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還有哪些經歷,鄭和幾次下西洋

2023-03-25 21:50:04 字數 4700 閱讀 5088

1樓:小周高等教育**答疑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率領兩百多艘海船、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幾十年,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論 ,更有說法稱鄭和最早發現美洲、澳洲、南極洲。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一說宣揚大明威德,《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一說尋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鄭和傳》中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一說發展**緩解財政,有未被抹殺乾淨的史料稱鄭和下西洋使「貧民致富」、「國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兒帝國、 掃蕩張士誠舊部、解決軍事復員問題等說法。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檔案資料在明朝全部被銷燬,所以我們無法對這段歷史有清醒和全面的認識。只有憑藉我們的想象力,結合史書上簡單的記載來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

我個人認為鄭和經歷應該有滿載著瓷器,茶葉,絲綢,高檔紙張等中國特產遊歷南洋各國,進行**,當然明朝是不計較成本的,基本上是虧本生意,政治意味濃厚。

還有就是和當地的國王,人民通過翻譯進行一些友好的交流。

也可能慰問下南洋地區的中國人,因為那個時候去南洋的中國人還是很多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你首先要說出來你知道哪些經歷。

我才好說還有哪些經歷啊。

鄭和幾次下西洋

鄭和幾次下西洋。

鄭和幾次下西洋?

4樓:新左右

鄭和七下西洋。

1405到202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鄭和幾次出西洋

5樓:民生生活

鄭和七次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2023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202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故名。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航海技術

根據《鄭和航海圖》,鄭和使用海道針經(24/48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鄭和的船隊,白天用指南針導航,夜間則用**星斗和水羅盤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於對船上儲存淡水、船的穩定性、抗沉性等問題都作了合理解決,故鄭和的船隊能夠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險惡條件下,很少發生意外事故。

在天文航海技術方面,中國很早就可以通過觀測日月星辰測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鄭和船隊已經把航海天文定位與導航羅盤的應用結合起來,提高了測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確度,人們稱「牽星術」。用「牽星板」觀測定位的方法,通過測定天的高度,來判斷船舶位置、方向、確定航線,這項技術代表了那個時代天文導航的世界先進水平。

在地文航海技方面,鄭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為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航行時確定航行的線路,叫作針路,羅盤的誤差,不超過度。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鄭和。

鄭和幾次下西洋

6樓:皋榆

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和非洲東海岸,時間1405到1433

7樓:匿名使用者

據歷史記載鄭和一共七次下西洋。

8樓:網友

七下西洋,這個貌似是初中的歷史課本里面的。。。

9樓:紅耳文武

七下西洋,歷時二十餘年,一說是宣揚國威,一說是得到訊息尋找流落海外的建文帝。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都知道是七次。。。

11樓:匿名使用者

下『西洋』的定義。

明初以婆羅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2023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2023年10月2日)回國。

第一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2023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2023年)回國。 於錫蘭山時,鄭和曾佈施該地佛寺並立碑留念。此碑現存於科倫坡博物館。

第二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2023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其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生擒,回國獻永樂帝。 永樂九年六月十六(2023年7月6日)回國。

第四次下西洋。

明鈔本 馬歡:《瀛涯勝覽》永樂十一年十一月(202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2023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4 在蘇門大臘時曾助當地平亂,擒其偽王蘇幹剌獻給朝廷。

第四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2023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2023年8月8日)回國。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2023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剌(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2023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2023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202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1],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202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550人。

鄭和下西洋是去幹嘛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1、鄭和下西洋目的。

①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

②擴充套件朝貢**(經濟目的);

③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⑤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

⑤加強同各國的聯絡。

2、簡介。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率領兩百多艘海船、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東非、紅海。

13樓:西瓜樹上的青蛙

1,揚明朝天威。2,尋找建文帝。3,打通到歐洲的海上**航線,發展和擴大海外**。4,實現海內外大一統的太平盛世。

14樓:

鄭和下東洋聽說過沒?連下東洋都不知道扯什麼歷史?鄭和率領的艦隊先下東洋,後下西洋。為啥下東洋,也就是為啥下西洋。

15樓:聽風之小豬

1、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耀兵異域」,「教化異族」,使海外諸國「賓服中國」,同時還擔負著溝通中國與海外經濟**的任務。

2、近年來,探索鄭和下西洋原因的角度有所改變,有些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的使命隨時間的推移而有所不同。鄭和第一次出使是為了安撫臨近小國,減輕異族異國對中國的侵擾,以後幾次主要是為了通商,以及向未知的世界前進,開闊新的航道等。

3、也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政治目的。鄭和出使西洋是為了開啟封閉、僵化的外交大門。明太祖下令限制進貢,由一歲一貢改為三歲一貢,有些國家如日本等限為十年一貢,於是明朝與海外關係幾乎斷絕,經濟**幾乎停頓。

於是,走私活動非常猖厥,武裝走私成風,同時明王朝的聲勢日下。成祖即位後決定改變這種政治局面,他每次派鄭和下西洋都是以頒「正朔」,恢復和發展明朝**與海外國家的外交關係為首要任務。

4、另外還有甚者認為明朝皇帝是回族,信奉伊斯蘭教。朱棣派同樣是回族的三寶太監下西洋是為了「傳教」和「結盟」。

鄭和下西洋的過程是怎樣的

鄭和下西洋回來時有幾人,鄭和幾次下西洋

回來不知道,應該差不多吧!沒死多少人還帶回了很多使者。船隊人員。計下西洋官校 旗軍 勇士 力士 通士 民稍 買辦 書手 通共計二萬七千六百七十員名 官八百六十八員 軍二萬六千八百二名。正使太監七員 少監十員 監丞五員。內官內使五十三員 戶部郎中一員 都指揮二員。指揮九十三員 千戶一百四十員 百戶四百...

鄭和經過的國家,鄭和下西洋經過哪些國家

馬來半島以東諸國,凡15國名 占城 靈山 真臘 崑崙 賓童龍 暹羅,彭坑 東西竺 龍牙門 交欄山 假裡馬丁 麻逸凍 爪哇 重迦羅 吉里地悶滿。剌加諸國,凡4 國名 滿剌加國 亞魯 九州山 原文缺一國名 蘇門答刺諸國,凡7 國名 舊港 蘇門答剌國 南浡裡 那孤兒 黎代,龍涎嶼 翠蘭嶼。印度諸國,凡6 ...

鄭和下西洋的郵票設計意圖是什麼鄭和下西洋有郵票得到哪些資訊

鄭和下西洋的郵票設計意圖從宣傳中華,宣誓和平,以史為鑑等 一是以鄭和下西洋之壯舉,來宣揚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用以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是以鄭和遍訪30多個國家而秋毫無犯的大國禮節和風度,來宣揚世界和平,倡導國與國之間的相互平等和尊重 三是藉此回顧那段歷史,告誡人們不應只是陶醉於過去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