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畜獸畫「畫肉不畫骨」風格怎麼形成的?

2025-02-19 01:20:17 字數 1728 閱讀 1035

1樓:寧文山文史局

唐朝時期出有很多文人墨客,文學作品百花齊放,其中有一種文學作品叫畜獸畫,它風格注重畫肉不畫骨,是一種重要的繪畫題材。

畜獸畫中比較有名的動物是牛和馬,這兩種動物在當時的農耕時代,是人們用來種植耕田地,為人們提供食物和錢財,在生活富足的唐代,牛和馬的數量增多,能夠體現人們的生活水平比之前提高。

牛的神色狀態也不一樣,第乙個牛是黃色的,神色安然自若。第二個牛是白黃相交,它的動作是回頭張望,彷彿在尋找著什麼。第三個牛正對著畫,是黑色的,它的神色比較堅定。

第四個是黑白顏色相交的牛,抬著頭看向遠處。第五個也是黃色的牛,它正在吃一株荊棘草,搖動的尾巴更顯生機。

除了韓滉,還有其他畫家畫過畜獸圖,比如韓乾、閻立本、尉遲乙僧等。當時唐朝國力強盛,周邊的其他小國為了討好唐朝,送來了許許多多的奇珍異獸,而這些異獸成為了畫家的模特,從而讓畜獸畫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唐朝畫家韓乾在寫實畫風的基礎上,提出畜獸畫"畫肉不畫骨"的思想,所以畜獸畫注重寫實的特點,不過這只是形成畜獸畫的風格的其中乙個原因。

有名氣的畜獸圖,畫出的獸高大健壯,骨骼不是很清晰,可是它能展現畫師的畫功,使獸更加活靈活現。畜獸的用墨、力度、構圖也非常有講究,雖然只是畫肉,但是需要很多的練習,才能把獸的體格和風貌輕而易舉地展現出來。

唐代之前的繪畫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只能從骨骼開始畫起,再從中填充它的內涵。而唐朝之後,文人的繪畫水平吸取前人經驗,有了很大進步,採用了自己的方式形成一種繪畫系統,逐漸達到繪畫水平的巔峰狀態。

畜獸畫寫實重在實物,必須經過仔細觀察,和之前的想象派和臨摹派別不一樣,畫家不是閉門造車,而是仔細觀察獸的一舉一動,在進行繪畫,而且保留了之前優秀的繪畫風格,在新的地方進行完善,這也是形成風格改變的節點之一。

2樓:情談學長

造成唐代這種畫風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當時的風格傳統習俗已經形成,而且根據當時企業觀念是隻能夠畫出乙個人或者是動物的肉,但是不能夠畫出骨骼的輪廓,因為只有用豐滿的線條才能夠描繪景物的美觀。

3樓:之後

這樣的風格在當時屬於一種特別的派別,非常的超前,且獨特,這種話老百姓認為有辟邪的作用,非常的喜歡。

4樓:井靖荷

唐朝是個神奇的朝代,我國曆史在唐朝時期發生巨大變化,經濟的迅速發展,思想的迅速開放,各方面的發展都是令人震驚的!特別是在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唐朝在文化方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繪畫方面的進步,繪畫風格一改從前,百花齊放最能形容這一變化,其中的馬、牛等畜獸類繪畫題材對繪畫發展史產生深遠意義。

唐代畜獸畫,為何注重「畫肉不畫骨」?

5樓:你到底敢不敢

唐代畜獸畫,注重「畫肉不畫骨」,那是因為在唐代的那種畫畫技法中,認為畫肉不畫骨能夠使畜獸畫,更具有靈氣。

6樓:大海親吻鯊魚

唐代審美標準是以胖為美,所以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畫家在作畫時畫肉不畫骨。

7樓:吃瓜預備役選手

因為當時的畫風比較注重寫實,畫作栩栩如生,在用墨、力度和構圖等方面渾然天成,非常貼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