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唐時西洱河地孝茄茄區,共分6大部落,號稱「六詔」,即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及蒙舍詔。當中蒙舍詔因地處南方,稱為南詔,亦為各部落中最強。詔解作酋長。
永徽五年(654),蒙舍詔張樂進求讓位於避仇來居的細奴邏。細奴邏遣子入唐,求唐保護。自唐高宗儀鳳三年(678)起,吐蕃先後征服五詔,獨蒙舍詔始終附唐。
開元元年(713),玄宗封南詔皮羅閣為臺登郡王。729年2月,唐打敗吐蕃,攻下昆明鹽源納碧(今鹽源)。六詔中的鄧賧詔、浪穹詔、施浪詔及河蠻依附於吐蕃,而越析詔、蒙巂詔及蒙舍詔(南詔)歸附唐王朝。
當時南詔實力最強,欲求一統六詔,唐王朝為減輕與吐蕃接壤的邊患,支援南詔統一各部落。西元737年,唐朝派御史嚴正誨協助南詔攻下石和城(今鳳儀)、石橋城(今下關),佔太和、襲大釐逐河蠻,之後又繼續兼併各詔。開元巧察二十六年(738年),皮羅閣在唐王朝支援下兼併五詔,進爵雲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區為基地建立南詔國。
次年遷都太和城(今大理)。
六詔統一的過程
2樓:手機使用者
葉迦獨避禍遠走,竟成南詔王之祖。
隋唐時期,在今雲南地區錯雜散居著許多部落,名號繁多,難以勝計。就種族來說,主要有白蠻與烏蠻。
唐初,烏蠻大體仍過著畜牧生活,還不會紡織,男女都用牛羊皮製衣,其社會發展較白蠻落後。從7世紀初葉到中葉,烏蠻征服了當地的白蠻乎襲扮,建立起六個詔。烏蠻稱王為詔,六詔就是六個王國。
六詔是:蒙舍詔,在今巍山縣境,因地居最南,故又稱南詔;蒙�詔,在今巍山縣北部,為蒙舍詔北鄰;越析詔,在今賓川、風儀二縣;�賧(téng dǎn)詔,在今鄧川縣;浪穹詔,在今洱源縣;施浪詔,在�賧詔東北。
西元654年(永徽五年),蒙舍詔張樂進求讓位於為避仇來到南詔定居的細奴邏禪明。細奴邏即位後,遣子入唐為質,以求得到唐的保護。
7世紀70年代以後,吐蕃勢力進入洱海湖區北部。南詔距離吐蕃最遠,受威脅較小,因此仍依附於唐朝。唐朝為了抵禦吐蓄,大力支援南詔進行統一戰爭。
西元713年(開元元年),玄宗封南詔皮羅閣為臺登郡王。西元729年(開元十七年)2月,唐打敗吐蕃,攻下昆明鹽城(今鹽源)。六詔中的鄧賧詔、浪穹詔、施浪詔依附於吐蕃,而越析詔、蒙崔詔及蒙舍詔(南詔)歸附唐王朝。
到南詔王皮羅閣時,南詔實力最強,打算一統六詔。唐王朝為減輕與吐蕃接壤的邊患,鼎力支援南詔統一各部落。在唐王朝的支援下,南詔先後征服了西洱河地區的白蠻諸部,取代了「白子國」,並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建立了統一的南詔國,定都太和城(大理市南)。
南詔統一洱海地區,無疑是唐朝統一天下歲灶的乙個重要步驟,既為漢族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在雲南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為白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為嘉獎南詔皮羅閣統一洱海地區的功勳,唐廷於西元738年(開元二十六年)冊封他為「南詔王」。
然而,南詔的野心沒有就此終止。在統一六詔成功後,他們希望統治更大的區域,這就與希望周邊小國相互制衡的唐朝發生了矛盾。
六詔統一的介紹
3樓:謙慕q響扜
六詔統一,雲南歷史重要事件,西元738年開元年間,唐王朝扶持蒙舍詔統一攜彎「六詔」,建雹核立以洱海為基地的「南詔辯肆悶國」,詔主皮羅閣被封為「雲南王」,南詔歷傳13王,統治200餘年。
「六詔」中的()在其餘五詔的最南端,故又稱南詔。
4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六詔」中的()在其餘五詔的叢殲最南端,故又稱南詔。
a.浪咐鄭旁穹詔。
b.施浪詔。
c.蒙舍詔。
d.鄧賧詔。
正確答案:衡橡c
幫助秦始皇統一的白起,為何滅六國後不再得到重用
白起殺氣太重,一個趙國就被他坑殺40萬士兵,要是用他,其他國家肯定都頑抗到底,不然都被他殺了 白起被紅眼的怒氣爆發震到太空去了 當時還沒宇宙飛船 所以不能用 哈哈,笑死寡人也,君竟不知白起和贏政不同一時代,竟妄言秦一統江山 因為出這個標題的人是二逼 你怕是沒上過學 別丟人了 白起跟嬴政根本不是同一時...
秦國能滅六國,統一中國的主要原因A法家思想奠基了統一的理論基礎
d廣大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渴望統一 因為秦統一戰爭之所以能勝利,是因為它順應了時代潮流,符合了人民需要,如果僅僅是軍事力量強大的話,也會遭到六國人民的普遍反抗,難以橫掃天下,就像拿破崙兵敗莫斯科。原因如下 1秦國的社會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奠定了統一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基礎.2秦國通過大刀闊斧的內部改...
秦王掃六合然而你知道秦朝統一中國的歷史條件麼?你能感受到諸侯
前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商鞅變法 後一個是什麼我就不知道了 求詳細解答 秦王掃六合 多雄壯 條件 戰國以來,隨著各國間經濟文化聯絡不斷加強,政治上的 狀態阻礙了社會發展,統一成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商鞅變法後,秦國逐漸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不斷兼併鄰國土地。秦王通過十年兼併戰爭,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