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提出的「再工業化」和過去的「工業化」有何區別

2025-03-07 12:20:02 字數 4550 閱讀 3819

1樓:匿名使用者

感覺就是為了剝奪我們的工業化,阻礙我們產業公升級。

2樓:匿名使用者

再工業化,是指經濟發展要轉向可持續增長模式,即出口推動型增長和製造業增長,要回歸實體經濟,重新重視國內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的發展。

過去的「去工業化」歷程,目前已經接近結束的末端,而「再工業化」是金融瘋狂之後,美國、英國等消費型發達國家、工業化後期國家尋求經濟再平衡的唯一一條可走之路。

也就是經濟發展重心,由虛擬經濟傾向為實體經濟。 美國提出再工業化戰略,是現實的考量。儘管製造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只有15%左右,但由於經濟總量巨大,美國製造業在全球的份額仍高達20%左右,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的事實無法迴避。

現在,美國力圖通過再工業化重振本土工業,一方面是防止製造業萎縮失去世界創新領導者的地位,另一方面是要通過產業公升級化解高成本壓力,尋找能夠支撐未來經濟增長的高階產業,而不是僅僅恢復傳統的製造業。從這一點來看,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就是在加快傳統產業更新換代和科技進步的過程中,實現再一次依靠再工業化來推進實體經濟的轉身與復甦。

對於中國的傳統製造業是個挑戰,畢竟美國的科學技術領先中國不少,由於中國製造業仍處於世界製造業產業鏈的中下游,我國出口的產品大多數是技術含量低、單價低、附加值低的三低產品,大量進口的都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格的三高產品。製造業部門對外**的****條件呈現明顯的惡化趨勢,會擠壓我國製造業的空間。

中國現階段處在工業化的中期,沒有必要「去工業化」,也無需「再工業化」。中國經濟的80%是實體經濟,傳統產業佔有相當比重,存在著巨大的提公升、創新空間。而要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夢想與目標,就要用現代技術改造和提公升傳統產業,用技術進步解決傳統產業技術落後的問題,引導更多投資推動傳統產業的調整公升級,推動產業技術的更新和創新,加快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從產品創新和產業創新中確定中國製造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的有利地位,從而走出以往製造業發展中產業先進、環節低端的老路。

工業化對乙個國家的重大意義以及如何實現工業化

3樓:墩墩愛金融

工業化對乙個國家的重大意義:工業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國家強盛的體現,不受國外約束的重要保證。實現工業化措施: 優先投資重工業、軍工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開發。

社會主義工業化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是以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已成為國家主人的勞動者直接相結合的生產方式為基礎,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為目的,它立足於自力更生,主要依靠社會主義的內部積累,同時也根據平等互利原則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來實現的。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工業化是必須要走的一條道路,促進工業、農業、第三產業等快速的發展,滿足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

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建國後,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直在為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鬥。建國頭三年,就迅速恢復了遭受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

從1953年開始第乙個五年計劃,到1957年,超額完成了第乙個五年國民經濟建設計劃,並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把工作重點堅決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經過近四十年的努力,我國的工業化水平有了極大的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在眼前。社會主義國家擁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勢,建立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充分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抓好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技術改造工作。技術改造具有技術新、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的突出特點。當前正是實施技術改造的有利時機;

注重發展基於資訊科技的核心基礎產業。當前,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軟體技術。一起構成資訊科技的核心,以此四大技術為基礎形成的四大產業,即微電子產業、計算機產業、通訊產業、軟體產業等。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是什麼?

4樓:鬧鬧說生活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是:

一、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

1、人口。1)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發展,人口迅速增長。

2)勞動力結構發生變化,從事工商業的人口增多。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勞動者。

2、大眾教育。

1)背景: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

2)國家:英、法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德國建立初等、中等、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

二、城市化

1、背景。工業革命後,工商業發展,大量人口湧入城市,但城市缺乏統一規劃。

2、城市化的措施。

19世紀中期,衛生條件改善。排水設施、街頭照明、有軌電車等公共運輸設施。

3、影響:生活方式發生著變化。

三、社會問題

1、社會矛盾激化。

資本家獲得極大的財富,工人高強度勞動卻難以生存。工人反抗鬥爭日趨激烈。(破壞機器的盧德運動)。

2、環境汙染:廢氣、廢水汙染大氣、河流。

5樓:綠水青山

1、 社會自由和民事權利的增長。

2、 強勢的政治領袖。

3、 從農業到工業經濟的轉換,特別是向製造業的轉換。

4、 逐漸增長的開放市場經濟,允許同世界上其他國家進行自由**。

5、 幾大洲間進行的大規模國與國合作。

6、 來自外國的大量資本投資。

7、 足以影響某些區域的政治領導地位。

8、 逐步下降的貧困率,人口紅利增加。

初期的或者正在進行中的工業化是新興工業化國家的乙個重要的指標。在許多新興工業化國家當中,可能發生的最主要的社會的大變動是鄉村的農業人口遷移到城市,製造業和工廠的增長吸引了大量的勞工。

新興工業化國家經常從世界**組織之類的國際組織和其他的內部實體得到支援。然而,由於環境、勞動力和社會標準在新興工業化國家趨向於明顯的弱勢,主張建立針對進口自這些國家的產品的標準,同時批評工作機會對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輸出。

6樓:網友

我覺得應該是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的不斷擴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7樓:網友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有三:1. 人口移聚城區。2.投資建設鉅大。3. 環境汙染嚴重。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是什麼?

8樓:海天二度

世界上有許多的工業化國家,都實現了高速手的發展。

9樓:灬ae一86丨

工業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國家強盛的體現,不受國外約束的重要保證。有了完善的工業基礎,能一定程度上抵禦天災人禍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如果產業單一或者只有傳統產業,很容易遭受國際**的影響。

但工業與傳統行業也有相同之處,就是會有比較優勢,資源的分佈不均造成了這樣的結果。a國國內有石油,它就比石油貧乏的b國有發展石化工業的優勢。但是這改變不了工業對乙個國家的重要性,雖然不顧比較優勢的建設工業,會造成資源浪費,但卻增加了該國的國際生存能力。

由此進一步聯想,莫名地感覺大國比小國更有發展起來的前途。因為小國的產業往往因自身幅員與資源稀缺限制,很難建立良性的現代工業體系,全方面的工業的需求僅靠國內也很難滿足,大體的產品需要出口來獲得正向迴圈,一旦遭遇風險,對於產業的打擊堪比滑鐵盧。

其實,這裡就感覺到小國的悲哀了,它們能發達起來,但永遠強盛不了,因為它們抵禦不了風險。在轉念想一下,如果全球擰成一股繩或者說建立乙個統一的大帝國,或許能抵禦風險,各地發展比較優勢,獲取最大的收益,但人呀!總是各掃門前雪的,自利的本性以及群體的分歧實在是永遠無法彌合。

我國為什麼必須實現工業化

10樓:瀕危物種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乙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

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

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隻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

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誌和落腳點。

2)新的物質技術基礎。

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

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必然選擇。

要把資訊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

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誌。

3)新的處理各種關係的思路。

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亮含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

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4)新的工業化戰略。

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傳統工業化道路雖然使我國工業得到了乎仿快速發展,歲鍵纖但卻付出了超常的代價。

在新的歷史時期,傳統工業化道路很難再培養出新的競爭優勢。

如果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們原有的競爭優勢可能會逐步喪失,所以必須走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什麼是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 資訊化 城鎮化 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 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 資訊化 城鎮化 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簡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 資訊化 城鎮化 農業現代化之間的關係 工業化為資訊化提供物質基礎,資訊化帶動工業化,資訊化...

高一地理問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的特點

發達國家城市化特點 起步早 城市化水平高 發展速度慢 後期階段 有逆城市化的現象。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特點 起步晚 城市化水平低 發展速度快 以加速階段為主 有郊區城市化的現象。高一地理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差異有哪些?兩條 發達國家城市化特點 起步早 城市化水平高 發展速度慢 後期階段 有逆...

工業化率和城鎮化率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影響

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現代服務業需求,比如金融 資訊 中介諮詢等等,顯然可以帶動服務業發展。至於服務業增加值所佔比例,和工業化率未必有明確的聯動關係,要看具體工業化的產值高低情況等。即使工業化率提高造成服務業增加值所佔比例降低,也是兩者增長速度差異造成的,服務業的發展仍獲益於工業化和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