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於中好(送梁汾南還,時方為題小影)
握手西風淚不幹,年來多在別離間。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後山。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
梁汾」:公升慧洞即顧貞觀。據考證此詞當作於康熙十七年正月十七顧貞觀離京南還時。
此一年容若友人多難聚首,南下北上各如飛鴻,容若感傷於此,故有:「碧基握手西風淚不幹,年來多在別離間。」的感慨。
憑寄語」:化用王次回《滿江紅》詞:「憑寄語,勸加餐,難囑咐,雨和雁。」
分明」:李賀《答贈》詩:「沉香薰小像,楊柳伴啼鴉。
按,李詩中「小像」本當作「小象」即象形薰籠。然李詩訛誤許久,遂成「畫像」之典。容若將顧貞觀《南鄉子》中句:
無計與傳神,小像沉香只暗薰。」化在為他送別所寫的詞中,更顯得兩人親切交厚。
一片」句:高蟾《金陵晚望》詩:「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此句謂雖然贈給顧貞觀小像,小像不能傳神的畫出他的傷心和不捨。即使有丹青在手,也減免不了友人之間的思念之情。
上闋首兩句寫送別的情景和因離別而生的感慨,次兩句則以虛景入手,寫出了昔日兩人相交的種種親密情景,燈前共聽雨,同看雪後山。容若由想到離別後兩人各自在燈前獨坐聽雨的愁苦,回憶起當日與梁汾一起同看雪後山的親近知心。下闋是容若對好友的囑咐和叮嚀,並約歸期,足見誠摯依依。
結句化用名句吵枯做結,語直意曲。更使全詞情緒轉合之間,恰到好處。
納蘭性德 《於中好》
2樓:成大文化
於中好·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
朝代:清代。
原文: 握手西風淚不幹,年來多在別離間。遙知獨聽毀並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後山。
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
鑑賞 這是一篇送別之作,送的是顧貞觀。當時,顧貞觀正在京城脊春,逢母喪欲南歸,納蘭容若(納蘭性德)欲留不纖野跡得,更想到和顧貞觀雖然心心相印,卻聚少離多,此番又將長別,愈發難捨。
納蘭性德 《於中好》
3樓:得書文化
於中好·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
朝代:清代。
原文: 握手西風淚不幹,年來多在別離間。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後山。
憑寄語,勸加餐。桂花祥知洞時節約重還。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
鑑賞 這是一篇送別之作,送的是顧貞觀。當時,顧貞觀正在京城,逢母喪欲南歸,納蘭容若(納蘭性德猛棗)欲謹枯留不得,更想到和顧貞觀雖然心心相印,卻聚少離多,此番又將長別,愈發難捨。
納蘭性德《於中好》
4樓:承吉凌
於中好·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
朝代:清代。
原文:握手西風淚不幹,年來多在別離間。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後山。
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
鑑賞。這是一篇送別之作,送的是顧貞觀。當時,顧貞觀正在京城,逢母轎碼喪欲南歸,納蘭容若(納蘭性德)欲留不得,更想到和顧貞觀雖然心心相空帆滾印,卻聚少離多,此番又將長別,愈發難捨。鬥餘。
納蘭容若趣事,納蘭性德的軼事典故
納蘭容若經常在自家設席招待朋友 袁枚 隨園詩話 載 詩往往有畸士賤工脫口而出者,如成容若 納蘭 青衣某有詩云 一杯一杯又一杯,主人醉倒玉山頹。主人大醉捲簾起,招入青山把客陪 這首出自婢女之口的小詩,卻是極大的表現了納蘭容若豪爽待客的形象。青衣,青山都指代侍女。納蘭性德的軼事典故 納蘭與紅樓夢 轟轟烈...
納蘭性德經典詩詞賞析,想要納蘭容若的經典詩句以及背景解析。
原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釋義人生若只如初見 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何事秋風悲畫扇 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
納蘭容若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納蘭性德的主要成就
1 詩詞 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縱版觀納蘭性德的詞 權風,清新雋秀 哀感頑豔,頗近南唐後主。生前即產生過 家家爭唱 的轟動效應,身後更是被譽為 滿清第一詞人 第一學人 2 書法 納蘭性德手簡真跡,被中國納蘭性德研究界奉為 國寶 今藏上海圖書館。手簡共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