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燕鈮
三五〕沈伯時《樂府指迷》雲:「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詠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
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為工,則古今類書具在,又安用詞為耶?宜其為《提要》所譏也。
問】王國維認為不能用代字的原因是什麼?
王國維提倡「真景物真感情」的「有境界」。認為好的作品「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真實情感足以打動人心,真實景物能讓人身臨其境。
用替代字,反而會產生「隔」。他認為歐陽修《少年遊》「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翠遠連雲。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磨讓愁人」,這種自然的表達,寫景如在眼前,就是「不隔」。
到下闋培遊埋,「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就「隔」了。「謝家池上」與「吟魄」,「江淹浦畔」與「離魂」,不僅用典,還非常巧妙工整,不知道是否用心經營,王國維反而認為「隔」。可以想一下,讀到這組句子,讀者不是直接感受到「行色苦愁人」,要先理解「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的典故,然後才去理解作者表達的感事,是不是反而有點阻隔?
配螞不知道這是不是王國維認為不必要用替代字的原因。
批註】替代字與典故運用巧妙,會使作品更有韻味。感覺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親射虎,看孫郎」「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西北望,射天狼」的典故作用就挺不錯的,自己的自信,委婉的心事,豪邁的理想,運用典故表達更含蓄,更有情致。
不過過分雕琢,就另當別論了,記得有人評價辛棄疾喜歡用典,就說他「掉書袋」。
《人間詞話》讀書札記
2樓:剛陽文化
一 境界。題目:
詞以境界為最上。
原文: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題解 王國維論詩的核心:境界。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原因:1.興趣說——妙悟。
2.神韻說——「興會俱到」「神到不可湊泊」。
也就是"道其面目"不能"探其在源"。
科學性:1.詩人主觀精神+客觀物境。
主觀+客觀合一的藝術整體)
2.通過大量詩詞鑑賞與評述的實踐。
貢獻:1.神秘色彩未能為讀者指示具體入門途徑。2.建立了新的文藝觀,提出藝術標準。
境界:本指一定的疆土範圍。
佛家——參悟禪機佛理所達到的深度。
詩家——物境、情境、意境。
王國維——言有盡而意無窮。
最上:文格就人格之高下,兼有高尚之義。
名句:具有句外之意,能夠達到"無疆""無窮"之境的佳句。
高格:高尚的文格及人格。王國維曰:
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於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殆未之有也。
空有`格調`,`無情'乏韻,亦不足以言境界。」
境界高於一切,它是高尚偉大之人格與真情`真境的藝術結合。
全文理解:詞以有無境界為標準判斷高下優劣,有境界的詞才是最高尚的詞。因為有了境界就自然形成崇高的格調,自然有名句。五代、北宋時期的詞之所以能夠獨擅勝場,原因就在這裡。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750字 - 讀書筆記
3樓:好聲音
主要內容簡介:
是作者對於詩詞的鑑賞理解,其實光是理解作者就很難了,推薦喜歡讀詩詞,並且最好有詩詞功底和研究的小夥伴們。
讀書筆記摘抄:
1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主觀之詩人,不可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
2 、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
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
3 、政治家之眼,域於一人一事;詩人之眼,則通古今而觀之。
4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
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僕命風月。
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
5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於第一流之作者也。
6 、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故謂文學後不如前,餘未敢信。
7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景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女亙〕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讀後感心得體會:
大師級別,修仙等級不夠。
最主要的是作者,大師真的很有自己的見解與看法,可能是我們之前上學讀書,應試而有了套路,遇到李白大神就說什麼瀟灑豪放啊,遇到白居易就通俗易懂之類的,所以看到王國維大師對於幾大名家的見解,不明覺厲。
《人間詞話》讀書摘要
4樓:新東都
一。筆下文字如蓮鏈困碧花般純淨,恰似思想若嫩荷之抽枝。
溫柔以對的是他的生。他的生平是極其簡單的,除卻正常的娶妻生子,我沒有讀到過關於他的任何緋聞。
狂風暴雨的是他的死。他平心靜氣地生活了許久,在50歲時,採取大風呼嘯、大海奔騰般的超乎平常的死法一-自沉。他的死雖是悄無聲息地沉於塘底,對於世人卻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他反對科舉,一生治學可以用「棄中親西- -中西合璧一一 皈依中學- -中西合璧」的四段式簡單說明。
此正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壓制他人之後,才能凸顯出自己的存在;或者壓制他人之後,才能安慰自己的無能;抑或汙衊他人之後,才能滿足自己的卑下。
陳寅恪先生是王國維先生的同事及朋友,他認為王國維是死於自己的學術信仰。人生之苦聚,「無慾」以求「解脫」,如此死法,似乎更合乎他在《人間詞話》中的「壯美」一說。
王國維深受叔本華哲學的影響,加上骨子裡的悲觀主義,似乎他更懂得人性中的原罪,這些懂得,叫他在精神中步步退讓。
這個世界上有純粹的人,但很少。
何為純粹的人?總是堅持自己,在很多事情上脫離於世人之人,脫離尺歷于禁錮所有人的傳統道德的人,也就是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活,完全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它和自私毫無關係,它完全是憑著自己感情來的。
用高貴去生活一生與用不斷妥協去生活一 生的棚舉人,我想這樣的人生總是有區別的:乙個人內心骯髒,雙眼總是懷著不可告人的慾望;乙個人心淨而貌安,眼睛清亮,恰若- -片蓮花之盛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斂,即行槁葬於清華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於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
書籍可託陳、吳二先生處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
思自靜之,生又何懼,死又何憾?
是由:王國維先生,思靜而心安。
人間詞話名句,人間詞話優美句子摘抄及解釋
1.古今之成大事業 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無我之境,人唯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巨集壯也。3.陌上金丸看落羽,閨中素手試調醯。4.自是思量渠不成,人間總被思量誤。5.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昨夜西風凋碧...
人間詞話的三大境界分別出自哪裡
人間詞話 的三大境界分別出自如下 第一境界出自宋 晏殊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第二境界出自。柳永的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
你認為《人間詞話》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其實我覺得喜歡看 人間詞話 的人都是內心有一種對詩詞的美,有一種嚮往和敬仰的感覺,它向我們展現了中華詩詞之美,讓人們感受到美的感受。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當時人的思想是什麼樣的,讓我們更加了解當時的社會,也讓我們瞭解到了所謂的 境界 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作為晚晴大儒的王國維在汲取了西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