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鋁銅先後被使用的原因,銅,鋁,鐵被利用的先後順序及原因為什麼鋁

2025-03-25 09:10:34 字數 3659 閱讀 8332

1樓:匿名使用者

由金屬的活動性決定的,活動性強的大多以早譽化合物的形式出現。活動性弱的大多以單質的形式出現(金銀)。以單質的形式出現容易開採,容易被發現和使用(鋁就是進200年才開盯睜銷始使用的,它太活潑了凱遊,不容易分離出單質)

2樓:匿名使用者

鐵是地球上分佈返碼最廣的金屬之一,約佔地殼質量的,居元素分佈序列中的第四位,僅次於氧、矽和鋁。 在漏巨集哪自然界,遊離態的鐵只能從隕石中找到,分佈在地殼中的鐵都以化合物的狀態存在。鐵的主要礦石有:

赤鐵礦fe2o3,含鐵量在50%~60%之間;磁鐵礦fe3o4,含鐵量60%以上,有亞鐵磁性,此外還有褐鐵礦fe2o3�6�1nh2o、菱鐵礦feco3和黃鐵礦fes2,它們的含鐵量低一些,但比較容易冶煉 鋁。

銅金屬活動性順序為 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絕此鋇。

3樓:匿名使用者

如你所說的一樣,就是金屬的活動性決定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覺得這道題目有爭議。三種原本就有一定聯絡,尤其後兩個。

銅,鋁,鐵被利用的先後順序及原因為什麼鋁

5樓:鰉螟獾

銅的化學性質最穩定,冶煉最容易,所以人們先煉出來的是銅。

鐵的化學性質比銅活潑,冶煉比銅難,所以後煉出來的是鐵。

鋁的化學性質比前兩者更活潑,冶煉更難,最後應用的是鋁。

自然界中獲得的最大的天然銅重420噸。

在古代,人們便發現了天然銅,用石斧將其砍下來,用錘打的方法把它加工成物件。

在我國,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已經開始使用紅銅,即天然銅。

3000多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從銅礦取得銅的過程。

在自然界,遊離態的鐵只能從隕石中找到,分佈在地殼中的鐵都以化合物的狀態存在。

鐵在自然界中分佈極為廣泛,但人類發現和利用鐵卻比**和銅要遲。

由於鋁的活潑性強,不易被還原,因而它被發現的較晚。180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建立電池後,1808~1810年間英國化學家戴維和瑞典化學家貝齊裡烏斯都曾試圖利用電流從鋁釩土中分離出鋁,但都沒有成功。1825年丹麥化學家奧斯特發表實驗製取鋁的經過。

同最容易冶煉 他的活動性較弱,拿木炭混合燒一下就出來了,而鋁活動性太強,無法用火冶煉出來,鋁只能電解,這就是當初鋁比**還要貴的原因。

鋁和鐵哪個先腐蝕鋁和鐵接觸時哪個先腐蝕

6樓:加油奮鬥再加油

在鋁氧化膜不夠緻密的情況下,鋁會優先發生腐蝕;在氧化膜緻密的情況下,鐵會優先發生腐蝕。

因為金屬鋁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生成緻密的氧化膜,這個氧化膜可以阻止內部的鋁繼續與氧氣反應。但是鐵與氧氣生成的是鐵鏽,疏鬆多孔,而且易剝落,所以鐵會優先發生腐蝕。但是由於鋁比鐵活潑,所以在都是金屬的情況下鋁會優先發生腐蝕。

銀白色輕金屬。有延展性。商品常製成棒狀、片狀、箔狀、粉狀、帶狀和絲狀。

在潮溼空氣中能形成一層防止金屬腐蝕的氧化膜。鋁粉在空氣中加熱能猛烈燃燒,併發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於稀硫酸、硝酸、鹽酸、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溶液,難溶於水。

相對密度。熔點660℃。沸點2327℃。

鋁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於氧和矽,居第三位,是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航空、建築、汽車三大重要工業的發展,要求材料特性具有鋁及其合金的獨特性質,這就大大有利於這種新金屬鋁的生產和應用。 應用極為廣泛。

鐵(iron)是一種金屬元素,原子序數26,單質化學式:fe。純鐵是白色或者銀白色的,有金屬光澤。

熔點1538℃、沸點2750℃,能溶於強酸和中強酸,不溶於水。常見價態:+2和+3;+6價較少見。

鐵在生活中分佈較廣,佔地殼含量的,僅次於氧、矽、鋁,位居地殼含量第四。純鐵是柔韌而有延展性的銀白色金屬,用於制發電機和電動機的鐵芯,鐵及其化合物還用於制磁鐵、藥物、墨水、顏料、磨料等。另外人體中也含有鐵元素,+2價的亞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成分,用於氧氣的運輸。

7樓:網友

腐蝕是發生在物體表面的反應。物體本身的性質和腐蝕環境均要考慮。以下是在通常環境的前提下:

1.氧化膜不夠緻密的情況下,鋁會優先發生腐蝕;

2.氧化膜緻密的情況下,鐵會優先發生腐蝕。

需要說明一點,二者接觸可能存在是否電導通的問題,但並不影響上述結論。區別在於若接觸不導通,二者各自反應;若接觸導通,則成為電偶,發生電偶腐蝕。

為什麼人類先使用銅器,後使用鋁,最後使用鐵呢?

8樓:望遠鏡

額,我都高二了,初三講的啥我還真忘了。不過人類使用鐵比使用鋁早多了,這估計是你打錯了吧……

人類首先使用銅器是因為當時沒有這麼先進的冶金技術,銅比鐵穩定(就是放到空氣裡不容易生鏽),所以當時人們找到現成的材料:銅、鐵礦石和鋁土時,首先發現銅很好用,就開始鍛造青銅器皿了,因為純鐵礦(隕鐵)在當時非常少,所以那時鐵器也很少,不過後來銅用得太多了,很難找到了,所以偉大的鐵匠們把木炭和鐵礦石混起來,通過冶煉的方式提取出來鐵,而鐵礦在地球上含量很大,木炭也很多,所以大家覺得鐵比銅省事,就開始用鐵器了。鋁的使用是在近代了,西方的化學家們從元素週期表上乙個乙個的摳元素,把鋁給摳出來了,發現它很耐鏽(其實是鋁生的繡正好可以隔絕空氣,阻止深層的鋁生鏽,鐵可就不行了)才開始使用的,而現代研究表明鋁的攝入量過高會引發老年痴呆,所以大家就又開始用鐵鍋做飯了,不過目前鋁的應用還是很廣泛的。

我懂的也不多,就這些了,希望能幫到你!

9樓:網友

人教版初三2012版的知識上說的是。

原因是:鋁比鐵活潑,鐵比銅活潑,因此冶煉它們的難度是:鋁 >鐵 >銅。

以前的冶煉技術太有限了。

如果幫到了你,請及時,你的滿意,我的無限動力,謝謝配合 (*

10樓:網友

您的問題貌似不正確,人類是先使用銅器,然後是鐵,最後是鋁。原因是銅容易冶煉,且不易生鏽,鐵和鋁比較難以冶煉。金屬的使用順序跟他的活潑性有關~要想獲得活潑金屬~就需要更高階的冶煉技術~所以最早是銅~然後是鐵~鋁都是人們尋找到降低氧化物熔點之後才能進行冶煉的。

11樓:網友

先銅,後鐵,最後是鋁吧 銅有顏色 且化學性質較穩定 鐵比銅活潑 但沒有鋁活潑 鋁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 其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所以發現得晚 自然使用得也晚。

12樓:網友

因為有自然的銅單質,沒有自然的鐵。

而且通的熔點低於鐵易於冶煉。

13樓:網友

根據金屬活潑性大小,可知al大於fe大於cu,便可知越不活潑,越不容易以化合態出現,利用越早。

14樓:網友

鋁比鐵活潑,鐵比銅活潑,活潑型強容易被發現的。

下列關於鐵鋁銅說法正確的是

15樓:登深位璇璣

a.鐵、鋁是銀白色金屬,銅是紫紅色金屬;故說法錯誤;

b.銅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的後面,不能與與稀硫酸反應;故說法錯誤;

c.鐵、鋁、銅都能與氧氣反應;故說法正確;

d.鐵、鋁、銅都不能與冷水反應;故說法錯誤.答案:c

求解答過程:鋁、鐵、銅是我們生活

16樓:網友

1)b ;

2)表面形成緻密的氧化膜,阻礙反應繼續進行3)fe+cuso 4feso 4cu

銅鐵鋁的密度大小關係是什麼?

銅 鐵 鋁。 銅的密度為 的三次方千克 立方公尺 鐵的密度為 的三次方千克 立方公尺 鋁的密度為 的三次方千克 立方公尺。不論什麼物質,也不管它處於什麼狀態,隨著溫度 壓力的變化,體積或密度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聯絡溫度t 壓力p和密度 或體積 三個物理量。的關係式稱為狀態方程。氣體的體積隨受到的壓力和所處...

有什麼辦法能讓銅或鋁被磁鐵吸引,鋁和銅會被磁鐵吸起來嗎

磁鐵能吸鐵 鈷 鎳 不能吸所有非金屬。鐵一類的 鐵磁性物質 的內部有特殊結構。鐵磁性物質內部是由無數個極其微小的 小磁鐵 組成的。這些小磁鐵可以自由轉動,平時它們的方向雜亂無章,磁性相互抵消,整個物體不顯磁性。一旦它們與磁鐵相遇,鐵磁性物質內部的 小磁鐵 重新排序,方向相同,磁性互相疊加,於是使鐵磁...

廢塑料粉碎片夾鐵鋁銅怎樣分離

風篩分離。將經過粉碎的廢舊塑料從上方投入風篩分離裝置,使空氣從橫向或逆向吹過,利用不同塑料和雜質對氣流的阻力和自重形成的合力之差將不同種塑料分開,也使。將經過粉碎的廢舊塑料從上方投入風篩分離裝置,使空氣從橫向或逆向吹過,利用不同塑料和雜質對氣流的阻力和自重形成的合力之差將不同種塑料分開,也使砂石等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