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奠定了中國近代工業基礎。
政治:1對外國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2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興起軍事:奠定中國租棗遲巖禪近代軍事基礎。
文化:促進了資本主義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弊李為以後的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基礎。
2樓:匿名使用者
客觀上引進了先進的西方資本主義技術,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洋務運動的積極和消極影響是什麼?
3樓:衡水游龍
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國藩。
李鴻章、左宗棠。
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洋務派人士發起的一場以引進西方軍事裝備、科學 技術,意圖富國強兵,維護封建統治的自救運動。
因此,其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可以從其目的、結果等產生的作用來分析。
積極影響: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民用企業,如福州船政局、江南製造總局。
安慶內軍械所、開灤礦務局、漢陽鐵廠。
等,推動了中國近代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
在中國的產生。這些企業的創辦,也對西方的資本主義侵略產生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國的經濟權益。
洋務運動還創辦了一些賀鬧新式學堂,如京師同文館。
北洋水師學堂等。推動了近代教育的發生、發展,開啟了封建教育的缺口,有利於新式人才的培養,這些人用新視野審視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封禪指罩建統治的掘墓人。逗棗。
推動了近代國防的發展;洋務運動最終的失敗,也讓人們看到了其缺陷,推動了近代政治的發展。
消極影響:洋務運動提倡「中體西用」,反對對封建制度。
進行變革,阻礙了先進思想的傳播,錯失了社會發展的契機,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
洋務運動本身是以維護封建統治為宗旨的,違背時代潮流,註定是失敗的。
洋務運動的內容和影響是什麼.?
4樓:愛創文化
內容:1、以「自強」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
其中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是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
2、以「求富」為旗號,興辦輪船、鐵路、電報、採礦、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
如在上海創辦的最大的民用企業是「輪船招商局」。
同時推動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3、創辦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翻譯人才、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
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就是中國最早的官辦新式學校。
影響:1、對近代軍事的影響: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
2、對近代經濟的影響:在洋務派的倡導下,許多達官顯貴以興辦洋務為榮,深深的動搖了從商鞅變法開始的,中國幾千年文明中「重農輕商」的概念。
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對近代政治的影響: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 *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
4、對近代文化的影響: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
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會文化風氣,為後面科舉制的廢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派遣留學生,為了更系統的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向西方派遣200多位留學生,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
一方面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準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體現在哪方面
5樓:漢匠文化
分類: 社會/文化 >>歷史話題。
問題描述:要有歷史依據、事件,急用,越快越好。
解析: 引進了一些西方先進技術;培養了一批人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起了一定的抵禦作用;對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客觀上起到促進作用。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碼戚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任用中國工匠,仿製西式槍炮,是中國最早的近代軍事工業。從1862年起,用三年時間研製成功的我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
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
天津機器製造局。
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公司,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乙個民用企業。它成立時買隱賀輪船3艘,到1877年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擁有輪船30多艘,形成一支實力較強的商船隊。
上海輪船招商局。
從19世紀70年代中斯,洋務派開始籌劃海防,提出十年內建成幾支海軍的倡義。艦船主要向英德兩國購買,部分船隻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製造總局建造。到80年代中期,洋務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清 **成立了海軍衙門。
中國海軍新式**「南琛」號。
北洋海軍實力最為雄厚。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組成,擁有**25艘,官兵4000多人,由淮軍將領丁汝昌任海軍提督。與此同時,旅順口和威海衛兩個海軍基地竣工,整個北洋海防體系的建設宣告完成。
李鴻章得意地說:北洋海軍「聲勢已壯……入可以駐守遼渤,出可以援應他處,輔以各炮臺陸軍駐守,良足拱衛京畿。」
為適灶模派應洋務運動的需要,洋務派還舉辦了京師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一些新式學堂,培養翻譯人材、軍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幾批留學生出國深造。
洋務運動的發生,對後來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
洋務運動對中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始於19世紀末,一直持續到20世紀,當時中國正在尋求現代化並追趕西方。在經濟上,這場運動導致了西方技術的採用和工業化。這導致了城市化的增長,新中產階級的崛起,以及紡織和採礦等新產業的發展。在政治上,洋務運動導致了西方法律制度和機構的採用,如法院和執法機構。這也導致...
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分別有哪些
洋務運動 中國清 於19世紀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引進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興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並相應地改革軍事 外交 文化教育和某些 機構等多方面的活動。洋務運動是清朝統治階級內部 和地方一部分當權的官僚在嚴重的 內憂外患 形勢下所採取的 自強 措施 1856 1860...
朱元璋廢除丞相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宰相在我國封建社會 集權制度內部可發揮雙重作用 既可以輔佐皇帝,幫助皇帝處理政務,決策機要 也可能因權力過重而威脅君權,因而形成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後,固然可解決君相矛盾,但必然導致皇帝負擔加重,軍國大事均由皇帝個人裁決,難免偏頗,草率.皇帝獨操權柄,固然有利於防止權臣 加強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