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前的稻公尺長啥樣,萬年前的稻公尺是在哪裡發現的?

2025-02-19 13:40:07 字數 1981 閱讀 7706

1樓:神亦勝

水稻的成長經歷幼苗期、分櫱期、抽穗期、結實期這四個階段,以分櫱期為例,秧苗生長一段時間後可以進行移栽,從移栽到不斷拔節的這個階段,被稱之為分櫱期。移栽之後,水稻的根系會出現損傷,這時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通常大概等待5-7天的時間,地上的部分就能恢復。

一、水稻的成長經歷哪四個週期。

1、幼苗期。

首先選擇好要種植的水稻種子,然後將其播種到土壤中,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種子就會開始發芽,這段時間是幼苗拔高的階段。一般在幼苗的葉片沒有長出來之前,主要是通過根部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生長,葉片長出來之後,就能通過葉片吸光轉變成營養。

2、分櫱期。

秧苗一般在生長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進行移栽了,移栽到拔節的這個階段被稱為分櫱期。移栽之後作物的根系會出現損傷,這時水稻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大概5-7天左右,水稻地上的部分就能恢復。

3、抽穗期。

水稻從開始拔節到幼穗長出需要乙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是水稻生長的關鍵。慢慢的穗子就會抽出來,時間大約是間隔5-7天。

4、結實期。

水稻穗子抽出來之後,由於沒有結實所以裡面都是乾癟的。一般從開花到穀粒成熟的這段時間,莖部會開始生長拔高,然後開花結出穀粒,這個階段決定了水稻是否能達到高產量。

2樓:小舞影視說

萬年前的稻公尺已經碳化,變成黑色。

一粒炭化碳化,靜靜躺在展櫃中。它已有萬年曆史。「這是我們在上山遺址中發現的第一粒稻公尺。

通過鑑定,它處於馴化狀態,是上山稻作文明的代表性遺存。」上山文化發現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說。

1月15日,「萬年浙江,從這裡開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杭州開幕,萬年稻公尺、世界最早彩陶等重磅展品在展出之列。

上山遺址發現於2000年,2006年正式命名了上山文化,這是目前浙江乃至整個東南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此次展出了浦江上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仙居下湯遺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分別代表上山文化早、中、晚三個階段。

談到此次展覽最大的「明星」,蔣樂平指了指展廳**乙個看似空置的展櫃。湊近一看,才能發現有一粒黑色的稻公尺靜臥其中。這是一粒「萬年公尺」,已經碳化,只能通過放大鏡去觀察其細微之處。

稻公尺雖小,但蔣樂平表示,其意義非凡。「通過鑑定,這粒公尺處於馴化狀態,已有萬年曆史,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早的稻公尺馴化證據,也實證了上山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擴充套件資

夾炭陶片中都發現稻殼遺存:

在上山遺址出土的大量夾炭陶片中,都發現了稻殼遺存。「陶片斷面,都有稻殼的痕跡。」蔣樂平說,這說明一萬年前的人民對稻的利用已有了相當規模,上山人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批從事稻作的農人。

除了稻作文明,上山文化另一張「金名片」是彩陶。展覽現場,距今9000年的義烏橋頭遺址出土的彩陶引人注目。據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雖已距今近萬年,但在展櫃中,陶器色彩豔麗,彷彿穿上了一件紅衣。

這是獨樹一幟的彩陶。」蔣樂平指了指一件彩陶上的太陽紋符號,說這不會是人們隨意的繪畫,可能有太陽崇拜的理念。

對於另一件彩陶上形似八卦的白色線條,他表示,是不是八卦另當別論,但是它與先秦時期的卦象文字和占卜文化間的關係,可以進行下一步追尋。

萬年前的稻公尺是在**發現的?

3樓:輝懷

河姆渡最早,但也不到一萬年。

4樓:網友

中國最早發現的馴化中的稻公尺是在江南地區,時間大約是1萬2千年左右。這種稻公尺澱粉含量在野生稻公尺和現代稻公尺之間,是中國農業馴化的鐵證。

還有,全世界幾乎所有的農作物馴化都發生在一萬年左右時間。按照人類簡史的說法,這個時期可能是因為冰河時期解凍,大量的動物無法適應回暖的氣候死亡。採集人類對飢餓逼迫,絕望中的人類嘗試耕作農作物。

當時的農作物馴化是全球統一發生的,兩河流域馴化了小麥,無花果,歐洲有大麥黑麥。中國有水稻黃豆小公尺,印第安人也馴化了南瓜,玉公尺,土豆,番茄,考古發現,當時的農業革命幾乎是全球同時發生的,很有意思。

西班牙現6 5萬年前的壁畫,那時智人還未走出非洲,到底是誰畫上去的?

近日,科學家們在西班牙發現了萬年以前的壁畫,但是當時的智人都還沒有走出非洲,那麼這壁畫的主人的身份,也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測來看,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尼安德特人,曾經研究發現尼安德特人曾經在歐洲大陸生活了十年左右的時間,而且尼安德特人本身是有智慧的人種,所以他們是最有能力 時間和機會留下這...

2 3億年前,暴雨下了200萬年,形成原因將會再次出現嗎

只能說,有這樣的可能性。多年前的那場暴雨是由於全球溫室氣體的增加,導致降雨量非常大持續時間很久,而今天的地球也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2.3億年前形成的終極暴雨不會再次的出現。因為那個時候的環境是非常的惡劣的,現在的環境正在被我們人類好好的保護著,所以是不會再次出現的。不會再次出現,因為沒有現實可能性...

3500萬年前海洋貝殼化石,有研究價值或者經濟價值嗎

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現在很多具有特高的美學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化石,已成為一種收藏資源,出現了化石收藏熱。化石在整個收藏界的成交也是有一個新的突破,有著一個新的高度。在現在的收藏市場上來看,化石有著非常大的市場上升空間,是一件非常值得入手的罕見藏品,也是具有很高的升值保值潛力。貝殼化石有收藏價值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