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統治者具體做了哪些改變文風

2025-03-18 21:40:10 字數 1125 閱讀 1541

1樓:網友

1、隋文帝前期主張調和儒佛道思想,並且主張樸實拿段文學,反對南朝豔麗的文學思想。他提倡儒學,把儒家學說提公升到治國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勵勸學行禮。各地紛紛廣建學校,關東地區學者眾多,儒學一時興盛。

2、由於隋朝時間較短,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不大。雖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風的要畢敗求,但是後繼中斷,古文運動需要到唐朝中葉才成功的發展起來。當時有專門研究音律學的著作,也有不錯的散文與詩歌。

在南北朝時,南朝文學講究聲律和彩色消數譽,北朝文學講究質樸切實用。由於南朝豔麗的文學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學大多承襲梁陳學風,沒有新的突破。

2樓:1天_堂

隋唐文風。櫻仿隋唐五代文,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一時期的文章,一方面揚六朝餘波,有講究辭采的駢文鎮散;另一方面革六朝舊習,有散行流暢的古文,開闢了宋、元以後散體文的發展道路。

清代嚴可均編纂《全隋文》36卷,共收文680餘篇,作家 160多人。董誥等編纂《全唐文》1000卷,共收文18400餘篇,作家3000餘人。陸心源又編有《唐文拾遺》72卷,《續拾》16卷。

此外,再加上近百年來所出土的碑誌等散佚文章,隋唐五代文數量之富,真可謂洋洋大觀。

隋唐五代文的發展過程中,主要成就在散體的古文方面。魏晉六朝的駢體文,崇尚聲律對偶和典故辭藻,用古事古語比擬今事今語,語意往往模糊不清,加以聲律的拘束,日益成為表達思想的桎梏。隋統一後,封建經濟和政治有了新的發展,社會生活日趨繁複,駢偶文體更難適應現實的需要,所以隋文帝在開皇四年(584)便「普詔天下公私文翰,並宜實錄」,並禁止「文表華豔」.

李諤御頌氏上書請正文體,從崇實尚用的觀點出發,抨擊了浮華文風「遺理存異,尋虛逐微」(《隋書·李諤傳》)的弊害。王通也有類似的主張。但他們的理論尚未觸及問題的實質,而積重難返,文帝一紙詔令,並未奏效。

煬帝愛好靡麗,駢文仍然盛行。

隋朝統治者具體做了哪些改變文風的事請用自己的話分條概括

3樓:正康三年

一:主張屏退貶黜輕浮的文風(或主張阻止控制華麗虛偽的文風)。

二:推薦並任用心懷經典,懷抱朴質,志存於道,心依於仁的人為官。

四:懲辦了寫華美豔麗公文的**。

五:皇上接受了李諤改變文風的建議,並傳示天下以實施。

清朝統治者實行怎樣的文化政策,了清朝統治者實行什麼樣的文化政策

奴化政策。利用漢文化的糟粕來奴化漢族鞏固滿清異族政權。採用文化高壓政策,大興 了清朝統治者實行什麼樣的文化政策 說明了清朝實行文化 政策,大興 目的是想從思想上控制人們,嚴酷鎮壓知識分子的反清思想。常識歷史篇。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統治者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 清朝統治者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佛教的意義統治者為什麼需要佛教,統治者為什麼積極提倡和扶持佛教和道教

首先我要說的是,佛沒有掌握著眾生的吉凶禍福。佛不是創造萬物的神,佛只是一切真理的發現者,而不是創造者。佛雖然有神通,但是佛知道萬事萬物因緣和合,都有各自的因緣果報在,決不能違背因果來做事。世人無知,不明因果。所以佛菩薩慈悲,在人間示現,教化眾生。所以佛教徒稱佛教的創始人 釋迦牟尼佛為 本師 稱自己為...

西周為加強統治採取了哪些措施,西周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採取怎樣的措施,有何影響

分封制 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周王把某一地區的土地連同該土地上的人民封賜給王族 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侯國,拱衛王室.受封的諸侯要承擔鎮守疆土 隨從作戰 交納貢賦 朝覲述職等義務.受封的諸侯有權利把自己封區內的土地和人民封賜給自己的家族和親信以為卿大夫,並有設定 建立武裝 徵派賦役的權利.影響 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