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1、第一種是紫檀木,這是中國清代宮廷傢俱的主要用材,其實這種紫檀木的質地非常的堅硬,紫檀木也是紅木中最高階的用材。因為一棵紫檀木,想要利用來作為傢俱,需要生長幾百年的時間,時間也是最貴的東西,所以價值高。
2、第二種是雞翅木,雞翅木其實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木材,因為雞翅木材心材的弦切面上有雞翅形狀的花紋,但是現在市場上雞翅木魚目混珠。其實雞翅木的橫切面的木紋纖細浮動,變化無窮,自然形成山水。所以雞翅木也是一種昂貴的木材,很多人都覺得它的材質優美。
3、鐵力木,是雲南特有的珍貴闊葉樹種,也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這種木材的用非常多,包括軍工、造船、建築、特殊機器零等,最重要的是,這種木材的密度非常大。這種木材還唯耐磨、抗腐性強,抗白蟻,所以很多人喜歡用它來做家居用品,非常牢固。
4、黃花梨木,這種木材很多人都聽說過了,因為非常的珍貴。因頌團旦為它們不但色澤黃潤、材質細密、紋理柔美,而且還有因為香氣泌人而備受明清匠人寵愛。黃花梨的顏色始終有著一抹金黃,久之則呈紫紅、褐紅之色。
加上這種樹木也是需要時間的,樹齡越長,也就越珍貴。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一寸隨便你怎麼理解都可以,古人喜歡用滿數來形容物體,比如十萬火急,千山萬水,一目十行,等等。
古代的一寸和一丈分別是多長
3樓:空白
「寸」是中國傳統長度單位,與「尺」、「丈」為十進位(10寸=1尺,10尺=1丈),古代計量長度單位的標準不同,寸、尺的具體數值也有差異。
1、商1寸= 158釐公尺,1寸= 釐公尺。
2、戰國。1丈= 231釐公尺,1寸=釐公尺。
3、秦1丈= 231釐公尺,1寸=釐公尺。
4、漢1丈 = 231釐公尺, 1寸 = 釐公尺5、三國。
1丈 = 242釐公尺, 1寸 = 釐公尺。
6、西晉。1丈 = 242釐公尺, 1寸 = 釐公尺。
7、東晉及十六國。
1丈 = 245釐公尺, 1寸 = 釐公尺。
8、南北朝。
南朝:1丈 = 245釐公尺, 1寸 = 釐公尺北朝:1丈 = 296釐公尺, 1寸 = 釐公尺9、隋1丈 = 296釐公尺,, 1寸 = 釐公尺10、唐。
小尺: 1丈 = 300釐公尺, 1寸 = 3釐公尺大尺:1丈 = 360釐公尺, 1寸 = 釐公尺11、宋元。
1丈 = 312釐公尺,1寸 = 釐公尺。
12、明。裁衣尺: 1丈 = 340釐公尺,1寸 = 釐公尺量地尺: 1丈 = 327釐公尺,1寸 = 釐公尺營造尺:1丈 = 320釐公尺,1寸 = 釐公尺13、清。
裁衣尺:1丈 = 355釐公尺,1寸 = 釐公尺量地尺: 1丈 = 345釐公尺,1寸 = 釐公尺營造尺: 1丈 = 320釐公尺,1寸 = 釐公尺。
4樓:文學嘗試
古代一丈等於十尺,一尺等於十寸,但是古代各個朝代丈和寸的長度定義不同。
商代,一尺合今15釐公尺,按這一尺度,一丈為150釐公尺,一寸為釐公尺。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因此《孟子·告子下》裡提到周文王和商湯的身高「文王十尺,湯九尺」。
西周一尺有17釐公尺,一丈為170釐公尺,一寸為釐公尺。
秦朝一尺有20釐公尺,一丈為200釐公尺,一寸為2釐公尺。
東漢一尺有23釐公尺,一丈為230釐公尺,一寸為釐公尺。這時候開始出現了「七尺男兒」的說法。
南北朝時一尺在23釐公尺到30釐公尺之間,一丈為230-300釐公尺,一寸為釐公尺。
唐代,一尺合今31釐公尺,一丈為230-300釐公尺,一寸為釐公尺。
宋元時,一尺合今32釐公尺,一丈為320釐公尺,一寸為釐公尺。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2釐公尺,一丈為320釐公尺,一寸為釐公尺。
5樓:無冕的君臨
各個時代的不一樣吧,比如秦的和宋的就差很多,我找了些資料。
夏1尺 = 10寸(1尺=釐公尺)
商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釐公尺)
周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秦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漢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新莽;後漢。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釐公尺)
三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西晉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釐公尺)
東晉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十六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南北朝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1尺=釐公尺)
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前期:1尺=釐公尺;後期:1尺=釐公尺)
唐;五代。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小尺:1尺=釐公尺;大尺:1尺=36釐公尺)
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元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明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4釐公尺;量地尺:1尺=釐公尺;營造尺:1尺=釐公尺)
清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釐公尺;量地尺:1尺=釐公尺;營造尺:1尺=32釐公尺)
現代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古代一寸等於多少釐公尺
6樓:德古拉之吻
各個時代的不一樣:
夏1尺 = 10寸(1尺=釐公尺)
商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釐公尺)
周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秦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漢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新莽;後漢。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釐公尺)
三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西晉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釐公尺)
東晉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十六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南北朝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1尺=釐公尺)
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前期:1尺=釐公尺;後期:1尺=釐公尺)
唐;五代。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小尺:1尺=釐公尺;大尺:1尺=36釐公尺)
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元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明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4釐公尺;量地尺:1尺=釐公尺;營造尺:1尺=釐公尺)
清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釐公尺;量地尺:1尺=釐公尺;營造尺:1尺=32釐公尺)
現代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古代的一寸和一丈分別是多長?
7樓:乾萊資訊諮詢
各個時代的不一樣吧,比如秦的和宋的就差很多。
以下是各個朝代的尺寸說明:
夏。1尺=10寸(1尺=釐公尺)
商。1尺=10寸,1寸=10分(1尺=釐公尺)
周。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釐公尺)秦。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釐公尺)
漢。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察宴,1寸=10分(1尺=釐公尺)
新莽;後漢。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3釐公尺)
三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釐公尺)
西晉。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3釐公尺)枯晌。
東晉。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釐公尺)
十六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釐公尺)
南北朝。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釐公尺;1尺=釐公尺)
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前期:1尺=釐公尺;後期:1尺=釐公尺)
五代。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小尺:1尺=釐公尺;大尺:1尺=36釐公尺)
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釐公尺)
元。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釐公尺)
明。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裁衣尺:1尺=34釐公尺;量地尺:1尺=釐公尺;營造尺:1尺=釐公尺)沒沒鋒。
清。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裁衣尺:1尺=釐公尺;量地尺:1尺=釐公尺;營造尺:1尺=32釐公尺)
現代。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釐公尺)
古代一寸等於多少釐公尺
8樓:網友
解答如下:
1寸=釐公尺(cm)
1英吋(in)=釐公尺(cm)
古代的一寸和一丈分別是多長?
9樓:網友
各個時代的不一樣吧,比如秦的和宋的就差很多。
以下是各個朝代的尺寸說明:
夏1尺 = 10寸(1尺=釐公尺)
商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釐公尺)
周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秦。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漢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新莽;後漢。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釐公尺)
三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西晉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釐公尺)
東晉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十六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南北朝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1尺=釐公尺)
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前期:1尺=釐公尺;後期:1尺=釐公尺)
五代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小尺:1尺=釐公尺;大尺:1尺=36釐公尺)
宋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元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明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34釐公尺;量地尺:1尺=釐公尺;營造尺:1尺=釐公尺)
清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裁衣尺:1尺=釐公尺;量地尺:1尺=釐公尺;營造尺:1尺=32釐公尺)
現代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釐公尺)
「一寸光陰一寸金」來自哪首歌?歌詞是
童年 羅大佑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地粉筆 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 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到底誰搶到那隻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女孩 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裡的零食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什麼意思
一寸光陰和一寸長的 一樣昂貴,而一寸長的 卻難以買到一寸光陰。比喻時間有如 一般的寶貴,金錢再多也買不來寶貴的時間,警示世人,要珍惜時光,不要在終老之時,後悔虛度光陰.同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同義句子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飽食以終日,不棄功於寸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名名言有哪些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明日歌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3.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4.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鐘雖然不長,卻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