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古代西夏國的樂器有那些

2025-03-28 07:40:25 字數 1937 閱讀 4857

1樓:匿名使用者

吹管樂器。彈撥樂器。

拉絃樂器。打擊樂器。

2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西夏國不就是現在的寧夏麼!~

來自西域的樂器有哪些

3樓:心的痕淚

西域。地區人民自古好歌舞,也創造了許多樂器,自從漢唐以來羨褲,中原地區。

與西域的交往就很密切,雙方互通有無,中國吸收了許多西域的優良文化,尤其是在樂器方面,那麼來自西域的樂器有哪些呢?從西域流傳進中原地區的樂器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笛子和琵琶,其次就是胡琴,胡琴也被稱作胡箜篌,從「胡」字也能看出它的**,其他還有如篳篥等,琵琶、笛子等帶派碧,在今天也比較常見,而篳篥就遠不蠢舉如前面幾種在中國受歡迎,但也切切實實在中國古代歷史。

上存在過。

來自西域的樂器有哪些

4樓:乾萊資訊諮詢

來自西態卜梁域的樂器有:笛子和琵琶。

笛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

一般分為南方的帆運曲笛弊含、北方的梆笛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音笛。音域一般能達到兩個八度多兩個。

琵琶,彈撥樂器首座,撥絃類弦鳴樂器。木製或竹等製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

遠古、夏商時期的樂器有哪些型別及特點

5樓:溜到被人舔

夏商時期的樂器有銅鈴、鉦、鐃、鎛、編鈕鍾。

1、銅鈴。銅鈴,古代樂器。古屬八音之一金類。鈴的形狀也象鍾,但比鍾小得多。現在最典型的有n鈴,高4.8釐公尺、寬4.3釐公尺。據說系安陽出土,大約是商代的。

還有成周鈴,高10釐公尺、寬6.6釐公尺,是西周時代的。它們的形狀都是平口,上有橋形紐。由其大小推測它的用途:小鈴大約是旗子上的點綴品,大的是樂器。

2、鉦。鉦是乙個漢字,讀作zheng,本意是指是一種中國古樂器,用銅做的,形似鍾而狹長,有長柄可執,口向上以物擊之而鳴,在行軍時敲打。

3、鐃。鐃又稱鉦,執鍾,是中國古代使用的青銅打擊樂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為軍中傳播號令之用。流行於商代晚期,周初沿用。其是銅製圓形的樂器,常和鈸配合演奏。

4、鎛。鎛是一種形制接近於鐘的中國樂器。盛行於東周時代。

不像鐘口呈弧狀,為平口。器身橫截面為橢圓形。現在發現的鎛有三件銘文上自名鎛,即素命鎛(春秋中期,齊國),叔夷鎛(春秋晚期,齊國),邾公孫班鎛(春秋晚期)。

其他的鎛形制像鎛而銘文中稱為鍾。

5、鈕鍾。鈕鐘的出現晚於鎛和甬鍾。1956年陝縣上村嶺虢太子墓出土的一組春秋早期無枚編鈕鍾,是現知年代最早的一例編紐鍾,為中原型別的代表。

這組編鐘鐘體為合瓦形,平舞,平腹,銑侈,於口微凹,舞上設定有一圓條形的長圓鈕。

唐代西域有哪些樂器

6樓:abc生活攻略

胡琴,胡箜篌、琵琶、五絃、忽雷、火不思、蘆笙、腰鼓腰鼓屬打擊戚州樂器、橫笛、豎琴,都是西域樂器,譯名也五花八門,什麼和必斯、虎撥思、琥珀詞、吳撥四,比較好玩的則有胡不思和渾不似兩種。火不思後來變成了拉絃樂器,也就是二胡。二胡是典型的「中外合資」產冊仔肆品。

北方的馬尾、松香,南方的蛇皮州轎、竹子,中西合璧,北人南相,表現力極強,也就在民樂演奏中唱了主角。

漢代都有那些樂器

7樓:哲哥聊歷史

漢代樂器共分為打擊樂器、管樂器和絃樂器。

打擊樂器多以編鐘、編磬、建鼓等樂器組成,雖然在宮廷雅樂中還不可或缺,但至漢代已清基走向衰弱納返。

管樂器中包括竽、笙、箛等,至漢代在構造上繼續有所改進。

絃樂器包括瑟、琴、箏等,東答茄謹漢時琵琶由西域傳入我國。

西夏國是現在什麼地方?古代的西夏國在今天哪個省?

西夏國不存在了,他們敬拜的長生天永恆存在。疆域範圍也就是現在的寧夏,甘肅西北部 青海東北部 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 今寧夏同心南 北控大漠,佔地兩萬餘里。西夏,本名是大夏,簡稱夏,源於地名,又自稱邦泥定國或白高大夏國 西朝。同時亦有河西之稱,是因位於中國地區的西北部,史...

請問用口吹的樂器有哪些,吹的樂器有哪些

好多笛子,洞簫,雙簧管,單簧管,長號,短號,圓號,小號,嗩吶,口琴,尺八 日本樂器 薩克斯,排簫,薰 古樂器 陶笛,骨笛 lz太多了說不完啊 口琴,薩克斯,笛子,簫等 管絃樂一般都是口吹的 口琴,單簧管,雙簧管,黑管,長笛,短笛,薩克斯,小號,大號。竹笛,簫,壎,葫蘆絲,巴烏 圓號 長號,次中音號....

有那些古代散文是憂國的啊,急!

過秦論。六國論。岳陽樓記。什麼是古散文 古散文區別於現代散文而言,可比較一下。.古代散文。我國古代,為區別於韻文 駢文。凡不押韻 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 傳 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 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 論語 孟子 莊子 歷史散文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