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墓葬說說人類社會是如何發展的

2025-03-27 22:10:16 字數 1083 閱讀 6597

1樓:網友

根據陪葬品的不同。

全世界墓地不斷增多,每個人死後都要埋葬,都需要墓地!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空間將越來越小。

2樓:河南福壽園

從古代到現代,人類一直在不斷地出生死亡,到目前為之,死亡的人數應該是現在存活人數的不知多少倍了,但是死去的人們的痕跡在**?

可以這麼說,您看到了現在和到往後的幾十年,但是沒有看到百年或千年。

現在修建的很好的墓地,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也許會存在,但是再經過漫長的時光風蝕,都會消失到不存在了。

您也可以留意考古文獻資料,現在發現的很多古代墓群都是在地下幾公尺甚至幾十公尺,當然,發現的只是少數,還有很多的還都埋葬在不知哪個角落。

3樓:網友

你放心 絕對不會有這種問題 人死後 埋不埋是由活人決定的 你見過死人出來找活人扯皮的嗎? 再說 每年拆遷和遷墳那麼多 建房時挖出古墓的事也不少吧。

墓葬是怎樣發展和形成的

4樓:

從遺址中發現,我過是從山頂洞人生活的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三萬年前,人死後才要埋葬的,河姆度人和半坡人並沒有提到,是在原始社會末期的一些墓葬裡出現被殘殺的戰俘和奴隸,大汶口晚期的墓葬裡有隨葬的玉器等精美的工藝品和日常器物,商朝時,有的奴隸主死了還要把奴隸殺死或活埋,隨著各個方面的提高,農耕經濟的發展,原始手工業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等方面的提高,使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還有一方面就是,人們的私有財產出現了,使人類生活不同了!原始的農業是從採集中形成的。婦女們在長期的採集過程中,發現植物的果實掉在地上可以發芽、生長、結果。

如此反覆地進行觀察和試驗,就開始有意識地進行人工栽培,早期的農業勞動也就因此而產生了。人類在漫長的生產、生活過程中開始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並且也發現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必然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人們的生活是與環境相互依存的,不同的自然條件會讓人們產生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經開始了定居生活,進行農業生產,這種農耕定居生活較之以前的原始漁獵生活,有了進步,生產力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人類社會也總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

人類社會變化發展的例子

1 蒸汽機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 蒸汽時代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傳統的手工業無法適應機器生產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產管理,提高效率,資本家開始建造工房,安置機器僱傭工人集...

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簡要的說,人類的發明創造促進了科學技術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使我們享受到許多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好處.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比如說無線電通訊技術的發明,使我們可以收聽廣播,電視,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還可以方便的使用手機進行通訊交流.這些全都依賴無線電技術的發明.許多人小時候都有做...

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馬ks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有著完全粗糙化 簡單化 情緒化 乃至最後完全歪曲的理解。人類社會無論群體還是個體,都是非常複雜 千變萬化的,每個人或某一群人的的社會身份都可能是多重而且不斷變化的,而且人類的社會生態形態,也是多種多樣的,完全不能用簡單的一個模式來準確描述,更不用說,用階級鬥爭這種荒唐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