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素清白濁如泥」出自哪首詩?

2025-03-27 18:45:15 字數 1666 閱讀 1390

1樓:青妍知識屋

1、「寒素清白濁如泥」出自《桓靈時童謠》。

衫空世 2、原文。

桓靈時童謠。

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3、譯文。地方**向朝廷舉薦的秀才根本不懂四書五經這些儒家經典。

向朝廷舉薦的品德高尚因孝順而聞名的人,真實的情況是父母長輩被趕出家門,無所依靠。

所謂的寒門,清正廉潔的人更或肢是品德敗壞,道德低下如汙泥一樣令人厭惡。

被舉薦的公門子弟稱為人才,實際上卻怯懦不敢擔當;膽子如雞一樣小。

4、簡析。全詩純用口語,通俗易懂,全擺事實,不著述評。最妙的是全用對比手法,並且是一句一比,句中自比,更顯出名實不符的巨大反差,虧罩社會批判意義不言自明。

詩歌的節奏明快,前後兩句各用相同句頓,使之琅琅上口易記易誦,便於兒童傳唱。當千家萬戶黃口小兒都在指責社會黑暗時,這個時代就差不多到頭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桓靈時童謠朝代:兩漢。

作睜模者:佚名。

原文: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遊餘,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神早滾。

高第良將怯如雞。

3樓:宇亦賢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策良將怯派知如雞」,就是說察舉上來的秀才、孝廉缺德寡才,或沒有學問,或不孝敬父母;所謂清白寒門子弟,不過是些骯髒東西;所謂上等良將,實際上是些膽小如畝悉雞之徒。

這是東漢末年的民謠,諷刺了宦官當政時期的人心不蠱和社會價值體系塵耐消的崩潰。

4樓:網友

桓靈時童謠》

兩漢:佚名。

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舉秀才,不知書。」凡舉作秀才科的人,本應文才深秀、學富五車,但實際上卻連字都不識,於是便產生了名與實強烈的對比,誇張又並不讓人覺得虛誕。

察孝廉,父別居。」孝、廉本來兩科,後來合而為一,應是事親孝順、處事廉潔之人當選。這裡複詞偏義,重在講「孝」。

孝之最為基判旁本的,就是奉養雙親。但這位被薦之人,竟是與父親分居而住,就中國古代家庭觀念來看,無疑是不孝之舉了。

寒素清白濁如泥」,寒素與清白,可能是性質相近的兩個科目。漢代察舉科目,只隨皇帝高興與需要而定,所以並不固定。《晉書·李重傳》中講到舉寒素要符合「門寒身索,無世祚之資」的條件,選舉制度漢晉相延,變化不應很大掘物橡。

範譁在《後漢書·揚雄傳論》中說:「中興以後,復增淳樸、……清白、敦厚之屬。」可見二者都是選舉科目。

一般科目之名稱與它所要求的品質應是相當的。故清白、寒素科出來的,應是出身清貧、為官清正之人,而實際上,勞動人民的評價則是「濁如泥」,可見他們是當不起那四個字的。

始元五年,詔舉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後漢書·安帝紀》:「永初五年七月,詔三公、特進、九卿、校尉,舉列將子孫明曉戰陣任將帥者。

大概武將之舉,均要求「列將子孫」,正因此,此科目才取名「高第」吧。高第與文學對舉,在此又與良將並舉,可知與上面「寒素清白」一樣,是兩個相近科目。被薦之人,應「剛毅武猛,有謀謨(《順帝紀》)」然而實際上卻膽小如雞,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這首民謠,用一兩個典型的細節,通過形象的比喻與誇張,將乙個個名不符實的推舉現象並列起來,將封建時代選拔人材的虛偽、腐朽與可笑揭示得淋漓盡致,表現了勞動人民高超的戰鬥與諷刺藝術。

這是哪首詩或詞,這是出自那首詩

紙上寫的是 懷素家長沙 幼而事佛 經禪之暇 頗好筆翰 開士懷素僧中之英 原圖 真跡區域性 原文 懷素家長沙,幼 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遠覩前人之奇蹟,所見甚淺。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編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疑滯,魚箋絹素,多所塵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顏...

月是故鄉明出自哪首詩,月是故鄉明出自那首詩,全詩是什麼?

月夜憶舍弟 杜 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首詩是乾元二年 759 秋天,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杜甫有四個弟弟 穎 觀 豐 佔,這時只有杜佔隨著地,其他三個散居在山東 河南。這首持抒發了詩人對諸弟及家鄉的懷念。感嘆由於戰亂而造成的...

《緜》是一首什麼詩,彳亍出自於哪首詩

彳亍出自於哪首詩 彳亍。出自於戴望舒。的成名詩作 雨巷 她彷徨在含乎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 ch ch 著,冷漠 悽清,又惆悵。雨巷 是中國詩人戴望舒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詩中描寫了抒情主人公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懷著一種縹緲的希望,希望逢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