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吳田田
項羽。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釋義。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孫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驅群羊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已殺卿子冠軍(楚軍統帥宋義),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春、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漳河),救鉅鹿。
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孫子兵法》所說的「焚舟破釜」雖然也表示誓死決戰的意義,但尚未形成後世常談的典故故事。至《史記》所載「項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備了典型性:項羽前鋒軍救鉅鹿,初戰少利,項羽便率大軍渡過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厲士氣。
終於殺蘇角,虜王離,大敗秦軍於鉅鹿之野。
後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返顧。
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我即卑宮菲食,嘗膽臥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無救於事。」(見《史忠正公集》
西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西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鉅鹿(今河北邢臺地區)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鉅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
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鉅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2樓:大海小藍天
是破斧沉舟吧。
主人公是項羽。
3樓:烈燃的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相遇。
破斧沉舟中的人物是誰
4樓:網友
項羽。破釜沉舟 【典 故 】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鉅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5樓:不哭不鬧果
釋義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破釜沉舟」說的是鉅鹿之戰,主人公是項羽。
鉅鹿之戰是秦末農民大起義中,一次最激烈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場戰鬥。西元前208年,秦軍攻趙,楚懷王派軍援助;項羽殺掉畏縮不前的宋義,"破釜沉舟",與秦軍決戰,連敗秦軍。這場大戰的勝利,基本上消滅了秦王朝賴以存在的軍隊,為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歷史典故: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破斧沉舟的主人公是誰人
6樓:馬北翼
是破釜沉舟,主角是項羽,之後他大敗秦軍。
破釜沉舟主人公,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項羽發音 p f ch n zh u 釋義釜 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孫子兵法 九地 焚舟破釜,若驅群羊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史記 項羽本紀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 楚軍統帥宋義 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春 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 漳河 救鉅鹿。戰...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項羽。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項羽。破釜沉舟的意思是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公元前208年,為了解趙國之圍,項羽率軍與秦軍主力部隊,在鉅鹿大戰,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僅帶領數萬士兵迎戰秦軍數十萬。然而項羽不畏強敵,親自帶兵渡漳水。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把舟都...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破釜沉舟是什麼意思
項羽。破釜沉舟 p f ch n zh u 1.解釋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2.出自 史記 項羽本紀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3.示例 只要我們有 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楚霸王項羽。破釜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