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累計折舊的問題,請大俠幫忙!

2025-03-15 02:55:21 字數 4562 閱讀 3178

1樓:網友

按照現行稅法規定,車輛的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建議預計淨殘值率設定為5%。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孝悉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因此,2月份增加固定資產339500 ,當月不計提折舊,3月份計提折舊。

2月份固定資產折舊額= 元。

3月份增加5000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4月份計提折舊。

3月份應提折舊額= +339500*(1-5%)/4/12=

公式: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盯州值*(1-殘值率)/折舊年限。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4月份應提折舊額=殘值率)/折舊年限/12=

因為,我不知道這個5000元的固定資產是什麼,故不得確認準確的最低折舊年限。但建議你預計淨殘值仍然設定為5%。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稅法規定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裝置,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俱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凱慎蔽;

五)電子裝置,為3年。

2樓:sap錫錫

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下月開始計提。

2月份的磨坦折舊額與之前一樣,3月份的折舊額要加上2月份新增的固定散遊喊資產339500的當月折舊額,4月份就包括2,3月衝野份兩個增加的固定資產的折舊額。

計算本年累計折舊!

3樓:網友

2007年6月購買,從7月開始計提折舊,折舊3年,到2010年7月已折舊完畢,不再計提,累計折舊為約=6200元(實際上為資產原值);

同樣,2007年7月購買,到2010年8月已折舊完畢,不再計提累積折舊為約=12730元;

2009年9月購買,從10月開始折舊,到2010年10月底13個月,即累積折舊為元;

所以,2010年10月底累計折舊為6200+12730+元 .

補充)2010年累計折舊元。

累計折舊的四種方法?詳細解釋

4樓:網友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為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淨利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現行企業大多是使用平均年限法。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彌補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缺點,計算公式為: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餘額遞減法。

雙倍餘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一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淨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額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淨值×月折舊率。

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資產的賬面折餘價值降低到它的預計殘值收入以下,即實行雙倍餘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最後兩年,將固定資產淨值扣除預計淨殘值後的餘額平均攤銷。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為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淨殘值後的淨額和以乙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折數總和。

或: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2×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淨殘值)×月折舊率。

累計折舊的四種方法?詳細解釋

5樓:hd一川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

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淨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淨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餘額遞減法。

雙倍餘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淨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年年初固定資產淨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應用這種方法計算折舊額時,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淨值沒有扣除預計淨殘值,所以在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時,應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的淨值扣除預計淨殘值後的餘額平均攤銷。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的使用年限。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年初賬面餘額×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淨殘值後的餘額,乘以乙個以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淨殘值)×月折舊率。

6樓:網友

你說的這個方法是雙倍餘額遞減法,他的這個是加速折舊的一種折舊方法,就是前幾年的時候是用他的這個額,總點數除以二,然後呢,再用你的固定資產淨值去乘以這個比率,然後再最後兩年的時候,就是用平均年限法。

關於累計折舊的會計題目,求回答!

7樓:暨友安慈秋

月份新增固定資產的月折舊額是?

0,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是入賬後的第二個月,新增的當月不計提。

2.該小企業和10月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分別為?

7月借:管理費用。

2萬製造費用。

4萬貸:累計折舊。

6萬8月,本月新增裝置不計提折舊,折舊額與分錄同7月9月,8月新增的裝置折舊額計入製造費用,減少的裝置本月照舊計提,下月不計提。

借:管理費用。

2萬製造費用。

萬貸:累計折舊。

萬注:新裝置月折舊額=(72萬+萬萬)/10年/12個月=萬。

8樓:融虹英獨峰

18月計提折舊。

為生產購入的裝置進項稅可抵扣)

27月計提折舊。

借管理費用。

2製造費用4貸。

累計折舊68月計提折舊。

借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9月計提折舊。

借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累計折舊問題。。。

9樓:小稀

2000+80000-x=5000 (月初+貸方-借方=月末)

x=77000

答案是對的。月初月末餘額也都是貸方的。

10樓:網友

累計折舊期初期末餘額都是貸方的,因為累計折舊科目貸方記增加,借方記減少,因此月初貸方餘額+本月貸方發生額-本月借方發生額=期末貸方餘額。

顯然2000+80000-5000=77000

11樓:網友

餘額是在貸方的。

累計折舊的餘額一般都在貸方。

乙個固定資產與累計折舊的問題,謝謝各位:

12樓:_厷主殿丅

1.購入裝置:

借:固定資產 323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51000貸:銀行存款 374000

2.借:固定資產清理 351000

累計折舊 60000

貸:固定資產 411000

3.借:固定資產清理 12000

貸:銀行存款 12000 (這是交的手續費哦~)4.借:銀行存款 371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30793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630705.借:營業外支出55070

貸:固定資產清理55070 (結轉固定資產清理的賬戶餘額)以上就是要做的分錄。

1.固定資產餘額:7800000+323000-411000=7712000

所以固定資產餘額為:借方7712000

2.累計折舊:800000-60000=740000所以累計折舊賬戶餘額為:貸方740000

3.固定資產專案餘額:7712000-740000=69720004.當月購入的固定資產不提折舊,則當月無需減從購入的下月開始減累計折舊,此後每月都要減,直到**的當月。

我學這個專業的,有什麼問題大家一起討論啊~~o(∩_o~

關於C語言結構體相關的問題,請大俠幫忙!

首先,子函式里面的引數的作用範圍只在子函式內,所以不可能將結構體引用回主函式。其次,如果你想應用子函式中的結構體,你應該將結構體定義為全域性變數,然後在主函式呼叫子函式時,將結構體的地址傳遞給子函式,這樣子函式便可對結構體進行處理,而且主函式也能直接引用結構體的值。最後,你adcde functio...

想請問幾個關於顯示卡的問題,請各位大俠幫忙解答一下

首先,顯示卡效能的強弱要看核心,然後看位寬,最後才是視訊記憶體多少,而且視訊記憶體也要分清是那種視訊記憶體,比如說1g ddr3視訊記憶體的實際效能就不如512m ddr5視訊記憶體,因為後者效率更高,處理同樣多的資料反而比前者快得多。一般帶gt的三位數字是n卡,如 gtx590 gtx580 gt...

VB新手問題請大俠們幫忙一下

把option explicit 去掉就不會提示變數未定義了。不過事先定義變數是個很好的習慣。dim a as int dim b as char應該是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single dim a as int dim b as char 上面是不行的。呵呵,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