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詩所表達的曠達情懷

2025-02-06 02:55:20 字數 2617 閱讀 6653

1樓:梧桐樹邊羽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這是一首平起入韻,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七律。

標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很明確地指出了日期、環境、行為。這是乙個夏天的晚上,蘇軾。

乘船渡海北歸。

總的來說,這首詩回顧了自己被貶儋州。

前後的心情變化,抒發了終於得見天日的欣喜。說得世俗些,因景生情,性情中人蘇東坡。

出了一口被貶七年的惡氣,言語中自然流露出一些鋒芒來。

1093年,他少年時期的好友,蘇軾一生的政敵章淳拜相執政。章淳是堅定的王安石熙寧變法。

支持者,開始對舊黨作全面清理。蘇軾被貶至惠州,三年後又被貶到海南島儋州。不過蘇軾天性樂觀,「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甚至將儋州當作了自己的故鄉來建設、傳學,大大地加速了海南的文化傳播速度,至今被當地人稱頌。

在海南三年艱苦的日子之後,宋哲宗。

去世。章淳在端王繼承大統之後,立刻失勢。而高層的風雲變幻帶給蘇軾最大的變化就是調離儋州,隨後在大赦中官復朝奉郎,不過蘇軾在北歸中去世。

2樓:網友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詩人蘇軾所寫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回顧了詩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經歷,表現了他北歸的興奮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堅強自信、曠達豪放的襟懷。全詩多次運用「比」的手法,韻味深遠。

3樓:天天讀古詩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 ] 蘇軾。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4.蘇軾晚年名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與此詩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4樓:網友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是蘇軾寫的一篇《記遊定惠院》是當時蘇軾被貶到黃洲(現湖北省東部)做官。當時他定居惠院,院子裡有一株海棠,當時只有蜀中有海棠。

是有好事的人從蜀中移植來的。這首詩可以說蘇軾自己都以為榮的詩。

詩作的前半部反覆刻畫海棠的幽獨、高雅、嬌豔、多情,其中既深深地寓含著詩人自己的影子,又是在多角度地寫花,兩者若即若離,亦花亦人,耐人尋味。「先生」以下筆鋒一轉,寫自己貶中與花相逢,不禁感慨灶隱嘆息,後面緊接著把自己和花合在一起,大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全篇描寫幽豔,興寄深微,使人讀後恍惚迷離,在構思、造語及結構佈局上獨具一格,不蹈襲前人故轍,受到後人盛讚。

據說蘇軾自己也頗感得意,每每寫以贈人,說:「吾平生最得意詩也」(《王直方詩話》)。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隱握廳。

當時他又被貶到海南島(古時「九服」中有「荒服」,指極邊遠處),任官,但是這首詩表達是一切都會轉好的,類似苦雨終風。都會停止的,太陽總會出現的。 表現蘇軾樂觀的精神。

記遊定惠院》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兩首詩詞相同的是都是在被貶職的時候寫的。但是前一首詩詞是表達心中對當時政治的苦悶和不宣!表達自己很無奈!

而後一首詩詞,即使被貶職到荒島,他仍然樂觀。

很簡皮洞單,讓我忙活了半天。

5樓:憶㵜山

兩首兄鋒臘詩詞相同的是都是在被貶職的時羨滑候寫的。但是前一首詩詞是表達心中對當時政治的苦悶和不宣!表達自己很無奈!

而後一首詩詞,即使被貶職基猜到荒島,他仍然樂觀。

蘇軾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達了詩人怎樣的

6樓:坑卷

蘇軾紹聖四年(一o九七)被貶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島,元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貶到遠方的**,遇赦酌量移到較原地靠京城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廣西合浦、靈山等地),在海南島稽留的時間正好是三年零八天。這首詩就是寫渡海北上那個晚上的情景。全詩情調高昂,表現了蘇軾的樂觀精神。

頸聯五六句是議論。孔丘曾經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意思說,政治主張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第五句說,徒然剩下魯國老人孔丘(魯叟)關於「乘桴」的主意。

言外之意是,本想學「乘桴」退出政治舞臺的,現在不用學這個了,孔丘的主意對我來說是用不著的了。傳說古時黃帝演奏過《咸池》這個樂曲。第六句用了這個典故,說,我大略領會到黃帝的《咸池》樂曲溫潤的樂聲了。

言外之意是說,政局轉為平和了。這一聯對政治的議論,說明他對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並未完全喪失信心。

讀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作詩詞解機

7樓:野半下獨

七律。貞貞荷負家國事,謇謇希從宦海泅。

萬里羈靮終倦客,百年縛受底危樓。

動觀靜忍持中是,流水行風超外遊。

天海澄清純本色,晦明不掩向長洲。

滿庭芳。櫓棹滄瀾,凜風何去,抵此青史來人?

冠卓千古,拍岸裂雲痕。

萬清並裡擊節慨賞,輾轉過、廿種煙春。

逍遙夢,人間離曲,空自老花昏。

一身!行古道,參橫斗轉,曠衫虛闊乾坤。

憫人各衷真,看取寬仁。

潮霧潮聲答塌跡宕落,都無恨、謂有芳芬。

平生在,路程迢遠,合與自然魂。

注。原詩大意按《迦陵講演集》理解。

六月二十日,慶陽麗晶百貨跳樓女孩是那個縣的,到底為什麼事情

存在來多處的失職和學校老源師的監管不力,原因來自幾點 1,決不能寬恕的是班主任吳某厚。任誰都不會想到,一位五十一歲的高中教師竟然會做這種事情,真是禽獸不如。2.慶陽六中。隨著 事件敗露,應該對涉事老師作出處罰的學校,面對這種情況,所想的不是懲治元凶,而是選擇息事寧人,只是想通過金錢來換取李某奕父母放...

蘇軾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背景

蘇軾在杭州在通判時遊覽西湖做了一系列組詩,一共五首,而六月二十七日是特指日期,是指1072年的農曆六月二十七日。我們廣為流傳的一般是第一首。公元1069年,蘇軾為父守喪三年回朝,但是正值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很多師友因為反對新法被迫離京。蘇軾是保守派,他反對變法,恰是因為這個原因他也被迫離京任職到了杭...

古詩 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一)

烏雲上湧,就如打翻的墨汁,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雨點像跳動的珍珠,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捲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本詩描繪瞭望湖樓的美麗雨景。好的詩人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本詩的靈感可謂突現於一個 醉 字上。醉於酒,更醉於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才賦成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