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喚罩北定和信鬧中原日,勿忘家祭告乃翁。本坦穗詩作於陸游去世的那年,即1210年!
2樓:匿名使用者
寫於1210年。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樓:匿名使用者
在紹興城市廣場有一塊碑,鐫刻了陸游愛國情懷的《示兒》詩: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寬嫌無忘告乃翁。
陸游紹興人,出生在北宋滅亡的年代,金兵南侵,國破家亡。他父親是一位愛國的士大夫。父親的言行,使他早年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愛國志向。
但他一生鴻志難遂,可謂愛國不得志。
二十九歲陸游科舉考試第一名,因奸相秦檜的孫子秦壎也參加這次考試,給考官打了招呼。考官陳之茂不徇私情,還是取了文章最優秀的陸游為頭名。為此,秦檜清查陸游在試卷中的抗金言論。
陸游為了避禍,回到紹興,六年後秦檜死去,才出掘巧答仕。
後來,陸游參加「北伐」抗金。主帥張浚被「降」派攻擊,「殃及池魚」,陸游也被罷了官。過了將近十年,川陝一帶的軍事將領請陸游做幕僚,因為那裡靠近金兵,陸游欣然前往。
他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如何恢復中原的建議。由於宋孝宗無心抗金,陸游的希望落空。後來,韓侘當了宰相,發動了一次不成功的北伐,主戰派辛棄疾為此受到牽連,判慧陸游的抗金志向變成泡影。
西元1210年,陸游八十六歲高齡,臨終之時,把兒子叫到床邊,唸了他最後的一首《示兒》詩,表達了他「北定中原」的愛國情懷。
示兒是陸游創作的一首什麼詩
4樓:從口從羊咩
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巜示兒》一詩中詩人陸游的遺憾是什麼?
5樓:九辭
陸游寫出自己的遺憾是(死去元知萬事空 ),遺恨是(但悲不見九州同 ),遺願是(王師北定中原日 ),遺囑是(家祭無忘告乃翁 ).表達詩人的愛國之情。
6樓:年英武
國家政策出來了!我是說如果我們真的不合適可以退換嗎?
7樓:後千凝
表達。詩人遺憾的詩句是「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陸游寫示兒死前時代背景,陸游寫示兒死前時代背景
今譯 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乍聽到止不住的淚水灑滿了衣裳。回頭看妻兒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裡引吭高歌呵且須縱情飲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立即動身穿過了巴峽再穿過巫峽,然後經過襄陽再轉向那舊都洛陽。作者簡介 杜甫 712 770 唐代詩人。字子美,河南...
巜示兒》一詩中詩人陸游的遺憾是什麼
示兒詩中作者一生的遺憾是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原詩 示兒 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 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
請問陸游的詩 示兒這首詩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詩人在寫此詩的十一年以前,嘆息過 死前恨不見中原 在熱烈地期待著舊業的光復。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敵部隊要揮戈北上,趕走敵人,收復失地,平定中原。這對於詩人自己,當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後代的兒孫們能看到。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