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有沒有個人目的?

2025-02-23 06:10:20 字數 1613 閱讀 6466

1樓:育兒小課堂開課嘍

對於中國人來說,應該每個人都知道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偉大的乙個歷程。同時,鄭和在這次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那麼鄭和下西洋究竟有沒有個人目的呢?

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鄭和下西洋究竟有什麼作用?<>

一、歷史規模最大任何下西洋在中國歷史上其實是最大的一次規模了,已經了30多個國家宣傳了明朝的風範。但為什麼要組織這麼大的一次行程呢?在歷史上這個目的其實是有許多爭議的,普遍的認為他是為了在宣揚大明的國威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這個是可以看出來的,明朝是在那個時代比較繁榮的。同時明朝的皇帝也是比較有責任心的,為了組織這次新城,更是建了百艘漁船,花費了無數的財銀和物資。<>

二、皇帝的野心其實這次行動還是主要是皇帝歲蠢擾組織的,在古代傳統制度中,這樣大的規模除了皇帝是沒有人能夠有能力組織的,而組織這次**的活動,也是為了宣揚大明的風範。所以鄭和下西洋應該是沒有個人目的的,有個人目的的話,鄭和也沒有權利做決定。主要是皇帝的野心比較大,想聯通東南亞的一些**組織來往,為大明增多更多的經濟收益。

所以也就有了鄭和下西洋,這次被後人所稱讚的行動,因為皇帝的野心,所以有了鄭和下西洋。<>

三、根據野史記載其實,朱棣的皇位也是從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上奪下的。根據野史記載,這是朱棣想要搜尋侄子建文帝的下落而組織的乙個活動。有人說建檔茄文帝可能逃落到了海外。

所以朱棣作為皇帝是想要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也就組織了這個鄭和下西洋的活動。當然這是根乎旦據野史記載的是有些不準確的。

2樓:數位技術小輝

沒有。因為鄭和下西洋是奉命行事,是為了完成任務,所以我覺得沒有個人目的。

3樓:努力搬磚的小紀

鄭和下西洋是帶著任務的,所以並沒有個人目的。而且他也不止一次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

4樓:健身只為你

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是:

1、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

2、擴充套件朝貢**(經濟目的)。

3、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4、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5、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絡。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即明代所謂「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5樓:千冥靚傲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朝貢**

朝貢**在中國歷史上由來已久,它是政治手段和經濟手段的混合體。在西北內陸邊疆地區,朝貢**的政治含義往往超過經濟目的,但並不絕對。

為了西北內陸邊疆的安定,朝貢**大多屬於賠錢生意,有時候還會「賠人」(和親)。中國歷史上在很長時間裡,東南沿海對於****基本上不具威脅,因此,東南沿海的海洋**與朝貢**,長期都是賺錢的生意,並且成為****的主要財源之一。

鄭和下西洋是為了什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一說宣揚大明威德,明史 鄭和傳 中記載 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一說尋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 鄭和傳 中記載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 一說發展 緩解財政,有未被抹殺乾淨的史料稱鄭和下西洋使 貧民致富 國用充足 另有包抄帖木兒帝國 掃蕩張士誠舊部 解決軍事復員問題等說法。...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作用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鄭和下西洋傳播了中華文明,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和經貿往來,擴大了中外友好關係,為世界航海事業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既是中國人民的光榮,也是全人類的自豪。1 鄭和下西洋期間倡導的不欺寡 不凌弱 友好相處 共享太平,為亞歐國家之間的交往,確立了不成文的準則,對後世影響深遠 2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幹什麼,鄭和下西洋真正目的是什麼?

一是找跟皇帝掙皇位的那個人,二是據說找張三丰 正是因為明朝強大,因此才要靠出海與其他國家交流,以顯示自己的天威,讓外國不敢侵犯。當時船上還載了絲綢和瓷器,歐洲貴族都以擁有這兩種東西為榮。鄭和下西洋真正目的是什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