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資訊傳遞
1樓:王王小同學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
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步行人員日行50裡;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裡他把驛騎比做流星。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配跡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裡。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配指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培賣並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
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 )指資訊在人與人之間的傳遞。
2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a溝通指資訊在人與人之間的傳遞,其目標是使接受者理解資訊的含義。
人與人之間的資訊交流方式會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嗎?
3樓:網友
現代資訊交流方式會\不會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辯論如下:
正方:我方認為現代資訊交流方式會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為什麼呢?我方觀點如下。
1、現代資訊交流方式比以前更快更方便容易溝通。有什麼事開啟手機立馬就能進行交流,不用跑來跑去的。
2、膽子小的人不敢正面交流,在網上就不同了,可以認識到許多新朋友在網上進行交流,輪哪更增加了人與棗桐飢人之間的理解。
反方:我方反對正方的觀點。我方認為不會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我方觀點如下。
1、只有人與人在一起吃飯聊天,面對面的交流,這樣更溫馨才能產生感情。
2、資訊交流不知道凳返對方的真面目,這樣交流很陌生。
3、如果對方是壞人,對你有所企圖,給你錢跟你關係好了之後,會在你身上騙取一些資訊,這也不是沒有的事。
( )是指資訊在人與人之間的傳遞。
4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c溝通是指資訊在人與人之陵賀猜間的傳遞。它是一種通過拍輪傳遞觀點、事實、思想、感受和價值觀而與他人接觸的途徑,其目標是使接收者尺型理解資訊的含義。
人與人之間溝通訊息、傳遞資訊的技術,這指的是()。
5樓:人間洞察君
人與人之間溝通訊息、傳凱慧飢遞資訊的技術,這指的是()。
a.感測技術。
b.微電子技術。
c.計算機技盯返術。
d.通訊技術碧虛(正確答案)
人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
時間總是再推移,人不可能生活在過去,過去再好,現在不開心又能代表什麼呢?真心如果沒有給對方帶來實質的快樂,那又有什麼可留戀的呢?如果想維繫下去,就要永遠有有活力的互動,加上兩個人踏踏實實的有一個共同的追求。試著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改變現狀。如果已經失去,也不必太過介懷,不屬於你的說明其實是有某些因素在...
人與人之間的智商真得差距很大嗎,人與人之間智商情商差距是不是很大?
你知道嗎?1智商 iq 是智力高低。2情商 eq 是管理情緒和人際關係。3逆商你 aq 是承受失敗和挫折能力。4德商 mq 是道德人格品質。5膽商 dq 是膽量膽識膽略。6財商 fq 是理財能力 這是肯定的 可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 可以說差別很大,就拿一款遊戲打個比方,王者榮耀也是一款很火的遊戲,智商...
描寫人與人之間情感成語,描寫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四字詞語
情深友于 情深意重 情深似海 金石之交 雪中送炭 側隱之心 情真意切 手足情深 肝膽相照 風雨同舟 赤誠相待 生死相依 形影不離 血濃於水 雪中送炭 如膠似漆 相濡以沫 同舟共濟 水 融 描寫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四字詞語 情深友于 情深意重 情深似海 金石之交 雪中送炭 側隱之心 情真意切 手足情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