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論中薛丁格之貓問題是什麼

2025-02-15 22:30:10 字數 1277 閱讀 8826

1樓:匿名使用者

是活還是死著,那是乙個問題。波函式坍縮,有人已經了。至於是不是有「上帝」,是不是有另外的觀察者,誰也不知道。

量子的狀態受到其他因素的決定,某狀態存在之前的「先知」,他就是那個決定者。我們沒有辦法探知這個決定者是誰,姑且的相信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當然,巨集觀的物體在我們瞭解了他的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因素後,我們知道他的下乙個狀態。

現在的科學水平沒有辦法瞭解到微觀量子物質內在的影響和外在的影響的所有因素,所以沒有辦法瞭解他的下一狀態。但是可以通過概率這個概念瞭解大多數的量子發生狀態的情況。對於單個的微觀粒子,我們不知道他下一步該是什麼狀態,所以那隻貓是死的還是活的,真是乙個問題。

一樓的,的確不錯。

2樓:匿名使用者

波函式就是乙個骰子,有6個面,在投出去之前,每個人都知道一定會出現1-6,但是誰也不知道是哪個。投骰子就是測量,一旦投出,就只剩下一種可能,說明波函式坍塌了,去掉了5個可能,只剩了乙個可能。 但是投骰子並不是乙個完全隨機的過程,只要我們能夠確定出手速度,旋轉,表面情況等等所有變數,理論上我們還是可以確定最終結果,即使骰子還沒有投出。

問題是在量子理論中,我們確實無法確定哪個可能性會發生,因為在薛丁格方程裡我們只能得到概率。所以有人猜測,在量子過程中還是有其他的隱變數存在,只是人類無法得知。 如果你認為投骰子是完全概率性的,那麼你就是非決定論者。

如果你認為投骰子的具體結果是可以**的,你就是決定論者。愛因斯坦開始好像是決定論者,這就是「上帝不擲骰子」的由來。但是又找不到隱變數存在的證據,只好認栽了。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理論?

3樓:張三**

01 量子力學。

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的著名思想實驗,是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擴充套件到巨集觀世界的推演。微觀物質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觀物質以波的疊加混沌態存在;一旦觀測後,它們立刻選擇成為粒子。

實驗是:在乙個盒子裡有乙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之後,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

根據經典物理學,在盒子裡必將發生這兩個結果之一,而外部觀測者只有開啟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結果。在量子的世界裡,當盒子處於關閉狀態,整個系統則一直保持不確定性的波態,即貓生死疊加。貓到底是死是活必須在盒子開啟後,外部觀測者觀測時,物質以粒子形式表現後才能確定。

這項實驗旨在論證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認識和理解,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巨集觀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

量子物理的發展方向是?量子論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

量子力學的發展方向。二十世紀初,物理學取得了兩大突破 乙個是蒲朗克提出了作用量子的概念 乙個是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年前的年,德國科學家蒲朗克提出量子概念,年到年,海森伯和薛丁格最終建立了量子力學,解決了原子物理 光譜等基本問題,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後,量子力學朝兩個重要方向發展 一是向更...

如何理解經典力學,相對論,量子論三者之間的關係

經典力學的基本定律是牛頓運動定律或與牛頓定律有關且等價的其他力學原理,它是20世紀以前的力學,有兩個基本假定 其一是假定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長度和時間間隔的測量與觀測者的運動無關,物質間相互作用的傳遞是瞬時到達的 其二是一切可觀測的物理量在原則上可以無限精確地加以測定。20世紀以來,由於物理學的發展...

相對論和量子論出現的歷史背景,為什麼說這兩大支柱的形成使人類對自然世界的科學探索

開始對物理界最基本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認識,比如,時間 空間等 兩朵烏雲,一個是尋找以太,絕對靜止的以太,解釋莫雷實驗。最後剛好相反,以太是跟任何參考系都靜止的光的傳播介質,其實就是真空。也就是說,任何慣性參考系,測得的光速都是常數c。導致了狹義相對論的誕生。廣義的是把慣性系和非慣性系統一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