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孝經》的作者,前人多有論述,但都未作深入地研究。本文在充分 運用各種文獻材料的基礎上,從各方面、多角度系統地論證了這一問題。 從「孝」的產生、發展以及《孝經》的真偽及其命名情況看,《孝經》在 先秦時問世是可能的,而從《孝經》中的主要觀點之一——「諫諍」的思想觀 點看,更是春秋戰國之際社會現象的真實寫照,秦漢以降,絕不會出現如此與 封建統治者意願相背的「諫諍」觀,而代之以孔子的「幾諫」觀。
再從河北定 縣漢墓出土的帛書看,我們可以窺到古《孝經》的和中一點原貌,從而有力地說明 《孝經》確為先秦之作。 《呂氏春秋》明言所引《孝經》,據考證其所引《孝經》的內容與其上下 文的文意吻合相當好,這一點令人信服地說明《孝經》的作者至晚應生活在《呂 氏春秋》成書(即西元前239年)之前。然後就《孝經》的主要部分與孔子、 子思、曾參鋒棚扒的思想言論比較可以看出:
孔子、子思均不是《孝經》的作者,唯 有曾參的銀昌思想言論與《孝經》的思想內容「相表裡」。作為孔門後學中學有所 成的曾參,一向以孝著稱,那麼他在繼承其師孔子孝道理論的基礎上,補充、 弘揚孝文化,最終作成《孝經》是比較符合情理的。再從其所處的社會文化背 景和歷史地理環境分析,曾參完全有可能是《孝經》的作者。
最後從《孝經》的注本情況,即魏文侯的《孝經傳》分析:曾參既有與 魏文侯相見的機會,又有在魏傳授《孝經》的條件,而且魏文候也曾著述六篇, 可見《孝經》的確出自曾參之手。 至於《孝經》中的人名稱謂問題。
可能是《孝經》在流傳過程中,曾參的 後學對其進行加工、整理所致。因此說《孝經》的作者應為曾參。
2樓:匿名使用者
孝經是儒家講授孝道的書,全書一千八百多字,篇幅雖小但依然為一獨立的經書,為十三經之一。此書為孔子為曾子敘和模述孝道之書,因為本書記敘孔子之言行理論,故本書可列入禮記,但由於儒家重視孝道故單獨提出為一書,由此可見儒家對孝道的重視程度 孝經開宗喚胡緩明義章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由此可見儒家的孝道的觀念不只於孝順父母而已,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 孝經為十三經中唯一一本被皇帝御注的書,此皇帝即為唐明皇。
自從《孝經》問世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上至皇帝,下至平頭百姓,至於士大夫的推崇和研究更是洋洋大觀。中國的《孝經》還影響高麗、日本等地方,當我們看到今日韓日劇中的慈孝行狀,因做鏈源於中國。
中國錢幣發展史,中國錢幣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極為重大的演變 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 由地方鑄幣向 鑄幣的演變 由文書重量向通寶 元寶的演變 金屬貨幣向紙幣 交子 的演變。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貨,蟻鼻錢,環錢四大貨幣體系。以後又經歷了...
中國對聯的發展史,對聯的發展史及其特點
對聯源遠流 bai長,相傳起於五du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zhi門桃符板上dao的題詞 新年納餘慶,內佳節號長春 容謂文 題桃符 見 蜀檮杌 這要算我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對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
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中國詩歌的發展史?
詩經 楚辭 是源頭。然後是西漢騷體詩和民間詩歌 樂府 然後是東漢文人五言詩 古詩十九首是代表 然後是建安 正始 三曹七子 嵇康阮籍 然後是晉玄言詩 宮體詩,南北朝民歌 吳聲西曲及北朝民歌 然後是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然後是明詩 明初高啟成就最高,其他可不論。然後是清詩 流派眾多 號稱中興,最後是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