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會宋、秦、蔡、邾於北杏(齊地,今山東東阿縣境)。
桓公六年(前680年),會周卿單伯、宋、衛、鄭於鄄(今山東鄄城)。
桓公七年(前679年)會宋、秦、衛、鄭於鄄。
桓公八年(前678年),會宋、陳、衛、鄭、滑、檔謹滕於幽(今北京通縣方興一帶)。
桓公十九年(前667年),會宋、魯、陳、鄭於幽。
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會宋、魯、鄭、曹、邾於檉(今河南淮陰縣西北)。
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會宋、江、黃於貫(今山東曹縣南)。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會宋、江、黃於陽穀(今陽穀)。
桓公三十閉差年(前656年)會宋、陳、衛、鄭、許、曹、魯於召陵,與楚盟於召陵,史稱「召陵之會」。
桓公三十一年(前655年),會魯、宋、陳、轎蠢皮衛、鄭、許、曹於首止(今河南睢縣東)。
桓公三十三年(前653年),會魯、宋、陳、鄭於寧母(魯地,今山東金鄉一帶)。
桓公三十四年(前652年),會魯、宋、衛、許、曹、鄭於洮(在今山東鄄城西)。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會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使者於葵丘(今河南省民權縣附近)。
桓公三十九年(前647年),會魯、宋、陳、衛、鄭、許、曹於鹹(今河南省濮縣境)。
桓公四十年(前646年),會魯、宋、陳、衛、鄭、許、曹於牡丘(或說聊城東北七十里有牡丘,齊地)。
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會魯、宋、陳、衛、鄭、許、邢、曹、於淮(今安徽南陵縣)。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651年的葵丘會盟】
這次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的會盟,標誌著其霸業達到春秋時代極盛的頂峰。其時,齊桓公作為春秋首霸,在周王權失控、戰亂不斷動盪的形勢下,尊王室信諸侯,安四境,對保護中華文明和促進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樓:網友
桓公九合諸侯最重要的是哪一次 這一次會盟奠定了桓公的什麼地位。
3樓:
西元前651年的葵丘會盟!
齊桓公即位任用誰執掌國政九合諸侯?
4樓:春天的處處
齊桓公即位任用管仲執掌國政九合諸侯。齊桓公在鮑叔牙的勸諫下,和管仲一笑泯恩仇,捐棄前嫌。同時,齊桓公任命管仲為國相,尊其為仲父,在齊國推行改革,取得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功績。
齊桓公的簡介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男,姜姓,呂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西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六位國君。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的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其母為衛國人。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
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
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了平定宋國的動亂。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諸侯與齊桓公在鄄juàn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是歷史上第乙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
桓公九合諸侯指的是什麼事
5樓:阿梨探店
桓公九合諸侯」指春秋時期齊桓公會盟諸侯,成為霸主的盟會。在這一系列的會盟之中,齊桓公正式奠定了自己春秋霸主的地位。
對於齊桓辯弊晌公到底組織了多少次會盟攜鋒的次數,歷史上的記載是不同的。《論語》中說「齊桓公,一匡天下」。《穀梁傳》中稱齊桓公一共召集「衣裳的會合十一次,兵車的會合有四次」。
另外,還有人進行考證說齊桓公在位的四十三年中,與諸侯會合的次數為二十六次。
西元前681年,齊桓公在齊國召集了宋、陳、蔡、邾四個國家進行會盟,這是歷史上第乙個由諸侯來擔任的盟主。之後,齊桓公又多次組織諸侯國的會盟。前651年,周王室發生糾紛,齊桓公幫助周襄王進行了即位,鞏固了他的地位。
於是,齊桓公趁此機會又在葵丘與各諸侯國進行會盟,周襄王還派人賜給齊桓公天子車馬等獎賞。
對於「九合諸侯」中的「九」字,眾人的意見不一,許多人認為是齊桓公組織會盟的次數,但也有不同的看法:
1、第一種說法,認為「九」應該是乙個動詞,與「糾」是通假字,意思為聚集、糾集,「九合諸侯」也可以稱為「糾合諸侯」。
2、第二種說法,「九」表示多數的意思,即「九合諸侯」應該是多次卜察會盟諸侯的意思。「九」字作為虛指的數字,這種意思在古漢語中還是比較普遍運用的。
齊桓公九合諸候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6樓:前程影史
這個告訴我們,若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單靠單打獨鬥是不行的,一定要學會抱團取暖。
7樓:在寶華山吹風的花木蘭
實力決定一切。就是後困舉來說的,真理在兆尺拿族搭大炮的射程之內。
8樓:網友
九合諸侯,指的是春秋時期齊桓公會盟諸侯,成為霸主的盟會。《論語·憲問》說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史記》也有記錄為:兵車之會三,乘車孝鍵渣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穀梁傳》稱衣裳之會十一次,兵車之會四次。
齊桓公於西元前651年在葵丘(今東明五霸崗村)召集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四國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乙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亮芹中原第乙個霸主,巧悄受到周天子賞賜。
9樓:匿名使用者
齊桓公禮待管仲是要用,管仲幫自己成就千秋偉業,要成就大事要學會用人,還要以誠待人。
周莊王12年齊桓公即位任用誰執掌國政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10樓:ray聊教育
周莊王12年齊桓公即位任用管仲掌國政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是東方大國,其疆域隨政治軍事形勢變化而時有變遷。周莊王十二年(西元前685年)桓公小白登位,在管仲輔佐下,勵精圖治,國富兵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執掌國政後,採取整頓國政、力行改革、富國強兵政策,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多次組織諸侯會盟,討伐不聽周天子話的國家,平定宋國內亂,北擊山戎,南伐楚國,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的如衫源第乙個塌旁霸主。
管仲的行政改革。管仲整頓行政管理系統,叄其國而伍其鄙。所謂「叄其國」,就是將國劃分為21鄉,士居15鄉,工居3鄉,商居3鄉,分設3官管理。
所謂「伍其鄙」,就是將鄙野(國都之外的廣大渣態地區)分為5屬,設立5大夫、5正官分管。從而使部落的殘餘影響被徹底革除,行政區域的組織結構更加精細化,並且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桓公九合諸侯指的是什麼事?
11樓:天氣晴或雨不停
九合諸侯是指春秋時期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多次諸侯盟會。九是虛指,表示次數很多,並不是實際次數。根據《春秋》記載齊桓公在位時大的諸侯盟會有衣裳之會十一次,兵車之會四次。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651年的葵丘會盟,標誌著其霸業達到春秋時代極盛的頂峰。
12樓:網友
說的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九次會盟各諸侯國,以示自己的強大,稱霸各諸侯。
13樓:冰幽妍
西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周天子派人送去禮物表示慰問,齊桓公成為霸主。得益於「尊王攘夷」的策略,即尊敬周王和阻止周邊民族對中原侵犯的旗號,團結一些諸侯國,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和北狄對中原的侵擾;在南方出兵阻止了楚軍的北進。
14樓:no1果果
管仲少時老母在堂,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被稱為「春秋第一相」。所以後人評價: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15樓:網友
因為齊桓公曾經多次主持諸侯會盟,並被推為霸主,此為「九合諸侯」。
春秋時候,各國混戰,許多小國被滅,而齊桓公會盟諸侯,領導廣大諸侯國扶住過許多小國,並迫使楚國停止對中原的征伐,建立了中原各國的「新秩序」,此為「一匡天下」。
16樓:匿名使用者
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內政,致力於富國強兵,增強國力;在對外政策上實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樹立了自己的威嚴和信譽。桓公、管仲曾多次會盟諸侯,抑強扶弱,存亡國,繼絕世,匡正天下於一統。其主要會盟情況如次:
17樓:匿名使用者
指的是西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葵丘會盟,確定中原霸主地位。
相信我吧,偶有答案哦!
18樓:well孤單的我
我也是初一,指管仲提議齊桓公合並9個諸侯國。
19樓:網友
指的是齊桓公召集諸侯匯會盟。
20樓:ly真
偶是樸初中學的 上面幾位是不是。
那一次我陶醉了的作文,那一次我陶醉了的作文550字
許久未見到那一片荒草了。離開書桌,走出房門,我悠然地走近那些搖曳的精靈。藍天下,溪水邊,它們在盡情地瘋長著。生命的綠色在一寸一寸地延伸。它們肆無忌憚地在山野間抒寫著綠意,抒寫著生命的希望。這是一片自由的荒草,在它們的綠意中,沒有一絲沉重。草們凝神太陽的光芒,讓那金色照耀自己幼小的身軀。它們為了活著,...
那一次,我流下了感動的淚作文,那一次,我流下了感動的淚 800字作文
什麼是感動?只是傷心流淚嗎?不是的,感動是我們最真實的情感流露,父母為我們削個蘋果,是感動 跑步跌倒,朋友過來攙扶,是感動 考試的失敗,同學們的安慰,是感動 讀完一個動人的故事,同樣會是感動 那年的冬天,天灰濛濛的,狂風怒吼,刺骨的寒心的北風狠狠在我臉上刮下一道道痛入心的裂痕,寒風闖入了我的身軀,衝...
那一次我真後悔的作文,那一次,我真後悔 作文500字
如果世界上有後悔藥賣,那麼我一定會買幾顆來吃,因為我這個人別的沒啥毛病,就是常常做讓自己後悔的事。這不,那次我向哥哥要來的小鳥被我給弄死了,到現在我還非常後悔。星期天媽媽帶著我去姨媽家玩,看到他家養了一隻小鳥,我非常喜歡。臨走我還愛不釋手,表哥看我如此喜歡,就把它送給了我,還一再囑咐我要好好地照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