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覺菩薩」簡介

2025-02-11 02:05:15 字數 1324 閱讀 1577

1樓:境界如夢

緣覺 術語)梵語pratyekabuddha,舊稱辟支佛。

又曰闢支迦羅。新稱缽剌翳伽佛陀。舊譯曰緣覺。新譯曰獨覺。緣覺者:一,觀十二因緣。

之理而斷惑證理,一,因飛花落葉之外緣而自覺悟無常,斷惑證理。獨覺者,彼於無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觀十二因緣,或觀飛花落葉,而獨自覺悟也。大乘義章十七末曰:

言緣覺者,外國正音,名辟支佛,此翻闢支。名曰因緣,佛名為覺。緣覺名義,解有兩種:

一約所觀法門以釋。緣者是其十二緣法,始從無明,乃至老死。觀斯悟解,從緣得覺,故號緣覺。

二就得道因緣以釋。如辟支佛得道因緣經中廣說,如拂迦沙見風動樹,而得悟道。如是等皆藉現事緣,而得覺悟,曰緣覺。

瑜伽。倫記八上曰:「獨覺地,若依梵語,名缽刺翳迦陀。舊雲闢支,訛也。

此雲獨覺。初發心時,亦值佛世,聞法思惟。後得道身出無佛世,性樂寂靜,不欲雜居,修加行滿,無師友教,自然獨悟,永出世間,中行中果,故名獨覺。

或觀待緣,而悟聖果,亦名緣覺。」玄贊五曰:「樂獨善寂者,是獨覺義。

出無佛世,得能證道,獨自善證寂滅理故。又以此慧,深知諸法因緣者,是緣覺義。故瑜伽雲:

或觀待緣而證聖果,故名緣覺。觀十二緣起而證果故。」然天台一家區分此二者,出於佛世,觀十二因緣而得悟者,為緣覺。

出於無佛世,觀飛花落葉之外緣而成道者,為獨覺。四教儀三曰:「闢支迦羅,是天竺。

之言,此土翻為緣覺。此人宿世福德,神根勝利,學十二因緣以悟道也。大智度論。

雲:緣覺有二種:一獨覺,二因緣覺。一明獨覺闢支迦羅者。若佛不出世,佛法已滅。是人先世因緣,能獨出智慧,不從他聞,自以智慧得道故,名獨覺。(中略)二明。

因緣覺者。因聞十二因緣覺悟,成辟支佛也。」輔行九之三曰:

大論二十一雲:迦羅此翻因緣覺,亦云獨覺。出值佛世,聞因緣法,名為緣覺。

出無佛世,自然得悟,名為獨覺。」文句四上曰:「釋論雲緣覺獨覺,獨覺出無佛世,緣覺願出佛世。

四教儀集註中曰:「緣覺者,觀內因緣,稟佛教法。獨覺者,觀外因緣,無師自悟。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

2樓:楊曉寒

按佛教的說法,觀音有32化身,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觀音就現何身來度化。緣覺又稱辟支佛。指無師自證的小乘佛教的佛果。

所以緣覺觀音就是現辟支佛身的觀音。在觀音32化身中,辟支佛身的觀音叫龍頭觀音。綜上所述,緣覺觀音就是民間所說的「龍頭觀音。

緣覺是小乘佛教的說法。小乘佛教與大乘與密乘佛教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就是小乘佛教只承認有一位佛(就是釋迦摩尼佛),並且不承認有菩薩,佛教內除佛以外的其他的得道者全都是阿羅漢或緣覺,二者果位相等。綜上所述,緣覺菩薩就是已經證得果位的辟支佛起了回小向大之心,放棄緣覺的果位,行菩薩道,以期能最終作佛。

什麼是聲聞乘,緣覺乘,什麼是聲聞緣覺?

在佛教中,出三界的修行者,有聲聞乘 緣覺乘 大乘 菩薩 佛 等四種果位。前者也合稱為二乘。聲聞,是聞佛聲教,悟四諦之理,斷見思之惑,而入於涅槃者。緣覺,舊稱辟支佛,新譯獨覺,觀十二因緣之理而斷惑證理。出無佛世,觀外因緣,無師自悟。佛說法時,為利益當時修行者,說有三乘道,即聲聞 緣覺 菩薩。但用了許多...

什麼是聲聞緣覺

二乘。聲聞是通過聞佛法開悟的,緣覺是自己修行悟出緣起性空的道理。聲聞和緣覺是二乘 小乘 算上菩薩 大乘 是三乘 聲聞 術語 梵語,舍羅婆迦s ra vaka,為佛之小乘法中 聞佛之聲教,悟四諦之理,斷見思之惑,而入於涅槃者也。是為佛道中之最下根。勝鬘寶窟上末曰 聲聞者,下根從教立名,聲者教也。fro...

千手觀音菩薩的簡介,觀音菩薩和千手觀音菩薩有什麼區別

據佛教典籍記載,千手觀音菩薩的千手錶示遍護眾生,千眼則表示遍觀世間。唐代以後,千手觀音像在中國許多寺院中漸漸作為主像被供奉。千手觀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徵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佛教認為,眾生的苦難和煩惱多種多樣,眾生的需求和願望不盡相同,因此,就應有眾多的無邊法力和智慧去度濟眾生。據 千手千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