分為以下三類。

1.化學及物理化學遷移。

矽酸鹽熔體遷移:在岩漿作用和超變質作用下,元素主要以矽酸鹽熔體的形式參與遷移,其中元素可能直接參與矽酸鹽晶體的構建或以賦存形式伴隨著矽酸鹽熔體的遷移而遷移。例如:

貝加爾湖地區基性巖和超基性岩中熔離型銅-鎳礦床的原生暈,其中ni,co,cu和ti含量離礦體越近含量越高,在垂直方向上可延伸幾十公尺,個別情況下達140m。這反映了元素隨矽酸鹽熔體遷移的情況。

水及水溶液遷移:在熱液作用中以及水圈內,元素在熱液中呈離子、原子和分子狀態存在,而主要以配離子的形式進行遷移,在此遷移過程主要以擴散作用、滲透作用和氣相運移。

氣體遷移:在火山或熱液氧化以及大氣圈環境中,元素多以氣體狀態發生遷移。

2.機械遷移。

機械遷移是指元素組成的固態物質在外力作用下,以機械運動形式進行遷移的方式,主要見於表生地質作用中。此遷移過程常常只是元素空間位置的變更,較少涉及元素形態上的變化。

3.生物遷移。

生物遷移是由於生物的遷移或吸附作用導致元素的遷移。某些地區植物金屬含量的異常常常指示地下礦床的存在就是生物地球化學遷移的反映。

元素的遷移按物質運動形式,可以分為上述三類,但應注意自然界中遷移方式並沒有絕對界限,常常是一種遷移方式中伴隨著其他的遷移方式。

元素遷移的概念

3樓:中地數媒

元素遷移是指在各種自然條件下,元素結合與分離(一種賦存狀態轉變為另一種賦存狀態)、集中與分散的重新分配的過程。乙個完整的遷移過程包括元素的活化、搬運和沉澱三個環節,而這三個環節又是貫穿於整個地球化學旋迴體系中。元素遷移使得元素在地殼的不同地點集中或分散,並造成各種不同的共生組合,它是礦床形成的前提,也是地球化學找礦的依據。

元素遷移的特點

4樓:說謊

元素在地表環境中的遷移不同於在地殼內部的遷移,具有如下特點:

地理環境是內能和外能(太陽輻射能)的交鋒地帶,而外能佔優勢。由於外能的分佈有週期性、地帶性和地區性,所以地理環境中元素的遷移過程具有明顯的週期性、地帶性和地區性。

在地理環境中,水以氣態、液態、固態3種狀態存在,而以液態為主。水在大氣圈、岩石圈、水圈之間進行著不斷的遷移迴圈,因此在地理環境中進行著以淋溶作用和澱積作用為主要內容的元素的水遷移過程。

地理環境是生物有機體活動的場所,進行著以有機質的形成和分解為內容的物質生物迴圈過程。生物體的化學組成受地理環境條件的控制,而生物體的遺傳性和生物迴圈本身又給地理環境中元素的遷移以巨大的影響。

在地理環境中具有高低起伏的地貌條件,進行著以化學元素按地貌部位重分配和重組合為中心內容的物質地質迴圈過程。

地理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場所,進行著人類活動影響下的化學元素的遷移過程。人類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表1元素週期表(短表)鐒用,以及由工農業生產活動而引起的環境化學汙染均屬這類過程。

元素遷移的方式

5樓:閩青

①機械遷移。根據機械搬運營力又可分為水的機械遷移作用、氣的機械遷移作用、重力的機械遷移作用。

物理化學遷移。元素以簡單的離子、絡離子及可溶性分子的形式,在地理環境中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作用(如溶解-沉澱、氧化還原、水解、絡合與螯合、吸附-解吸等)所實現的遷移 。物理化學遷移又可分為水遷移和大氣遷移。

物理化學遷移是元素在地理環境中遷移的最重要形式。這種遷移的結果決定著元素在地理環境中的存在形式和富集狀況。

生物遷移。元素通過生物體的吸收、代謝、生長、死亡,以及遷徙等過程所實現的遷移。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遷移形式。

某些生物對環境中的元素有選擇吸收和積累作用。生物通過食物鏈對某些元素的積累放大作用是生物遷移的一種重要形式。

元素遷移的地理條件

6樓:阿瑟

在地理環境中,所有影響元素遷移的外部物理化學條件均受區域自然地理條件(氣候、地形、水文、土壤等)的制約。其中氣候條件對地理環境中元素遷移的影響最為明顯,主要表現為兩個最重要的氣候因子——熱量與水分之間的配合狀況直接影響著化合物化學變化的強度和速度。研究元素在景觀要素之間的遷移可以從本質上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其內在聯絡。

元素遷移沉澱機制,影響元素遷移成暈的主要地質因素有哪些

形成金礦床的決定因素是金 以何種方式從岩石中被活化 萃取出來,被熱液搬運,並隨後在適當地方沉澱富集。太古宙變質岩系的疊加作用和變質作用,以及新元古代玲瓏超單元的形成,對於膠東地區金從岩石中活化轉移到變質熱液 深熔岩漿熱液中起了重大作用。這些熱液從深處向地表運移時,在有利地段可形成金礦點。中生代時,郭...

有害微量元素燃燒遷移行為的環境效應

在燃煤過程中,有害微量元素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揮發性元素,他們在燃燒過程中以氣態形式直接排入大氣,或者以化學或物理形式吸附在超細飛灰顆粒的表面進入大氣環境,從而對大氣環境造成汙染。同時,煙道中排放出的飛灰顆粒也會沉積到地表,對土壤和水環境造成汙染。燃燒過程中有害微量元素對環境的汙染主要取決於兩方面 一...

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什麼啊?

1.氣候,不僅直接影響人的身體,而且影響著一個地區的土壤 植被和水文等,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2.淡水,的分佈及其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類生活 生產的空間格局,從而決定著人類的遷移方向和規模。3.土壤,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條件。4.礦產,是資源生產發展,特別是製造業的基礎。5.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