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代史以來中國像西方學習

2025-02-09 04:49:45 字數 1711 閱讀 5592

1樓:網友

一般這種評價類的題,就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來。

就這一題來說,積極方面:推動了近代化的程序,包括經濟近代化、政治近代化、思想近代化。

消極方面:造成經濟、文化和思想滲透。經濟方面使我國近代企業一直在夾縫中發展;文化方面則帶來了許多資本主義腐朽的東西;思想方面是我國人民陷入思想混亂,造成社會信仰缺失。

2樓:

落後就要捱打。

想不捱打就要提公升自己。

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像強者學習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須的。

但是不能拿來主義,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樓:世藍零

乙個國家需要符合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的改革,而不能生搬硬套。

4樓:覃駒

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同樣也經歷了乙個過程,從器物層面過度到制度,思想層面,器物層面主要講的是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鞏固封建統治,這個階段向西方學習並沒有認識到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比如洋務運動,後來到了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這個階段的向西方學習有了進步,認識到了封建統治的腐朽是我們落後於世界潮流的根本原因,於是從以前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即學習先進技術,開始學習西方的民主的政治制度!從而宣傳民主政治思想!後期的向西方學習層次更高,範圍更廣!

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的主要內容與特點?

5樓:是阿沢啊

簡答版。特點 1.以救中襪亡圖存為主題,從學習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2.由淺入基培啟深由表及裡,由被動接搏如受到主動選擇。

3.內容不斷深化,範圍不斷拓展。

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歷程

6樓:知識青年

第一階段,從器物技術上感覺不如西方,遂有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的洋務運動;第二階段,從制度上感覺不如西方,遂有維新變法;第三階段,從文化心理上感覺不足,遂有新文化運動。

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面臨國破家亡,亡國滅種之際,中國人民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擺脫民族困境,開始了向西方學習的歷程。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一文中,曾把中國人學習西方,追求近代化的歷史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中國的近代化歷程就是這樣從承認「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中國近代學習西方的特點是什麼?

7樓:九哖舊港

1.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題是為了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啟蒙和救亡相連,體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

2.學西方的歷程是乙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不斷深化的複雜歷程。

3.中國人民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歷了了乙個由被動接受(例如林則徐等萌發新思想、洋務運動)到主動選擇(例如辛亥革命)的過程,最終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

指出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經歷的三個層次

8樓:紫衣士

三個層面:技術層面,政治層面,文化層面。

9樓:王鄭舍

器物學習、制度學習、思想學習。

10樓:林雲輝

戊戌變法,洋務運動。

11樓:車致遠

器物層面,政治層面,思想層面。

中國近代史,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程。求較詳細的答案,謝謝謝謝謝謝謝謝

一 鴉片戰爭後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前,中國開始 開眼看世界 關注西方。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學習西方的技術,開展洋務運動。三 中日甲午戰爭後,洋務運動破產。中國開始由學習西方技術轉變為學習西方制度,進行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四 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君主 卻並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因...

近代史以來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的歷史事件有

鴉片戰爭 半殖民半封建 辛亥革命 資本主義革命 新中國成立 社會主義國家 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 鴉片戰爭 新中國du的成zhi立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你選的答案是dao不對的 鴉片戰專 爭中國由封建社屬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新中國成立中國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三...

中國近代史的主流和本質是什麼, 如何認識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主流和本質

中國近代史的主流是社會的巨大轉型,由封建社會向更高一級的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期間封建官僚不適應,則政權滅亡,普通農民不適應,則多次的農民起義被鎮壓和失敗,最後當社會產生了足以接替舊的社會階級的時候,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並以此為主要社會矛盾。這時中國由近代開始邁入現代。期間外國的帝國主義勢力起到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