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熱帶洋麵的蒸發量大還是降水量大

2025-03-28 00:45:17 字數 5680 閱讀 3306

1樓:北水村的杜

降雨大,蒸發瞭然後上公升遇冷就下雨了,

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的洋流怎麼流

2樓:晚香玉

記得32開老教材的觀點是:由於地中海比大西洋海水鹽度高,密度大,因此海平面比大西洋稍低,表層海水從大西洋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地中海,這種因密度差異而形成的洋流屬密度流。相對應的底層海水,由於表層海水流向了地中海,則底層海水則由地中。

為什麼海洋的蒸發量的最大值位於副熱帶地區?

3樓:網友

然而,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壓,或者信風帶控制,天空雲量較多,抵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相對其實沒有特別多。

反而是靠近難北迴歸線的副熱帶,排除海陸因素,將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天氣晴好,陽光輻射可以直接抵達地面,對應接下來地面輻射公升溫空氣的能力當然也將強於熱帶。

所以副熱帶地區擁有最大的海洋蒸發量。

4樓:科幻老怪

因為熱帶雖然有最大光照的優勢,但空氣流動十分不理想,拽了蒸發量的後腿。而副熱帶既有足夠的光照,又有空氣流動的極大優勢。至於其它帶,由於光照少的太多,蒸發量就更顯遜色。

所以副熱帶海洋蒸發量最大。

赤道穿過的地方為什麼多雨林 那裡高溫 蒸發量大 水應該很少 應該容易形成沙漠啊

5樓:網友

因為赤道高溫 所以形成赤道低氣壓 所以雲厚 降水多 既然雲厚太陽輻射必然減少 所一降水大於蒸發量。

南北迴歸線由於赤道上空的空氣源源不斷地流到副熱帶上空聚積,產生下沉氣流,致使低空氣壓增高而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 氣流下沉 經常晴空萬里 少雨 這是原因之一。

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低氣壓帶的定向風,由於地球的自轉,風向發生偏轉,在北半球向右偏,成為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向左偏,成為東南信風。北半球副熱帶地區大陸西岸處於東北信風的背風面,大陸東岸處於東北信風的迎風面;同樣,南半球副熱帶地區大陸西岸處於東南信風的背風面,大陸東岸處於東南信風的迎風面 這是原因之二。

在副熱帶地區的大陸西岸受寒流影響,故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大陸東岸受暖流影響,故降水較多。至於副熱帶地區大陸內部熱帶沙漠氣候的成因,除受副熱帶高壓或乾燥信風的影響外,還與遠離海洋受海洋影響小有關 這是原因之三。

是否解決了你的疑惑?

6樓:沒坐火車

不錯,雖然常理而言高溫的地方才容易形成沙漠,但是事實卻不是,因為沙漠的形成也學要風的作用,迴歸線附近正處於季風帶,降雨不多,所以植被並不是很多,所以形成了沙漠,而赤道附近高溫卻多雨適宜植被生長,所以。。。因為沙漠形成後氣溫過高,所以大家就習慣稱他們為熱帶。。。

7樓:網友

根據大氣環流圖,赤道附近,溫度高,空氣膨脹,呈上公升氣流,蒸發量大,到高空的時候,溫度低,冷卻凝結成雨,所以降水量也大,在赤道上空形成高氣壓,由於受西風的影響,到30度附近,空氣冷卻,下沉,地面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由於下沉氣流,下雨少,容易形成沙漠,這時是熱帶沙漠氣候。溫帶也有沙漠氣候,主要是因為,在溫帶,地處大陸內部或山脈阻擋或盛行方向的背風區,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形成溫帶沙漠氣候。我國東南地區沒有形成沙漠的原因是由於季風氣候的影響。

8樓:晨曦雲天

赤道地區因常年受到太陽輻射多空氣上公升形成赤道低壓帶。而空氣上公升就容易形成降水,加上赤道地區本身熱蒸發量大,水汽充足,使降水量也大。因而不會形成沙漠。

迴歸線附近因常年空氣下沉而形成副熱帶高壓帶,空氣下沉不易形成降水。氣候乾燥致使晴天多。地表受太陽輻射多而愈加炎熱。所以有些地方維度已經比較高了還是形成熱帶沙漠。

9樓:

要看什麼氣候地帶呀 熱帶雨林氣候 跟熱帶沙漠氣候。

還有周圍附近的風向 氣旋有關。

為什麼海洋的蒸發量的最大值位於副熱帶地區

10樓:網友

受副熱帶高壓的穩定控制,位於這個氣候帶的海水溫度高,曰照時間長,蒸發量大。

副熱帶海區蒸發量大原因、、

11樓:匿名使用者

副熱帶海區蒸發量大原因:副高控制,多晴天,太陽輻射強。

12樓:真宮寺小喬

副熱帶高壓長期盤踞。

使得該海域天氣晴好,氣溫相對較高,海水蒸發量自然就很大。

13樓:

主要受副高影響,盛行下沉氣流,蒸發就大了。

為何赤道地區的蒸發量小於副熱帶地區

14樓:匿名使用者

總得有水才能蒸發啊沙漠裡你叫他蒸發沙子啊。

15樓:匿名使用者

陸地少是乙個原因,空氣溼度大。

誰能普及一下為何今年雨水那麼多?

16樓:合夥人金林

原因:隨著南海夏季風的爆發,強盛的西南季風向我國南方源源不斷輸送暖溼氣流,與此同時中高緯的環流形勢相對穩定,也有利於冷空氣不斷擴散南下,冷暖空氣在我省上空強烈匯合,導致一次次強降雨天氣。

其他間接原因:

1、自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形成了一次聖嬰事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西南季風長時間滯留在我國南方,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對峙,造成雨帶位置偏南、降雨強度偏強。

年、2020年冬季青藏高原積雪較常年同期異常偏多,使得春夏季大陸上空較常年偏冷,海熱力差異減小,導致夏季風北上的動力減弱,從而也有利於雨帶長時間停留在南方。

17樓:張大膽

今年雨水多是因為聖嬰事件造成。

2020年5月8日,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一次弱聖嬰事件已形成,預計今夏澇重於旱。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帶。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表示,今年6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西北太平洋對流層低層盛行異常反氣旋風場,副高西側引導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輸送明顯偏強,為南方地區持續性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條件。

18樓:網友

由圖可見。

湖南地區除開中部非常狹窄的地區之外,降雨普遍少於常年

所以您的「今年雨水這麼多」的前提完全不成立!

近期的降雨是正常的梅雨準靜止鋒之故,並且並沒有超過多年平均。

19樓:網友

二龍治水多雨偏旱bai澇,十一牛du耕田土頭硬,五日得辛還可zhi以,十人分餅難充飢。

在我國正式使dao用公元紀年之前,一直都是用干支紀年法來紀年、紀月、紀時的。天干有十個: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用天干、地支相配,六十年乙個迴圈。乙個迴圈為一甲子,所以六十歲的人也稱花甲之年。

幾龍治水; 根據正月第乙個地支「辰」日在第幾日確定。例如「辰」在正月初一,就叫「一龍治水」,在初二,就叫「二龍治水」,依此類推。

在十二生肖中「辰」代表龍,龍又是掌管行雲布雨的神,所以根據皇曆上的幾龍治水可推測這一年的旱澇雨水情況。民間有俗語「龍多不下雨」就是由此而來。

龍少了,管理不過來,就會到處下雨,這一年雨水就多。龍多了,管理過甚,降雨就會減少,這一年就會幹旱。一般來講「五龍治水」象徵風調雨順最好。

簡而言之:龍越少,雨越多,地越澇;龍越多,雨越少,地越旱。

正月初。一、二逢辰,行雨均平,春夏秋冬雨水應之高田,全收麻豆麥也。

正月初。三、四逢辰,雨水調均,高低大收。 正月初。

五、六逢辰,半兇半吉,種宜早,大收之年。正月初。

七、八逢辰,春秋月有蟲蝗,遍傷人民,五穀漲價,百姓饑荒,鄉村餓死。

正月初。九、十逢辰,本年大水,又有秋旱,苗焦枯,五穀不收,一水一流半收。正月十。

一、二逢辰,其年多旱,秋夏枯乾,空貴,耕種五穀不收,江湖斷流,冬有雨雪。

20樓:網友

今年雨水這樣多的原因:聖嬰+副熱帶高壓。聖嬰剛剛在5月落下大幕,而它對副熱帶高壓和我國汛期的影響可謂深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影響我國汛期雨帶分佈的主要推手。

聖嬰事件確實會影響到我國部分地區的氣候異常,但這種影響主要是氣候尺度的影響,而不是某一次天氣過程。同時,聖嬰並不是短期氣候**中的唯一參考因子。

對我國氣候來說,無論是夏季的旱澇,還是冬季的冷暖,都會受到高-中-低緯度大氣環流的協同作用。這其中的一些環流會受到聖嬰的影響,一些則受到其它海區海溫或其它因素如極冰、積雪的影響。連陰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的暖溼空氣比較活躍,而北方的冷空氣有一定的強度且活動頻繁,當南下的冷空氣到達江南、華南地區時,尤其是當從我國東部南下的北方冷空氣主力和從熱帶海洋來的暖溼氣流相遇時,常常在二者交匯的地帶形成低溫連陰雨的天氣。

21樓:孤獨自由行歲月

我國處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的東部,東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每當夏季到來時,強烈的太陽光照射著陸地和海洋,因為海洋增溫比較慢,所以海洋上氣溫較低,空氣就會冷縮在附近海面上,形成了高氣壓;而陸地的溫度加得較快,陸上氣溫較高,空氣受到了熱膨脹而上公升,在近地面上形成了低氣壓。風總是從高氣壓刮向低氣壓的,這樣的話,我國夏季吹的風主要是從海洋吹過來的暖溼風,又叫東南風。

在海洋上刮來的暖溼風,在我國登陸後,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形成了鋒面,因為暖溼空氣較輕,所以在鋒面上,而冷空氣下的冷空氣重在鋒面下,使得鋒面成為乙個向冷空氣傾斜的狹小過渡地帶。而暖溼空氣在鋒面上爬公升,冷卻後凝結形成了降雨,稱為鋒面雨。

伴隨著暖空氣強烈勢力的增強,在5~9月,鋒面雨帶就不斷向北推進,一般地看來,5月份,雨帶多在華南地區,夏初6月份,多在長江流域,七八月份在華北和東北地區。9月份後冷空氣的勢力增加,而暖空氣慢慢減弱,鋒面雨帶向南撤離,10月份雨帶撤離中國大陸,退隱到海上。因此,在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多雨,是受到海洋上吹來的東南風的影響。

22樓:春風十里不如你

今年雨水之所以會這麼多,是受大氣壓以及整個生態迴圈系統的影響導致了我國今年受氣壓影響雨水比較多的乙個現狀。

23樓:韋永祥

夏天雨水多是屬於自然界正常規律,現在莊稼需要雨水來灌溉,每年的這個時段都是雨水多。

24樓:採購人生

雨水的多少,取決於當年天氣的變化,這是無法**,但是事後可以進行分析。同樣的事後分析也只是一套看起來說得過的理論,如果拿支去**今後的雨水量,一樣是行不通。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做好準備,有備無患。

25樓:雨慧穎

和全球變暖是有一定的關係,多的地方積水嚴重,少的地方不會下雨。因為梅雨季節到了。雨水會越來越多的天氣也根據生態決定的,如果綠色規劃越來越好,雨水就會少一點,如果大家都不注重環保,雨水也會越來越多的。

26樓:梅雨時節

今年雨水比較多,是因為今年按照農曆來說是閏四月,就是說有兩個四月。這樣雨季就相對的延長了。

27樓:匿名使用者

6月8日是梅雨季節,梅雨季節會持續降雨的,特別是南方最為顯盛。此外今年,南方的暖溼空氣比較活躍,而北方的冷空氣有一定的強度且活動頻繁,當南下的冷空氣到達江南、華南地區時,尤其是當從我國東部南下的北方冷空氣主力和從熱帶海洋來的暖溼氣流相遇時,常常在二者交匯的地帶形成低溫連陰雨的天氣造成今年的雨水特別多。

28樓:來自陡水湖大膽的水晶

就看各自的。嗯,看地方吧,像我們這的話,今年雨水就並不是很多。但是鄉鎮蘭芳好像就還有大暴雨颱風什麼的。可能就是氣候的問題,嗯,氣候其實每年都在發生著變化。

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成因,副熱帶高氣壓的氣候特點及原因

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乾旱少雨。冬季,副熱帶高壓移向低緯,本氣候區西風帶氣旋活動頻繁,降水豐富,同時因西風從冬季較溫暖的海洋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上吹來,氣候溫和溼潤。位於副熱帶地區 緯度約為20 30 的高壓系統。它呈橢圓形,其長軸大致同緯圈平行,是具暖性的動力系統,一般在700百帕和...

南美熱帶草原氣候為什麼受赤道低壓和副熱帶高壓交替

同一個地方的抄氣候最多隻受一種氣壓帶加一種風帶交替影響,不會同時受兩種氣壓帶影響。因為氣壓帶風帶移動範圍有限。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有好幾種型別。其中,緯度低一些的地方在赤低影響時溼季,信風時乾季。緯度高一些的地區在受 來自海洋的信風 影響時溼季,副高時乾季。北半球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南美洲的巴西高原...

大部分沙漠位於副熱帶高壓區,氣候會受哪些影響?

這個是根據位置而定,高中地理中強調南北緯到度是熱帶沙漠氣候。的控制,誰控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副高和信風的性質都是乾燥的,所以也就導致了沙漠氣候高溫 乾旱 少雨特徵的形成,就像無論黑貓 副高 還是白貓 信風 巴基斯坦位於西南季風帶西緣,受季風的影響已經很小了,同時還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很容易形成熱帶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