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是什麼,怎麼會形成一種新的世界觀呢?

2025-02-05 00:45:17 字數 3314 閱讀 2416

1樓:zxx一本正經

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是乙個表述物質世界客觀執行規律的物理定律,它不僅僅是你在高中物理課本上見到的生硬學說,它被成功運用於心理學、哲學、經濟學、政治學以及社會學。於是誕生了著名的運用於生命科學領域的「生命在於負熵」--薛丁格以及社會學方面的一種新的世界觀。乘勢而發,一部引發西方學術界普遍震驚的著作---熵:

一種新的世界觀》就此問世。

熵:一種新的世界觀》

在作者生動並富有情懷的字句下,我們不難瞭解到這樣乙個事實。從遠古時代到如今的現代社會文明階段,人類不斷處在熵增的過程,無論是人類的思想以及人類的其他各種活動都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世界由秩序變得混亂,由生機盎然到最終走向滅亡,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正生產出比它創造出來的財富更多更有害於人類的垃圾,例如自然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垃圾,人類社會中越來越多的疾病與犯罪都處在熵增過程所引發的後果中。

卡諾迴圈。熱力學第一定律指出,能量不能憑空產生或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那麼我們可以認為,總的能量=有效能量+無效能量,而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熵=無效能量,而且熵一直在增大,那麼無效能量一直在增大,那麼最終宇宙將消耗完所有有效能量,再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從而走向死亡,這就是著名的「熱寂」學說。

值得讚揚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乙個駭人聽聞的研究報告,它震驚世人也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論述多麼專業,論據多麼的權威官方。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偉大的人文情懷,慢慢溢位字裡行間的愛意。作者提到,既然我們都不可避免的必須走向熵增的過程,那麼我們只有接受它,理解它,儘管它看起來是乙個悲傷的世界觀。

但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愛惜我們的自然環境,減少對自然的掠奪。減緩熵增的過程,那麼我們就可以為子孫後代多留下生存的希望與陽光。

人類要生存,唯一的希望就是放棄對地球的掠奪,轉而適應自然秩序。只有當我們承認世界的有限性時,我們才能真正領會到地球的珍貴。嚴寒冬日,讓一種新的世界觀溫暖我們的內心世界吧!

2樓:石焱焱

熵是表示混亂程度的一種單位,熵值越大則越混亂,這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元素,來不斷增加熵值。

3樓:歸海潮

熵在高中化學中的定義是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一種用來描述能量的概念。

4樓:小九七

宇宙中的能量轉換並不是百分百轉換的,會有一部分的損耗,這種損耗就被稱為熵,熵的存在表示宇宙終有一天會迎來熱寂,一切都會終結消失。

乙個熵減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5樓:皮蛋聊三農

乙個熵減的世界是蕭條的可怕的。負熵即熵減少,是熵函式的負向變化量。

負熵桐穗李是物質系統有序化、組織化、複雜化狀態的一種量度。

齊拉德首次提出了「負熵」這個經典熱力學中從未出現過的概念和術語。

熵是用以表示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或說明其可能出現的程度。(或者說是描述乙個孤立系統中物質的無序程度)

負熵就是熵的對立,熵代表的是無序,而負熵表示的則是有序。汲取負熵,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從外界吸收了物質或者能量之後,使系統的熵降低了,變得族茄更加有序了。因此,我們吃的東西必須本身非常有序,即食物必須低熵,所以我們動物只能吃生命局遲。

植物則有所不同,對於植物來說,最根本的負熵來自太陽的陽光。

陽光是整個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汲取的負熵的根本**。因此,我們以後不要只感謝太陽帶給我們的無限能量,一定要在後面加上一句,感謝太陽帶給我們的負熵~!與此同時,我們的身體不斷地向外界輻射紅外線,這就是帶走生命運作增加的熵的一種方式;另一種方式是排洩,顯然排洩物的混亂程度是比我們的食物更高的。

熵增的世界一

6樓:大沈他次蘋

地球這個世界是個高度依賴太陽熵增的「逆熵湖泊」。作為碳基生物的人類,在地球物種中是能夠依靠熵增實現熵增定向流動的能力最大的種群。「定義為逆熵指數」(後面我都會直接寫逆熵指數)。

每個人的都是乙個「逆熵」個體,逆熵能力大小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每個人都有生命,有一天24小時,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精力。24小時一整天內的精力是乙個可以量化的逆熵比較理想的單位。

形象點說,一天內水稻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輸送過來的熵增能量變成了澱粉「屬於比較小的逆熵量的過程」,一天內人類將水稻收割,儲存大正野啟公尺,用蹈杆燒水取暖等等「實現了更大量的逆熵」。一天內商人**將多個收割水稻的個體收穫舉如來的大公尺,並將大公尺運輸儲存,供給其他人使用。無疑這個商人的逆熵量要比收割水稻的人的逆熵量更大。

這個就形成了每個個體在一定時間內實現熵增定向流動的量區別,也就產生了用逆熵指數來區脊型別這些個體。

熵增原理為何讓好多人一下子就領悟了?適用於人和社會的解釋嗎?

7樓:網友

什麼是熵增定律?它真的能揭示宇宙歸宿,萬物終將死亡嗎?

8樓:**座愛與白

因為熵增原理十分適用於人的自律,這一點十分貼近人們的,所以熵增原理能夠讓好多人一下子就領悟了,熵增原理適用於人和社會的解釋。

9樓:三十五

因為熵增原理通俗易懂,能夠讓人以最快的方法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並且快速的融入實驗當中,這個原理適用於人和社會的解釋。

10樓:地方娛樂

熵增原理比較簡單容易理解,對於平常人都難度不大。這個原理也適合人和社會的解釋。

11樓:九月

因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這個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生命裡又包含著個人和群體的演化規律。任何乙個系統,只要滿足封閉系統,而且無外力維持,它就會趨於混亂和無序。

生命也如此。

熵之道,為什麼說宇宙熵是增加,並且不可逆轉的

12樓:網友

1/熵最初是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引出的乙個反映自發過程不可逆性的物質狀態參量。

2/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根據大量觀察結果總結出來的規律:在孤立系統中,體系與環境沒有能量交換,體系總是自發地像混亂度增大的方向變化,總使整個系統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

3/摩擦使一部分機械能不可逆地轉變為熱,使熵增加,所以說整個宇宙可以看作乙個孤立系統,是朝著熵增加的方向演變的。

熵是什麼?通俗的來講

13樓:love就是不明白

熵的解釋 [shāng]

1. 物理學上指熱能除以溫度所得的商,標誌熱量轉化為功的程度。

2. 科學技術上泛指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某些物質系統狀態可能出現的程度。亦被社會科學用以借喻人類社會某些狀態的程度。

3.傳播學中表示一種情境的不確定性和無組織性。

14樓:廴續時間

上古時代,三皇五帝中的伏羲的後人。

頁岩是怎麼形成的呢?頁岩是一種什麼岩石?

頁岩形成於靜水的環境中,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以經常存在於湖泊 河流三角洲。地帶,在海洋大陸架。中也有頁岩的形成,頁岩中也經常包含有古代動植物的化石。有時也有動物的足跡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跡都可能在頁岩中儲存下來。粘土巖的一種。成分複雜,除粘土礦物 如高嶺石。蒙脫石 水雲母 拜來石等 外,還含有...

有一種會變臉的鳥是什麼鳥

是安氏蜂鳥。bai 安氏蜂鳥du雄鳥蜂鳥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zhi點是它dao們有金屬光澤的迴護喉羽。這種羽毛的光澤 顏答色隨觀察者的角度不同而變化。產生這種光澤的不是色素,而是羽毛裡的無數個微型薄膜 長度約2.5微米,平均厚度約0.18微米 這些微型薄膜通過光學折射和干涉的綜合作用,巨集觀上使得特定...

一種會飛的松鼠,有一種會飛的老鼠,叫什麼鼠?

這種會飛的松鼠叫做飛鼠。鼯鼠也稱飛鼠或飛虎,是對鱗尾松鼠科下的一個族的物種的統稱,稱為鼯鼠族 pteromyini 全世界現存13屬34種,中國有7屬16種,其中中國特產的有3種 復齒鼯鼠 溝牙鼯鼠和低泡飛鼠。本類動物多數分佈在亞洲東南部的熱帶與 帶森林中,僅少數幾種分佈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的溫帶...